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9 大炮是何時出現的

火炮是一種大型身管武器,主要用于戰場上的火力支援。其實槍和炮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火藥爆炸產生的高壓氣體將彈丸發射出去的武器。現代區分槍炮這兩類武器,主要也是看口徑的大小。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稱炮;20毫米以下的則為槍。

正因為槍和炮之間只是大小的區別,所以突火槍既是槍的祖宗,又是炮的祖宗。真正意義上的火炮是元代發明的,元以前的炮,大多指的是拋石機。蒙元軍隊在滅金、滅宋的過程中,了解到了飛火槍、突火槍的制作方法,并開始嘗試用金屬來鑄造這種火器。在宋元之交,金屬制造的火銃就開始裝備部隊了。

近年來,在中國東北、內蒙古、西北等地發現了很多元代銅火銃。這些火銃有的刻有紀年,有的沒有。結合史料,學者們認定這些火銃是元世祖忽必烈為平定北方蒙古諸王叛亂時使用的,其年代在13世紀晚期,也就是蒙元滅南宋之后不久。這些火銃中,大部分是所謂的“手銃”,也就是由士兵握持使用的。但是也有一些是重量比較大的火銃,是放在架子上使用的。

黑龍江阿城縣曾經出土了一件沒有紀年的銅火銃,長340毫米,口徑26毫米,重3公斤多。銃身分為三部分,前面是前膛,中間是藥室,后面是尾銎。藥室部分隆起,用于裝發射火藥。尾銎則用來安裝木柄,便于士兵握持。阿城銃的年代大概是1287到1290年之間,是一種單兵使用的手銃,雖然口徑夠大,但是與其說它像炮,倒不如說更像步槍。

元至正十一年銅銃

現存最早的刻有紀年的銅火銃,收藏于內蒙古上元民族藝術博物館,銃身銘文為“大德二年”(1298年)。火銃全長347毫米,口徑93毫米,銃身也分為前膛、藥室、尾銎三部分。由于銃口呈碗口形,所以也稱碗口銃或盞口銃。火銃重達6公斤多,無法單兵手持,所以要架在木架上使用。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元至順三年銅火銃,也是一種碗口銃。火銃全長353毫米,碗口直徑105毫米,銃尾直徑77毫米。這種火銃也是放在架子上使用的,作用類似于現代大炮。

用金屬來鑄造管形火器,比起用竹子制作的突火槍,是一個巨大進步。首先就是金屬明顯比竹子堅固,能夠多裝火藥,增加威力;其次是便于統一規格、批量制造,而且火銃的外型也可以制作得更加合理;最后就是金屬火銃的內膛更加光滑,這樣發射的彈丸威力更大,而且也便于清理炮膛的殘渣。

無論是從發射原理還是從使用方式上看,元代的大型碗口銃就是現代大炮的祖先。當然,這種原始的火炮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威力和準確度都不高,對戰場的影響力與被稱為“戰爭之神”的近現代火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元代銅火銃畢竟開創了金屬管形火器的先河,以后火炮的技術無論怎么進步,基本原理都和早期的銅火銃是一樣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武陟县| 桓台县| 娱乐| 罗山县| 延川县| 海城市| 安丘市| 黄平县| 正定县| 新巴尔虎右旗| 房山区| 玉龙| 缙云县| 浮山县| 景洪市| 邵武市| 社会| 阆中市| 陇川县| 东阳市| 浠水县| 鄂温| 深水埗区| 靖西县| 宜黄县| 莱芜市| 高台县| 康定县| 元朗区| 会宁县| 托里县| 万宁市| 全椒县| 鄂托克旗| 西乌珠穆沁旗| 孟州市| 龙胜| 湖州市| 南开区|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