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在浙之濱: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紀念文集作者名: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本章字數(shù): 760字更新時間: 2021-01-08 15:12:46
二 生死自然觀
桓譚的生死自然論,是針對當時流行的神仙方術迷信而提出的。由於封建統(tǒng)治者僞造天命,迷信讖緯,借此鞏固統(tǒng)治,愚弄人民,所以,在兩漢之際的社會上,尤其在統(tǒng)治集團當中,各種迷信大量流行。統(tǒng)治階級幻想長生不死以便永久統(tǒng)治人民而盡享榮華富貴。方士投其所好,宣稱只要“寡欲養(yǎng)性”、“服不死之藥”,就可以“長生不老”?;缸T以生死自然觀爲武器,予以反擊。《辨惑》篇列舉了一些極端的例子,如曲陽侯王根爲學得長生之術把方士請到家裏,黃門郎程偉爲索取煉丹之法將妻子活活逼死等等。桓譚認爲:“生之有長,長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時之代謝矣。而欲變易其性,求爲異道,惑之不解者也。”(《祛蔽》)“貪利長生,多求延壽益年,則惑之不解者?!保ā鹅畋巍罚┧^“異道”就是煉丹燒汞,尋長生不死之藥;訪仙問道,求延年益壽之方。
雖然生死自然觀在先秦諸子那裏可能都會不同程度地認同,但由於儒家相信“天命”,且漢代統(tǒng)治階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讖緯之書與儒家典籍關係密切,這就爲儒家學説與讖緯迷信的結合埋下了伏筆。在漢初,道家的影響主要以黃老道家的面目出現(xiàn)?!白匀弧?、“無爲”作為道家哲學的標誌性學説,自然隨黃老道家之得勢而深入人心?;缸T論人之生死“若四時之代謝”的説法,明顯脫胎於《莊子》生死“爲春秋冬夏四時行”的觀點?!吨翗贰菲h:
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爲春秋冬夏四時行也。(《至樂》)
莊子認爲人的生死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如春秋冬夏四時的運行一樣。在生死問題上,莊子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不悅生,不惡死,主張生死齊一?;缸T繼承了莊子的生死自然觀,也認爲人的生長老死和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一樣,無可改易,所謂“長生不老”只是迷信和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