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篇 休閑消費(fèi)與城市空間的改造

第一章 休閑設(shè)施與城市空間的變化

所謂“消閑”,系指消磨閑暇之意。在傳統(tǒng)文獻(xiàn)里,自元代以后,此一詞匯才頻繁出現(xiàn)。從元代以后的文獻(xiàn)看來,除了追錄舊聞、時作雜記算是消閑外,被視為消閑的活動還頗為多元。就像清人徐時作《棻堂節(jié)錄》之自序有云:“世之仕宦歸林下者,多筑園亭,購花鳥,招賓客,買歌舞,吹竹彈絲,為娛老消閑之具。”(清)徐時作撰,《棻堂節(jié)錄》,收于《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jù)清乾隆三十年崇本堂刻本影印,1995),輯7冊14, 《棻堂序》,頁494。又如小說《醒世恒言》謂:“所以高人隱士,往往寄興棋枰,消閑玩世。”(明)馮夢龍編撰,《醒世恒言》(臺北:三民書局,1988),卷9, 《陳多壽生死夫妻》,頁169。不僅棋弈被視為是消閑遣興的活動,就連賭博也算是一種消閑。如《大清會典事例》有多處記有漢軍惡習(xí),常以工于馬吊互相夸尚,且借此為“消閑解悶”之具《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827,刑部105, 《刑律雜犯二·賭博二·歷年事例·雍正四年》,冊9,頁1007b; 《大清會典事例》,卷1146,八旗都統(tǒng)36,《公式六·禁令一·雍正四年》,冊12,頁410a。。在此行文擬使用現(xiàn)代相同意義的詞匯“休閑”,來取代傳統(tǒng)的“消閑”一詞。

明清時期江南城市的休閑設(shè)施有哪些呢?就以蘇州為例,清人的筆記為我們指出了一些大方向。如錢泳(1759~1844)《履園叢話》云:“蘇郡五方雜處,如寺院、戲館、游船、青樓、蟋蟀、鵪鶉等局,皆窮人之大養(yǎng)濟(jì)院。”(清)錢泳撰,張偉校點,《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據(jù)清道光十八年述德堂刊本刊印,1979),卷1, 《舊聞·安頓窮人》,頁26。這段話在顧公燮的《消夏閑記摘抄》里,也有同樣的論述。參見(清)顧公燮撰,《消夏閑記摘抄》,收于《叢書集成續(xù)編·子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據(jù)涵芬樓秘笈影印,1994),卷上,《撫藩禁燒香演劇》,冊96,頁40b。再如顧公燮(1734~?)《消夏閑記摘抄》提到蘇州林立的店鋪類別與休閑設(shè)施:“即以吾蘇而論,洋貨、皮貨、?緞、衣飾、金玉、珠寶、參藥諸鋪,戲園、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幾千萬人。”(清)顧公燮撰,《消夏閑記摘抄》,卷上,《蘇俗奢靡》,頁27a。上述二人皆提出蘇州有許多五方雜處、消費(fèi)活動頻繁的地方,提供了販夫走卒等許多就業(yè)機(jī)會。由此,我們大概可以歸納出幾個重要的休閑設(shè)施,即寺院、戲館、游船、青樓、酒肆、茶店、蟋蟀局、鵪鶉局等。除此之外,浴堂也是江南城市里常見的休閑設(shè)施。

關(guān)于上述各種休閑設(shè)施,在過去已有相當(dāng)多的研究成果,本章的主旨并非是要詳述各式休閑設(shè)施與其功能,故只作概略介紹,次則說明上述這些休閑設(shè)施在空間上所發(fā)生的變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资中县| 天峻县| 开封县| 普兰县| 吉木萨尔县| 郓城县| 咸宁市| 水富县| 玛纳斯县| 永和县| 文化| 松江区| 诸城市| 河北省| 习水县| 亚东县| 卢氏县| 修武县| 西峡县| 孟连| 沁阳市| 廊坊市| 峨眉山市| 威海市| 文水县| 阜新市| 布拖县| 东乌珠穆沁旗| 巨鹿县| 永仁县| 兴山县| 永寿县| 本溪| 平度市| 定西市| 葵青区| 遵化市| 河北区| 上虞市|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