總序
《周易》這部書對傳統文化的影響至深且巨,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周易》成書以來,解易之書已逾數千,然而,無論解讀路徑和解讀方式有多少種,都必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每個時代的易學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運用易學智慧解決當時所面臨的時代課題,無不貫穿著在易道指引下追求“明體達用”的精神。無論《周易》為卜筮之書還是哲學之書,無論以象數解易還是以義理解易,無論是科學易還是人文易等,最終落地還是在立身決策上。人們通過《周易》這部書,認識客觀規律,“開物成務”“極深研幾”,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并根據形勢的變化采取正確的決策,這正是易學發展的生命力所在。我們當下所處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全球化,資訊多元化,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擾。人們在信息的海洋里沉浮,需要到古老的典籍中尋求潔凈永恒的智慧,《周易》是當然之選,但由于文言與白話的障礙和以往解讀書籍的艱深繁雜,讀者往往望而生畏,從而使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被束之高閣,少人問津。當代易學解讀就應該切合時代,為讀者提供通俗易懂的易學書籍,將易道的博大精深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大家,使易道為更多人所了解,為更多人提供智慧的指導,這是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必然趨勢,也是當代學者應盡的責任。
這套“全本經典今讀”叢書首期出版包括《全本周易誦讀本》、《全本周易導讀本》和《全本周易精讀本》共三本書,其著眼點正是如此。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典籍,文本中的卦辭、爻辭往往古奧難懂,對于普通讀者來說,一些字如何讀都會成為問題。自東漢以來,一直到十九世紀初,傳統書籍中均以反切的方式標注讀音,然而沒有進行過文科古典專業學習的現代人卻很少有人掌握這種方法,因而對于初學者來說,運用拼音字母標注讀音,正音正讀,是讀易的第一步,意義殊為重要。這是一項很多學者不愿做或者不屑做的事情,因為,有些字往往一字多音多義,一字字敲定下來,需要花很大功夫,而且拼音讀本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專為少年兒童準備的書籍,但寇方墀堅持做了這項基礎工作。我看到《全本周易誦讀本》分為兩大部分:原文和譯文。原文部分為《周易》經傳原文全部標注了讀音,文中的通假字也有標注,并在每一卦的后面配以該卦卦名的小篆字體,系以簡短的《說文解字》注釋,既雅致又能幫助理解卦義,可見其用心之細。譯文部分對經傳作了相應的白話翻譯,適合現代讀者閱讀理解。從這些安排也可以看出,《全本周易誦讀本》并非僅僅是少年兒童的誦讀范本,亦是為初學《周易》者準備的入門書籍。
《全本周易導讀本》是三本書中字數最多的一本,也是最“接地氣”的一本,里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是鋪開了寫的,從《周易》的基礎知識開始介紹,卦、爻、彖、象逐一分析,六十四卦經傳解讀,每個卦都有一個頗為有趣的小標題,除了對經傳的白話翻譯外,每卦每爻都有結合卦時的解讀分析,后面附事例輔助解讀。內行人都知道,為三百八十四爻系上相應的事例,這是一項耗時費力且很難做好的工作。宋代的楊誠齋以歷史上的人物事件作例解,耗費了十七年時間寫成《誠齋易傳》,但仍不免有文例難符之處。《全本周易導讀本》中的例解取材廣泛,古今中外的事例皆可入解,可謂別開生面,當然達到完全契合是很困難的事,但對于加深了解卦義、爻義,增加可讀性,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六十四卦每卦后面的小結以及《易傳》中各章的小結頗為精到,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我認為寫書有個很難調和的矛盾,就是生動性和嚴謹性的矛盾,偏于嚴謹就會缺乏生動,讀之令人備覺枯燥古板,往往中途而廢;偏于生動就會缺乏嚴謹,讀之令人津津有味,卻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好的作品可以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既有嚴謹的學術內容,又有生動的表達形式,這本書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書中每一爻的解讀觀點,在易學史上都有相應的文獻支持,可謂持之有故,這是嚴謹的一面,而最終對不同解釋的選擇和總結又顯示了作者獨到的見解和思想脈絡,可謂言之成理,切合現代社會的需求,這是生動的一面。總之,《全本周易導讀本》為廣大讀者學習《周易》、把握《周易》思維、推天道以明人事、立身決策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參考。
因《周易》一書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經多人之手寫就,后世的易學家又開辟了很多的解釋維度,因此易學體系龐大復雜,而梳理這些體系需要讀大量的學術文獻,如何化繁為簡,凸顯文本內在的哲理智慧,就需要對《周易》做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全本周易精讀本》為有一定易學基礎的讀者和易學研究者提供了更進一步的介紹,該讀本分別從史篇、象數篇、義理篇對《周易》進行了概括式的梳理。在史篇中,作者對易學史上的“兩派六宗”分別進行了介紹,要言不煩,切中肯綮,使易學發展的主脈絡清晰顯現;在象數篇中,作者結合近年來的考古文獻,對象數概念的形成及八卦起源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認為《周易》的符號系統經歷了由繁入簡、再由簡入繁的演變過程,不能不說,這是卓有見地的。此篇中對《周易》的占筮決策功能以及在《左傳》《國語》中的一些占筮體例進行了歸類分析,將有助于讀者了解先秦時期《周易》的應用及發展情況。在義理篇,對于《周易》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思維方式、卦爻辭中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六十四卦卦爻體例分析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是書中具有較高哲學思想性的部分。《全本周易精讀本》中提到的讀易“五觀”:宏觀、中觀、微觀、博觀、綜觀的方法,確實為讀者提供了很好的讀易啟示。在上述三本書之外,作者以其優秀的文學功底與易學思維相結合,為《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填詞一首,另成一冊以饗讀者。詩詞與卦義相得益彰,哲思雋永,文采煥然,是《全本周易精讀本》的又一大亮點。整本書打破派系壁壘,以開闊的視野做扎實的研究,是新時代易學興盛融合趨勢的縮影,讀之令人欣慰。
記得馮友蘭先生在晚年時曾說過“中國哲學會大放異彩,要注意《周易》哲學”。當前,中國哲學復興大勢已成,社會對于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充滿期待,《周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更是大眾所渴望了解和學習的經典。這套“全本經典今讀”叢書,以現代解讀的方式詮釋經典,面向不同水平的讀者,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學術價值,為現代人學習《周易》、立身決策提供了有益的途徑,確實是值得一讀的。
余敦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