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說+深呼吸+癌癥·新知+癌癥·真相(套裝共4冊)
- 李治中
- 2757字
- 2019-07-16 17:35:09
服用避孕藥會導致乳腺癌嗎?

避孕藥與患癌風險
對廣大女性而言,各種避孕手段是偉大的發明,因為它們讓性和懷孕分開了。最簡單的避孕手段就是兩種:安全套和口服避孕藥。很多女性會傾向口服避孕藥,有的人是因為安全套影響身體快感,也有的人是因為信不過男人,覺得還是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較好。
但與安全套相比,避孕藥有兩個問題值得討論。
首先,安全套和避孕藥并不完全一樣。雖然它們都可以有效避孕,但是安全套還有個非常強大的功能,就是幫助抵擋各種性傳播疾病,包括能引起艾滋病的HIV和引起宮頸癌的元兇HPV
,等等。這個是避孕藥替代不了的。所以,如果性伙伴來歷不明,菠蘿還是強烈建議使用安全套,避免中招。
其次,坊間有傳聞,說如果長期使用避孕藥,得乳腺癌的概率會提高。這是真的嗎?
在一定程度上,這句話是真的,因為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把主流的口服避孕藥(混合激素型)直接列入了一類致癌物(圖7)。

圖7 世界衛生組織將口服避孕藥列為一類致癌物
真的這么嚇人嗎?為什么避孕藥可能增加患乳腺癌風險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大家首先要知道女性懷孕的必要條件以及目前主流的避孕藥是怎么工作的。
女性之所以懷孕,是因為卵巢生成的卵子遇到了精子,成為受精卵。隨后,受精卵移動到子宮,在內膜上著床,然后在那里吸收營養和氧氣,慢慢發育成一個嬰兒。
從科學上看,懷孕簡直堪稱奇跡,因為它實在是個非常難的事兒。從排卵到著床,任何一個過程被打破,都無法成功。
現在市面上的主流避孕藥就是靠干擾上面提到的多個步驟,從而有效避免懷孕。
第一,避孕藥能直接阻止身體排卵;第二,避孕藥會改變宮頸黏液,從而使精子很難通過子宮頸,從而無法碰到卵子;第三,避孕藥也會改變子宮內膜,從而阻止受精卵著床。
總而言之,避孕藥就像《西游記》里搗蛋的神仙、妖怪,設置各種障礙,不讓唐僧取經成功。
避孕藥為什么有這些效果呢?
靠激素!目前的主流避孕藥屬于混合激素型,含有一定劑量的兩種人造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正是這兩種激素,起到了調節女性生理功能,進而發揮避孕的作用。也正是這兩種激素,讓人擔心長期服用會增加乳腺癌功能。
確實,不少乳腺癌的生長都依賴雌激素和孕激素,從直覺來看,使用更多的激素確實讓人擔心,這不是偽科學,而是真實存在的風險。
研究數據到底是怎么樣的呢?
1萬與1
歐美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廣泛使用避孕藥,時間要遠遠早于中國,所以他們這方面的數據比較多。從目前歐美的研究來看,避孕藥確實有風險。
通過大規模觀察比較長期使用避孕藥和不使用避孕藥的女性,發現長期使用避孕藥的女性,乳腺癌和宮頸癌風險有一定程度增加。這就是為什么世界衛生組織把它列入了一類致癌物。
咱們看一些具體的數據吧。
1996年的《柳葉刀》發表論文,通過研究15萬女性的數據,發現使用過避孕藥的女性乳腺癌相對風險增加了7%~24%。如果女性停止使用避孕藥,風險就開始下降,如果停藥超過10年,那乳腺癌風險恢復到和普通人一樣。
隨后,又有好幾篇類似文章建立了類似的聯系。
但是這個結論一直飽受爭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前的研究里,女性使用的是老一代避孕藥,里面的激素含量比現代的更高。
那新一代激素含量更低的避孕藥是否還有風險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丹麥科學家對國內180萬15~49歲的女性進行了10多年的跟蹤統計,結果發表在2017年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新一代避孕藥的女性,乳腺癌風險依然比不使用的女性平均要高20%。而且這個風險和使用了多少年的藥有關,如果低于一年,風險只增加9%,如果超過10年,風險就增加38%。
所以,目前證據確實顯示,無論是老一代還是新一代避孕藥,都和乳腺癌風險增加有關。
但是大家也不用恐慌,就像研究者在文章末尾特別指出:雖然避孕藥會增加乳腺癌風險,但其實中招的概率依然不高。
如果1萬名女性連續使用1年的避孕藥,你猜其中會有多少人未來會因此得乳腺癌?
大約1個!
乳腺癌家族史會強化風險
有人可能會問,剛才說的是普通女性,但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攜帶遺傳風險因素,比如好萊塢影星朱莉那樣的具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還能使用避孕藥嗎?會不會增大風險呢?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有科學家專門研究過這個。
《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如果服用過避孕藥,那么患乳腺癌的概率會增加11倍。
需要強調的一點,參與這項研究的多數女性都是在1975年之前服用避孕藥的,當年藥片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比現在的高不少。因此這個數據可能對現在沒有太強指導意義。
這種風險還可能和個體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比如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服用避孕藥增加了攜帶BRCA1基因突變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但沒有增加攜帶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患癌風險。這背后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
總之,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或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的女性,避孕藥中的激素對她們的影響很可能比對普通人群更強。在服用之前確實應該更加謹慎,提前與醫生討論和咨詢,看是否可行,或是否有替代的辦法。
利大于弊
如果避孕藥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那為什么醫藥主管部門沒有禁止它的使用,我們還能繼續買到它呢?
因為對于大多數女性,避孕藥的整體好處大于風險。
一方面,避孕藥給女性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絕對不可忽視。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避孕藥和癌癥之間的關系很復雜。雖然它有可能略微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但是也同時可能降低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結直腸癌風險。
什么?避孕藥還能降低癌癥發病率?
是的。
比如,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至少下降30%。
關于卵巢癌和結直腸癌的研究更多,顯示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卵巢癌風險下降30%~50%,而且服用避孕藥時間越長,似乎保護效果越好。多個研究顯示,這些女性結直腸癌的風險也下降15%~20%。
這就很有趣了。
為什么含有激素的避孕藥能降低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結直腸癌呢?
這個并不是完全清楚,其中研究還在積極進行,目前認為的一些機制包括:
?激素能抑制子宮內膜細胞生長,從而降低子宮內膜癌發生概率。
?避孕藥會抑制排卵,所以能降低女性一生中的排卵總數。這導致天然雌激素分泌減少,從而降低了卵巢癌概率。
?避孕藥能降低膽酸濃度,從而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總而言之,從數據來看,并不能簡單地說避孕藥是致癌物。
加之一些其他益處,對于大多數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它的整體好處大于風險,依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無須因噎廢食。

避孕藥利大于弊
最后要強調一點,本文中的避孕藥是指長期服用的藥物,不包括緊急避孕藥,后者成分和作用機制完全不同,對女性身體可能帶來額外風險,請各位男士保護女士,盡量避免使用。
小結
? 口服避孕藥如果含有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發病風險。風險和使用了多少年避孕藥直接有關,時間越長,風險越高。
? 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或攜帶BRCA1/2基因突變,使用避孕藥需要更加謹慎。
? 服用避孕藥整體利大于弊,而且長期使用避孕藥的女性,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結直腸癌風險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