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二〇一一年
聞木犀香乎
嘉廬君:
今日出門時,看到房東立在階前,同我笑道:“桂花的香氣,真好啊。”今年這里的桂花沒有往年馥郁,問身邊的人,都說桂花非常香。有一位日本同學說:“香得讓人眩暈。”
疑心自己得了鼻炎,特地去鳩居堂試香,發現辨別香氣的能力還在,終于將信將疑地認為,確實是今年的桂花不夠香。
“中國也有桂花么?”
“有的。”
“對對,日本的桂花是從貴處傳來的。”
房東與我閑話。
這里桂花叫“木犀”,有“金木犀”(金桂)與“銀木犀”(銀桂)。多的是金桂,寺廟、神社、學校內都有,據說是江戶時代才傳來日本,因此在文學、繪畫作品中并未有很多痕跡。平常也很少見人摘采,由之落了滿地,似也不可惜。讀過一篇小說,作者形容桂花的香氣“濃郁得令人眩暈”,“好像當頭打了一記”。審美趣味纖細清淡的日人,大概真覺得桂花過于香甜了吧。不過武藏野的木犀香水倒很受歡迎,瑞香香膏,我也很喜歡。
薄田泣堇寫植物不錯,有一篇《木犀之香》,很別致。開篇云:“我知道,這種樹木盛開白色或黃色花朵的時候,從二百米以外就能聞見濃郁的香氣。”接著引用黃龍祖心(晦堂)問黃山谷“吾無隱乎爾”之意一事,乃禪宗公案,見諸《續傳燈錄》、《五燈會元》、《鶴林玉露》等書記載。如《五燈會元》云:“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論。’公擬對,堂曰:‘不是,不是。’公迷悶不已。一日,侍堂山行次,時巖桂盛放,堂曰:‘聞木犀花香么?’公曰:‘聞。’堂曰:‘吾無隱乎爾。’公釋然,即拜之。”《鶴林玉露》云:“黃龍寺晦堂老子嘗問山谷以‘吾無隱乎爾’之意,山谷詮釋再三,晦堂終不然其說。時暑退涼生,秋香滿院。晦堂因問曰:‘聞木犀香乎?’山谷曰:‘聞。’晦堂曰:‘吾無隱乎爾。’山谷乃服。”薄田繼而感慨:“這時候更使我感興趣的是,對坐于寺院深處一室的老僧與詩人,都呼吸著輕煙一般脈脈流動的木犀馨香。”“木犀花老氣橫秋、古舊,仿佛剪碎了的金箔銀箔紙粘貼在枝干上,實在無甚可觀。單憑其濃郁的香氣,只不過是質樸的香爐。”如此形容,在我看來,非常新鮮。

1.北白川人文研小樓前修剪下來的桂花枝,往往討要幾枝回去插瓶

2.仿佛剪碎了的金箔銀箔紙粘貼在枝干上
我很愛桂花,故家有一株銀桂,十多年前種下時很瘦弱。今夏回去,樹冠亭亭如蓋,高過青色的屋角。這在南方是很常見的樹木,木質堅密,樹型優美,枝葉長青,花香又如此清晰濃郁,令人身心悅樂。到季節,總有鄰人循香而至,折一兩枝回去當瓶供,或給兒童玩耍,又可以做桂花糖與桂花酒。新鮮花朵或摘采或搖落,集滿一大盆,洗凈拌入白糖,或泡酒。晾干的桂米,留到年末做湯圓餡,或灑在蒸年糕的米粉里,當年都道是尋常。初中時與母親住在學校,庭院內有很大一株銀桂。自己嘗試空中壓條,成功獲得一小株桂樹苗,移栽到舊家園內,很順利地長大,也開了花。但后來祖父去世,庭院缺乏照管,小桂樹被深草雜木埋沒,悄悄枯萎,深覺可惜。
這邊各家和果子店里未見“季節果子”中有桂花味的,難免感到可惜。這個季節,羊羹、果子、金平糖的口味,最多是栗子、柿子。和果子的形狀,多以桔梗、紅葉、胡枝子、荻花為主題。家附近的鼓月,有一種叫作洛野柿,將柿子切成薄片,做成果凍,淺淺的一盤。老店鶴屋吉信家有一種叫桔梗,做成五瓣桔梗花形狀,藍紫色,里面包裹紅豆餡。

秋栗
近來路過綠壽庵清水的小巷,聞見栗子甘美的氣息。綠壽庵清水歷史很久,專賣金平糖,位于百萬遍西側一處小巷內。公交車過百萬遍,會特地提醒“綠壽庵清水到了”。9月末,店內獨售燒栗金平糖。金平糖一詞源自葡萄牙語confeito,16世紀室町時代末期被葡萄牙人帶入日本。彼時白糖稀少,是孩子們的最愛。時代劇里常常有這樣一幕:臣下恭恭敬敬,給主上呈獻裝在精致玻璃瓶內如珠玉般晶瑩可愛的金平糖。晴朗而有西風的日子,學校內總漂浮著幻夢般甘美的香氣,便是來自綠壽庵。
前日去大文字山,看到山中落下許多毛栗子,拿石頭砸開,里面有新鮮的果實,可以用微波爐轉熟吃。匆匆不盡,即頌
秋祺
枕書
九月十二日,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