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 什么武器在古代戰場上用得最多

戰國青銅矛

雖說我國民間有“十八般兵刃”的說法,但是如果一支軍隊真的裝備這么多種武器,那肯定是要亂套的。不過人們看了很多歷史小說、演義,總是覺得武器種類多了就很熱鬧。另外,受到武俠文化的影響,大眾有意無意的都把那種上天入地的武術和戰爭聯系在了一起,誤認為一些新奇的兵器能上戰場發揮威力。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戰場上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長柄的矛、槍、戟這一類。即使是相對較短的劍,也大多沿著越來越長的方向發展。當然,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羅馬軍團就以裝備短劍而聞名。

先秦時期稱霸戰爭的兵器——戟,先為青銅武器,西漢時期為鐵質。

具體到中國古代戰場上,出場率最高的武器就是各種長柄兵器,比如長矛和長戟。中國古代也曾經有過長柄戈,不過這種兵器隨著車戰時代的結束而淘汰了,很早就退出了戰場。

戟是戈和矛的混合體,同時具有戈和矛的用途,也是在車戰時代大行其道。不過戟的命運要比戈好,在兩漢直到南北朝,都是軍隊中主要的作戰武器。戟還發展出了很多種類型,除了長柄戟,還有短柄、用于投擲的戟。為人們所熟知的三國時代,就有很多武將喜歡用戟,比如董卓曾經和呂布生氣,就用短戟投擲呂布。曹操手下的猛將典偉,既會使用大戟,又會投擲短戟。

戟在南北朝時期仍然是重要的兵器,但是形態上發生了變化:戟的小枝,也就是戈的那部分,轉向前方,成為了另一個槍刺。這樣的戟,看起來更像叉子。隋唐時期,由于矛的殺傷力越來越強,而戟這種兵器不再有優勢,于是就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長柄、尖頭的刺擊武器,就是矛。最早的矛是木矛,也就是把木棍的一端削尖,能夠用來擊刺就行了。后來有了石矛、骨矛、角矛等等,就是把石質或是骨、角制成的矛尖綁在長柄上使用。

以后出現的青銅矛和鋼鐵矛,也是在長柄上加上一個尖頭,只是這個頭的形狀、材質有所區別而已。在車戰時代,矛的重要性不如戈、戟。戰國晚期,青銅矛基本被鐵矛取代,漢代人還給矛加一些能起到額外傷害的倒刺之類的部件。

無論是青銅矛還是早期鐵矛,外形都比較規范,矛頭越來越長,截面呈菱形,尖端鋒利。矛桿的材料不是普通的木棒,而是采用“積竹法”制造,就是以硬木為芯,外包竹片,然后用絲或藤纏緊,再髹漆。這樣做出來的茅桿,硬度和韌性都很好,適合作為武器。這種柄在長柄兵器上很普遍。

唐代的矛,矛頭減小,更為輕便,使用的靈活性增加。從這時起,矛就逐漸被稱為槍。槍桿的材質也在變化,尤其是白蠟桿的應用,槍桿的彈性大大增加。我們在很多小說中看到的那些大槍耍得亂舞的描述,就是指這種裝了白蠟桿的槍。

宋代以后的槍,花樣更多,槍頭的形狀多變,而且有些帶有倒刺、鉤刺等等。大致上分為步兵槍、騎兵槍和守城槍,明清的槍雖然樣式越來越多,但是基本也是延續宋代的思路。

關于矛和槍的區別,有一種說法認為,矛的形制比較單一,使用較為粗大的桿,重量大,尤其適合步兵們使用,在戰場上排成密集的長矛陣,很有震撼性。而槍相對輕巧,講求個人技巧,使用的方式也更多樣。

矛、槍類武器,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還在使用,甚至抗戰時期的一些民兵組織,因為沒有足夠的槍械,也有很多人只能用長矛。當然這個時候就不能指望長矛在戰場上發揮多大的威力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彰化市| 花莲市| 民勤县| 舒城县| 高台县| 彩票| 广昌县| 汉寿县| 玉溪市| 贵德县| 灵丘县| 平邑县| 得荣县| 卢龙县| 乌兰察布市| 长治县| 苏尼特右旗| 北安市| 大石桥市| 土默特右旗| 龙井市| 东至县| 定襄县| 新平| 固原市| 元谋县| 平武县| 固镇县| 托克逊县| 彰化市| 榆林市| 五莲县| 麦盖提县| 静安区| 弥渡县| 礼泉县| 来凤县| 武山县| 中方县|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