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梁元帝蕭繹,字世誠,小字七符,生于天監七年(508),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個兒子。根據《梁書》、《南史》記載,他的出生伴隨著幾個神奇的故事,這使得他的整個人生顯得不平凡起來。他天資聰穎,五歲能誦《曲禮》,六歲能作詩。不幸的是,他的健康狀態一直不是很好:自出生起即患有眼疾,父親蕭衍曾親為治療,然而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終盲一目;又曾生有病瘡,肘膝皆爛;還曾患有心氣疾;等等。這些并沒有阻止蕭繹的求學之心,他博覽群書,下筆成章,有才辯,善言論,藝術修養也很高,曾自圖孔子像,自作贊而親書之,時人謂之“三絕”。他或許有一定的天賦,但是他的努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蕭繹不好聲色,在當時頗有些名聲,不過,“不好聲色”固然是德性的一種表現,但若想要企及德者,卻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他在《金樓子序》中寫道:


余于天下為不賤焉。竊念臧文仲既歿,其言立于世。曹子桓云:“立德著書,可以不朽。”杜元凱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幾。”故戶牖懸刀筆,而有述作之志矣。(梁)蕭繹撰,許逸民校箋《金樓子校箋》,中華書局,2011年,第1頁。


蕭繹知道立德很難,尤其是儒家德者的標準很高,所以他把希望更多地放在立言上。同書《立言》中,蕭繹又說:


吾于天下亦不賤也,所以一沐三握發,一食再吐哺,何者?正以名節未樹也。吾嘗欲稜威瀚海,絕幕居延,出萬死而不顧,必令威振諸夏。然后度聊城而長望,向陽關而凱入,盡忠盡力,以報國家。此吾之上愿焉。次則清濁一壺,彈琴一曲,有志不遂,命也如何。脫略刑名,蕭散懷抱,而未能為也。但性過抑揚,恒欲權衡稱物,所以隆暑不辭熱,凝冬不憚寒,著《鴻烈》此書《著書》中未見,《隋書·經籍志》(亦稱《隋志》)始有著錄,題作《湘東鴻烈》。趙圖南以為此書實有,宋時已佚,見其所撰《梁元帝著作考》,載于《福建文化(季刊)》,1945年第2卷,第4期,第27—28頁。而鐘仕倫、吳光興皆疑《鴻烈》即《金樓子》,說詳鐘仕倫著《〈金樓子〉研究》(中華書局,2004年,第283—284頁)及吳光興著《蕭綱蕭繹年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417—418頁)。者,蓋為此也。《金樓子校箋》,第810—811頁。


欲建功立業而不能,欲蕭散懷抱而不得,于是仍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著書(此處指《湘東鴻烈》)立言,所求與“一沐三握發,一食再吐哺”一樣,樹立名節罷了。

如果說蕭繹的自律可以看作是對立德的追求,那么他在政務上的努力則充分體現了他對立功的追求。天監十三年(514)出閣,受封湘東王,天監十六年(517)出為寧遠將軍,此后歷任數職,其中,在丹陽尹上有“良政”之名,吏民作“善政碑”;首任荊州刺史時,逢梁王朝出師南鄭,奉詔節度諸軍;在江州任上,又曾平定叛亂。雖然其政績顯著,在北伐一事上也算領有軍功,但離他“威振諸夏。然后度聊城而長望,向陽關而凱入”的愿望還是差之甚遠。可見,立功與立德一樣都是難以實現的,相較之下,立言似乎更易通過努力獲得。

蕭繹勤于著述,參與撰著的書籍僅《金樓子·著書》中著錄者即有三十七種。惜流傳至今者鳳毛麟角,而《金樓子》即是其中一種。此書雖非完帙,卻保留了大概樣貌。又加之,此書為蕭繹親撰,其在《金樓子》中數次提出欲借此書立言之企圖,如《立言》里提到:“生也有涯,智也無涯,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智,余將養性養神,獲麟于《金樓》之制也。”所謂“獲麟于《金樓》之制也”,實即以《金樓子》為畢生著作之大成之意,這也使得從《金樓子》中挖掘蕭繹的思想成為可能。

要從繁雜的《金樓子》中找到類似先秦諸子,特別是孔孟老莊那種高度的思想,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只是要考察蕭繹的思想那就不一樣了。當然,在本書中,筆者不打算也不太可能全面考察蕭繹的思想,所以,筆者把范圍縮小到去考察與蕭繹個體人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同時也是南朝士族特別注重的幾個方面,那就是與家庭、家族最相關的幾個部分——《后妃》、《終制》、《戒子》等中所體現的蕭繹的思想。而這些思想同時體現了蕭繹個性化的一面與理想化的一面,其中所呈現的蕭繹與真實的蕭繹是有差異的。為了方便討論,不妨將之稱為蕭繹的理想化的人生狀態或者是“理想人格”。而本書打算重構的正是蕭繹企圖實現卻最終沒有實現的,他在《金樓子》中所建構的理想人格,由此掀開《金樓子》的一角,看看蕭繹其人,看看南朝那個社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始兴县| 商洛市| 新干县| 大名县| 潞西市| 清徐县| 封丘县| 临汾市| 绥宁县| 阿尔山市| 黔江区| 卓尼县| 马鞍山市| 平度市| 宜川县| 辽源市| 岳阳市| 青川县| 无极县| 特克斯县| 清镇市| 昌都县| 灌阳县| 淮阳县| 宿州市| 凤城市| 密山市| 四平市| 宜川县| 东明县| 海城市| 邯郸县| 封丘县| 湟源县| 津市市| 邢台市| 文成县| 沿河| 桂阳县| 澳门|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