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內部審計的定位與作用

內部審計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內部審計的職能也由最初的財務審計、經營審計發展到了管理審計,直至現在的風險導向審計,這種演進也體現在內部審計的定位和價值中。

1.2.1 內部審計的概念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與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內部審計定義的持續修改與完善伴隨著職能的突破與發展,反映了在不同發展階段,從不同角度對內部審計屬性和功能的認識,彰顯了內部審計的不斷發展進步。作為國際性的內部審計職業組織,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將定義作為強制性指南之一,要求組織必須在其內部審計章程中對內部審計定義予以確認。因此,該定義被公認為最具權威性的內部審計定義。

2003年,中國內部審計師協會發布的《內部審計準則》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這一定義與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最新定義相比,可以顯示出我國內部審計的職能突出強調的是監督和評價,而忽視了其他職能,屬于監督型內部審計,尚不完善。2013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定義進行了修訂,力求反映國際、國內內部審計實務的最新變化,與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基本接軌,其發布的《第1101號——內部審計基本準則》中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的最新定義立足于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實際,借鑒國際通行的內部審計理念,反映了國內外內部審計界對內部審計基本問題的趨同認識,即實施內部審計的目的是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幫助組織實現目標服務;內部審計必須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內部審計是一種確認和咨詢活動;內部審計要采用系統和規范的方法;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是對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進行評估和改善。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定義闡明了內部審計的基本宗旨,涵蓋了內部審計的目標、職能、業務范圍、程序,以及客觀性和獨立性等內部審計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反映了現代內部審計的最新發展和變化。

1.2.2 內部審計的特征

1.2.2.1 服務對象具有內向性

審計服務的對象由受托責任關系決定。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機制的組成部分,是代表國家或政府對國家的財政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實施的審計,其服務對象是代表公共利益的國家或政府。社會審計是受財產所有者的委托,對受托管理財產的管理者履行受托責任情況實施的審計,其服務對象是財產所有者及審計對象外部的其他利益相關方。可見,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都是服務于審計對象以外的主體的,具有外向性。

而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管理機構之一,根據企業的自身需要和目標而建立,在企業的董事會或者高級管理層的領導下工作,為本企業服務,是促進企業目標實現的機構。與政府審計、社會審計比較而言,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只為組織內部服務,不接受來自組織之外的委托或代理。內部審計與組織董事會或最高管理層這種受托(委托)關系,決定了內部審計是在組織內部向組織董事會或最高管理層提供的一種服務,這種服務具有內向性的特征,是內部審計區別于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基本特征。

1.2.2.2 工作的相對獨立性

內部審計同外部審計一樣,都必須具有獨立性,在審計過程中必須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獨立地檢查、評價本部門、本單位及所屬各部門、各單位的財務收支及與此相關的經營管理活動,維護國家利益。同時,由于內部審計機構是部門、單位內設的機構,內部審計人員是本單位的職工,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就會受到很大的制約。特別是在國家利益與部門、單位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決策可能會受到本單位利益的限制。

1.2.2.3 審計范圍具有廣泛性

現代企業內部審計涉及企業經濟活動的所有領域,范圍很廣。與政府審計、社會審計比較,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種類更多,涉及的業務更廣,包括財務收支、經營管理、內部控制、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信息系統安全性等諸多方面。國家審計職責的法定性決定了國家審計必須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開展工作,審計業務范圍受法律法規的限制。社會審計的業務范圍也是由法律法規規定的,社會審計組織也不能超出法定業務范圍承接審計業務。

內部審計的目的是促進和幫助組織治理層和管理層有效履行其受托責任以實現組織目標,而受托責任包括對組織內部的各個領域、各項活動都實施有效管理。內部審計只有對組織內部各個領域的管理活動及有關的具體業務活動進行審計,才能夠對這些領域履行受托責任的情況進行評價,進而肯定成績、指出缺陷與潛在的風險,提出糾正或預防風險、激勵與推動優良行為等方面的建議,促使相應的管理層有效地履行其受托管理責任。因此,在組織內部,內部審計的審計領域可以涵蓋與組織經營管理相關的各個領域和環節。

1.2.2.4 審計程序的相對簡化性

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審計程序是法定的、具有強制性的,一般由法律、法規、規章或審計準則做出明確規定,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活動時必須按照法定程序執行。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的一種活動,是企業自身的行為,是為企業的董事會或最高管理層服務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國家一般不以法律、法規、規章的形式對其業務過程做出強制性的、統一的規定。當然,為規范內部審計行為,保障內部審計質量,提升內部審計的專業水平,內部審計職業組織也都通過發布內部審計準則的方式對內部審計過程和采用的方法進行規定,但這種規定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沒有強制性,實質上是一種最佳實務的推介。各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可以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參照職業組織頒布的內部審計準則對本組織的內部審計程序做出靈活的規定。

目前內部審計的程序主要包括規劃、實施、終結和后續審計四個階段。由于內部審計機構對本部門、本單位的情況比較熟悉,在具體實施審計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工作都大為簡化。一是規劃階段中的許多工作,往往可以結合日常工作進行,從而使規劃工作量得以減少,時間也大為縮短。審計項目計劃通常由內部審計機構根據上級部門和本部門、單位的具體情況擬定,并報本部門、單位領導批準后實施;二是內部審計的實施過程,針對性比較強,許多資料和調查都依賴內部審計人員的平時積累;三是內部審計機構提出審計報告后,通常由所在部門和單位出具審計意見書或做出審計決定;四是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意見書和審計決定如有異議,可以向內部審計機構所在部門、單位負責人提出。

1.2.2.5 審計實施具有及時性

現代企業時刻面對市場競爭,內部審計必須及時把有關的審計成果信息傳輸到有關權力機構或高級管理層,以便有效地做出決定。與政府審計、社會審計等外部審計的成果相比,內部審計的成果體現出的價值更取決于它的時效性。

內部審計機構本身是企業的一個專職部門,內部審計人員是企業的職工,因而可根據需要隨時對企業的問題進行審查。一是可以根據需要,簡化審計程序,及時開展審計;二是可以通過日常了解,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或產生問題的苗頭,并且可以迅速與有關職能部門溝通或向公司最高管理者反映,以便采取措施,糾正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旦出現漏洞、弊端,內部審計機構可以及時組織力量進行審計,并將內部審計經常化、制度化。

1.2.2.6 與內部控制的緊密相關性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控制又是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本部門、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及經營管理情況的檢查,總結經驗,找出差距,為本部門、本單位改進經營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服務,是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體現了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的特征。

內部審計的特征如圖1-2所示。

圖1-2 內部審計特征

1.2.3 內部審計的職能

內部審計職能是指內部審計本身所固有的內在功能,并反映出內部審計的本質。內部審計職能隨著審計目標的變化而變化,并為實現審計目標服務。內部審計職能的定位是由委托人的需求決定的,在內部審計的不同發展時期,內部審計職能有所不同。傳統的內部審計以查錯糾弊為目標,主要針對組織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其基本職能是監督、檢查、評價組織內部的經濟活動,促進組織整體效益提高。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內部審計的職能必須與其相適應才能發揮作用,因而客觀情況要求內部審計進行職能的轉換。社會經濟環境和企業特征的變化導致內部審計職能從最初的查錯防弊演變成現在的評價、建議、咨詢。但發展至今,監督仍是內部審計的職能本質。

就現代內部審計而言,目前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將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為確認與咨詢,標志著內部審計的職能除了傳統的監督、檢查和評價外,還要在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通過履行確認和咨詢職能,促進和幫助有關管理層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責任,以減少代理成本,改善管理績效,增加組織價值。

1.2.3.1 確認

確認職能是內部審計較早顯現出來的職能,表現為內部審計人員對管理層履行受托管理責任的過程或結果進行監督、檢查并做出評價。在現階段,確認的內容包括一個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為保證確認職能的有效履行,內部審計要對全部或一部分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包括檢查各種記錄經濟活動的憑證、文件、報表資料,詢證或直接與當事人及有關人員交談,到有關業務活動現場進行實地調查,甚至要了解、核實組織外部的有關信息,取得必要的審計證據,以評價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合規性、合法性、適當性和有效性。

另外,確認是一種為了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或治理過程進行獨立評價而客觀地審查證據的行為,包括對財務、績效、合規性、系統安全和應盡責任的審查等。

1.2.3.2 咨詢

咨詢職能是現代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能,是傳統內部審計轉變為現代內部審計的重要標志,它要求內部審計在履行確認職能的基礎上,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幫助組織改善管理、健全制度、提高經濟效益的建議,從而協助委托人實現對管理層履行受托管理責任行為的有效約束和有效激勵,直接促進和幫助其有效履行受托責任。為有效履行咨詢職能,內部審計除了應促進和幫助組織管理層糾正錯弊、防范風險之外,還可以通過培訓、座談交流等形式提供咨詢建議,起到顧問服務作用。

另外,咨詢是提供建議以及為相關的客戶提供服務的活動,這種服務的性質與范圍是與客戶協商確定的,目的是在內部審計師不承擔管理層職責的前提下,適當參與增加價值并改進組織的治理、風險管理以及控制過程,如顧問、建議、協調、培訓等。其可能的類別包括:正式的咨詢服務、非正式的咨詢服務、特別咨詢服務、緊急咨詢服務等。

1.2.4 內部審計的作用

內部審計的作用是隨著內部審計的內容、范圍、職能的發展而逐漸擴大的。我國內部審計具有雙重任務:一方面,要對部門、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促使其合法合規;另一方面,要對部門、單位的領導負責,促進經營管理狀況的改善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具體來說,內部審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4.1 監督各項制度、計劃的貫徹情況,為組織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現代內部審計已經從一般的查錯防弊,發展到了對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情況的審計,涉及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內部審計不僅可以確定本部門、本單位的活動是否符合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有關法令,而且可以確定部門內部的各項制度、計劃的執行是否得到落實,是否已達到預期的目標和要求。通過內部審計所搜集到的信息,如生產規模、產品品種、質量、銷售市場等,或發現的某些具有傾向性、苗頭性、普遍性的問題,都是領導做出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

1.2.4.2 揭示經營管理薄弱環節,促進組織健全自我約束機制

我國各部門、單位的活動不僅要受到國家財經政策、財政制度和法律的制約,而且要遵守本部門、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可以相對獨立地對本部門、單位內部控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并通過這種自我約束性的檢查,促進本部門、本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1.2.4.3 促進組織單位改進工作或生產,提高經濟效益

內部審計通過對經濟活動全過程的審查,對有關經濟指標的對比分析,揭示差異,分析差異形成的因素,評價經營業績,總結經濟活動的規律,從中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財、物的內部潛力,并提出改進措施,可以極大地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

1.2.4.4 監督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以維護組織的合法經濟權益

同外部審計一樣,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內部審計產生的前提,確定各個受托責任者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也是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內部審計通過查明各責任者是否完成了應負經濟責任的各項指標(如利潤、產值、品種、質量等),這些指標是否真實可靠,有無不利于國家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的長遠利益的短期行為等,既可以對責任者的工作進行正確評價,也能夠揭示責任人與整個部門、單位的正當權益,有利于維護有關各方的合法經濟權益。

1.2.4.5 監控財產的安全,促進組織財產物資的保值增值

財產物資是部門、單位進行各種活動的基礎。內部審計通過對財產物資的經常性監督、檢查,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指出財產物資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或提醒有關部門加強財產物資管理,努力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并實現其保值、增值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台南县| 永善县| 鲜城| 儋州市| 云龙县| 宁城县| 栖霞市| 贵定县| 土默特右旗| 邯郸县| 休宁县| 汉川市| 漾濞| 鹰潭市| 连平县| 黔江区| 肥西县| 卢湾区| 从江县| 黔西| 洛宁县| 琼结县| 专栏| 来宾市| 澄江县| 辰溪县| 宜黄县| 都匀市| 芮城县| 喀什市| 海丰县| 高淳县| 武定县| 永泰县| 工布江达县| 安仁县| 神池县| 龙海市| 玛曲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