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
- 孟憲實
- 8字
- 2021-01-08 15:23:45
論社司轉帖的書寫
一、社司轉帖:實用與非實用
由于中外幾代學者的努力,敦煌民間結社的研究如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結社的論題還是結社資料,現在所知已經遠非最初可比。作為研究敦煌民間結社的重要資料,社司轉帖,因為在所有結社資料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引發的研究興趣甚高。社司轉帖,是社人集合的通知書,除了集會的內容、時間地點、具體要求以外,還要求接到通知者示名,表示得到了通知,最后轉帖還要回到最初發出的社司,作為進一步驗證社人行為的憑證[1]。
關于社司轉帖,學者們研究發現,有實際行用的轉帖和非實用的轉帖兩種,這是總體而言。寧可、郝春文先生《敦煌社邑文書輯校》(以下簡稱《社邑文書》),把轉帖分為(1)身亡,(2)春座、秋座、坐社等局席轉帖,(3)建福、設齋、設供等,(4)少事商量,(5)再限納物、餪腳、筵設等,(6)事由不明及其他,(7)渠社、渠人轉帖及有關渠人文書。根據轉帖事由而進行分類,是該書的主要原則[2]。而日本學者山本達郎、土肥義和、石田勇作編輯整理的《社文獻》,則把轉帖分作社司轉帖,親情、兄弟社轉帖,渠人社轉帖,行人社轉帖,當寺、徒眾轉帖,諸種社人名目等六項[3]。很明顯,這是以結社的性質為分類原則。
其實,不管轉帖如何分類,也不管哪類轉帖,都有一個更簡單的分類法,即把所有的轉帖分作實用的轉帖與非實用的轉帖兩大類。至少,實用與非實用兩類轉帖的存在是一個基本事實,同時也能提供給我們一個觀察的角度。此前,郝春文先生就很重視從實用與非實用的角度看待轉帖的價值,比如關于社司轉帖的數量,《社邑文書》的前言中強調,實收一百九十三件,“實用者僅六十多件”[4]。后來郝春文先生《敦煌社邑文書與中古社邑研究》一文,其實就是《社邑文書》前言的修改本,去掉重復的30件,社司轉帖收集“實有235件……實用者僅90多件”[5]。之所以強調實用非實用,是因為實用文書提供的信息更可靠、更具體,更有研究價值。
同樣是民間結社的文書,根據郝春文先生的統計,如社條,實際收集到的社條27件,有三件重復,三件是抄寫,一件是稿本未完成,六件是文樣,實用的社條是14件[6]。實用文書明顯占據多數。社歷,共收集到60件,僅有兩件屬于抄寫,“絕大多數是實用文書”[7],又是實用文書占據多數的例證。社狀、社牒類,總共收集24件,一件屬于復本。郝春文先生沒有說明是否實用問題,其實都可以看作實用文書。社文類文書,很難區分實用與否,但是其中一定有作為文樣使用的文書。總之,敦煌民間結社文書中,各種文書總共是480件,其中社司轉帖類文書是265件,超過半數,是結社文書家族中的最多成員。同時我們發現,只有轉帖中實用文書的比重是最小的。現在所知,非實用的轉帖超出實用轉帖2.5倍以上。
社司轉帖之中,實用、非實用的分布如此,到底說明了什么呢?本文希望通過對書寫者的討論,解釋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