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二 尹祥墓誌

【誌蓋】

魏故□將/軍

【誌文】

魏故襄威將軍東代郡太守尹府君之墓誌銘/

君諱祥,字僧慶,天水上封人也。徽胄鬱於夏牘,錦氏綉於周簡,披金/花於萬景,結(jié)玉實於千基,紱冕華於有紀之先,資族妍於未縹之日。/曾祖闡,龍驤將軍,西平、樂都二郡太守;祖宗,榆中令,構(gòu)美西夏,流膏/秦涼;考虎,昌國令,聿修丕跡,堂結(jié)彌彩。君誕哲襲靈,縱和踵慶,弱歲/深機慜之懷,齠年結(jié)嶷寤之操,澄孝敬以愛親,汎仁惠以接友。三朝/之風,鄉(xiāng)邦拭眄,追慎之響,遐邇拂心。居室爲領(lǐng)袖之宗,出家振襟帶/之本,停山靜德,凝海繤智,冰鏡內(nèi)融,規(guī)矩外昶。脫巾司空府行參軍,/瑚璉攸俟,贊製臺鉉。能懃,轉(zhuǎn)安東府鎧曹參軍,何敞之諫每聞,子思/之諍恒著。于時東益遼蕃,地殊九服,側(cè)僞接寇,警以不虞,鋒鉞交光,/務簡良俊,以君器猷秀群,綏佐難叡,擇授平西府主薄。囑戎夷猾擾,/抗撓王威,持迷肆狡,邀路侵邑,舍境無安息之夫,四民豐立湌之士,/州府懷慮,百族吟嗟。君招遠之德宿播,悅近之量早彰,撫慕深於張/公,祛非高於郅氏,故上下褒詮。假威遠將軍,統(tǒng)軍,行廣業(yè)郡三戍。君/懇篤發(fā)忠,志規(guī)殄亂,是以應推順舉,辭無遜讓。但孤城峻劍之間,絶/猨束馬之徑,氛妖雲(yún)扇,犲狼蟻動,山崩海傾,枝堰匪止,勇士失奮戟/之氣,猛徒喪排鋒之幹。唯君精貫白日,誠徹幽賢,遭磨莫磷其堅,逕/污勿玷其潔。遂以正光五年七月十八日薨。銜膽令效,殞命寇仇,雖復納/肝之輔衛(wèi)懿,愧盡之相趙王,豈足比斯隆款,喻茲深義者也。朝廷感/嘆,酸慟京野,議贈襄威將軍、東代太守,冀標婞亮之節(jié)矣。孝昌二年/七月廿四日,窆於葛甫山之陽。窮埏既闔,永代無春。友人直侵、洛陽/令李該,傷崇岳之頽頂,痛瑜檊之蘀葩,乃憑筆以追餘高,寄銘以傳/遺詞,曰:

千靈開粹,萬氣流精,綴綺裁艷,資秀養(yǎng)馨。齠齔播響,弱冠/振聲,入常孝敬,出貞藹質(zhì)。守素,懷道隱名,玉潔二府,冰徹百城。殞己/濟人,終效孤蕃,山移海傾,堅白無翻。犲狼逾熾,陵霜更暄,翮摧輝翳,/歡而莫冤。欽譽下國,贊識雲(yún)門,古絶今斷,筆石寧原。夫人隴西辛氏。

【疏證】

尹祥墓誌,1986年出土於河南省偃師縣南蔡莊鄉(xiāng)溝口頭磚廠,現(xiàn)藏偃師商城博物館。拓片圖版及録文,均見《洛陽新獲墓誌》(圖版見頁13,録文及研究見頁199—200)。李獻奇《北魏六方墓誌考釋》也收有尹祥墓誌拓片的照片,並作了簡短考證,載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編《畫像磚石刻墓誌研究》頁213—217。誌蓋刻文作淺陽篆文,研究者認爲可能是因爲刻錯而沒有完成。墓誌銘辭中“入常孝敬,出貞藹質(zhì),守素,懷道隱名”一段,守素句缺少兩字,可能是無意中漏刻,也可能限於篇幅布局,故意漏刻。此外,周錚《北魏尹祥墓誌考釋》一文,對墓誌重新作了録文,並逐句作了解釋,載《北朝研究》第一輯[1]頁193—199。舊録文有多處誤釋,今據(jù)圖版改正。

尹祥之名,見於《魏書》卷九《孝明帝紀》正光五年(524)七月:“丁丑,念生遣其都督楊伯年、樊元、張朗等攻仇鳩、河池二戍,東益州刺史魏子建遣將尹祥、黎叔和擊破之,斬樊元首,殺賊千餘人。”其曾祖尹闡、祖尹宗、父尹虎,均不見於史。墓誌稱尹祥“天水上封人”,上封原名上邽,避北魏道武帝諱改。天水尹氏爲秦隴大族,魏晉十六國以來,人物甚多。

墓誌稱“于時東益遼蕃,……擇授平西府主薄”。尹祥參與正光年間的東益州戰(zhàn)事,是因爲仕官爲平西將軍府主簿,府主應當就是當時的東益州刺史魏子建。魏子建初爲東益州刺史時的將軍號,《魏書》失載,今賴尹祥墓誌可以考知。《魏書》卷九《孝明帝紀》,正光二年正月,南秦州氐反,十二月,東益、南秦州氐反;正光五年六月,南秦州城民殺刺史崔遊據(jù)城反。這些發(fā)生在仇池地區(qū)(南秦州和東益州)的氐族暴亂,與秦州、高平等地的鎮(zhèn)民暴亂互相呼應,互爲聲勢,成爲北魏末年六鎮(zhèn)大反亂的組成部分。而在仇池地區(qū),由於北接秦州,受秦州莫折大提起兵的鼓蕩,南秦州叛亂較早而持續(xù)時間最久,東益州稍遲而彌平較快。正光五年六月,以刺史崔遊被殺爲標誌,南秦州完全淪陷。東益州刺史魏子建率軍與叛氐作戰(zhàn),而尹祥就是在東益州境內(nèi)戰(zhàn)死的。

墓誌稱“假威遠將軍,統(tǒng)軍,行廣業(yè)郡三戍”(“三戍”舊録文都誤作“三戎”),即指尹祥受命前往保衛(wèi)廣業(yè)郡的三個戍城。這三個戍城,應當是廣業(yè)、仇鳩和河池。攻擊廣業(yè)三戍的軍隊,來自秦州叛羌莫折念生。前引《魏書》“念生遣其都督楊伯年、樊元、張朗等攻仇鳩、河池二戍”,就是墓誌所記載的這一戰(zhàn)役。秦州與南秦州的叛軍結(jié)爲一體之後,開始向東益州挺進,以期得到武興氐的響應,從而把北魏的軍政統(tǒng)治從原仇池地區(qū)完全趕出去。這就需要首先攻克橫亙在仇池與武興之間的廣業(yè)郡三個戍城,而北魏的廣業(yè)三戍恰好具備一定的防衛(wèi)能力。據(jù)《魏書》卷七八《張普惠傳》,在正光五年的大叛亂之前,運往南秦州和東益州的軍糧,遭到叛氐搶劫,絶大多數(shù)戍城都沒有得到軍糧後勤的支援,只有廣業(yè)、仇鳩和河池三城例外。這可以説是北魏在東益州戰(zhàn)場能夠支撐、並以東益州爲根據(jù)進而恢復南秦州的重要原因。

魏子建派遣到廣業(yè)三戍的軍隊,阻止了莫折念生的南進,故《魏書》云:“丁丑……東益州刺史魏子建遣將尹祥、黎叔和擊破之,斬樊元首,殺賊千餘人。”然而,尹祥雖然參與了戰(zhàn)事,他本人則早於戰(zhàn)事結(jié)束而戰(zhàn)死了。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七月己酉朔,十八日是丙寅,據(jù)墓誌尹祥死於此日。而前引《魏書》謂七月丁丑日,尹祥尚在作戰(zhàn),丁丑是二十九日。丁丑是廣業(yè)之戰(zhàn)結(jié)束的時間,並不是開始的時間。《魏書》籠統(tǒng)記其事,故有此誤。《資治通鑑》卷一五〇梁武帝普通五年七月條,尹祥作伊祥,今據(jù)墓誌可證其誤。

墓誌記尹祥葬地爲“葛甫山”(舊録文都誤爲“菖甫山”),應當就是乾脯山,本書所收殷伯姜墓誌作“旦甫山”,音近易訛,其地即今偃師南蔡莊鄉(xiāng)溝口頭一帶。

[1] 《北朝研究》第一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武县| 施秉县| 溧阳市| 沽源县| 汝州市| 岐山县| 乌拉特前旗| 河源市| 荔波县| 西盟| 蛟河市| 临海市| 平乡县| 锡林浩特市| 泸州市| 获嘉县| 化德县| 顺义区| 巴中市| 沾化县| 扎赉特旗| 洪泽县| 黄骅市| 桃园县| 灵川县| 林甸县| 皮山县| 泰和县| 电白县| 镇宁| 武穴市| 敦煌市| 闽清县| 合阳县| 诸暨市| 景泰县| 邵阳县| 吉林省| 东平县| 瑞昌市|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