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古代的戰車是什么樣子的

戰車是古代的一種重要武器,曾經盛極一時。從考古資料可知,從商朝一直到春秋,戰車都是軍隊中的主力突擊兵器。直到戰國時期,戰車才逐漸被淘汰。

甲骨文中“車”字,生動形象地演示出商代馬車(戰車)的特征。

先秦時期的戰車都是木制,有一個長方形的車廂,獨軸,兩個一人來高的大輪子。前面有一個長長的車轅,用來拴住馬匹。拉車的馬一般是四匹,駕馭的難度較高。車上的乘員一共是三人,正常情況下,中間的一人是御者,也就是駕車的;左邊的稱為車左,裝備有弓箭,負責射擊敵人,還配有短劍,用于近距離格斗;右邊的稱為車右,使用戈、矛等長兵器,用于格斗,而且在遇到險阻的時候,還要負責推車。

古書記載的秦代小戎戰車

戰車上備用的武器也有很多,比如我們前面說過的車戰“五兵”,就是戰車上都有的武器。車左雖以弓箭為主要武器,但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肉搏。車右雖然主要負責格斗,但是也會使用弓箭射擊。除了御者的職責比較固定之外,車左和車右只有大概的職責分工。

《武經總要》中的宋代火車

《武經總要》中的宋代塞門刀車

如果某一輛戰車是指揮車,那么情況又有不同。指揮車上武器要少一些,但是設置有指揮作戰用的金鼓(銅制的鐃鈸一類樂器),指揮官居于中間位置,負責發布命令,御者就被擠到左邊去了,只好偏著身子駕車,車右的職責不變。

《武經總要》記載的望樓車

戰車的基本形制就是這樣,而商周春秋時期,戰車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進。比如在一些關鍵部位用青銅件代替木件,還用青銅板遮護戰車的車廂。有的則把車軸兩端的車軎(套在車軸兩端的青銅部件,可以阻止車輪脫落)加長,做成矛尖的形狀,從而對步兵具有一定的殺傷力。

先秦時期,除了戰車以外,還有一種運輸輜重的車,被稱為“革車”。革車一般是牛拉,速度慢,也不能上戰場。

戰車在戰國時期雖然落伍,但是卻并沒有退出戰場。在運送輜重、攻城方面,戰車仍在發揮作用。不過這樣的戰車已經不是古代那個樣子了,倒是更接近于古代的革車。各種特殊用途的車,在古代軍隊中數量一直很多。尤其是明代,隨著火藥武器的普及,明軍發明了很多特種戰車,用于搭載形形色色的火藥武器。

戰國中后期,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出現,取代了戰車作為主要突擊兵器的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安义县| 凤山县| 黄梅县| 务川| 阳新县| 汉源县| 卢龙县| 集安市| 佳木斯市| 千阳县| 四会市| 砚山县| 左贡县| 叙永县| 东平县| 泰州市| 乌拉特中旗| 腾冲县| 青川县| 武城县| 东宁县| 彭阳县| 沁阳市| 方山县| 凌云县| 虹口区| 渭南市| 焦作市| 望城县| 金湖县| 噶尔县| 上杭县| 行唐县| 溧水县| 石狮市| 永登县| 大兴区| 胶南市| 沅陵县|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