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十面埋伏

  • 三國3:謀事在人
  • (日)吉川英治
  • 5377字
  • 2019-07-05 11:23:20

袁紹憑借八百騎兵誓死守護,一路逃到了黎陽。

此時他與手下難以取得聯系,一時不知到底該何去何從。

袁紹抵達黎山后,只得在山腳下草草睡了一晚。清晨時分,他被一陣哀號之聲驚醒。

他仔細側耳傾聽,依稀分辨出男女老幼的聲音。他們其中有孩子因失去父親而哭,有兄弟離散而哭,還有寡婦因丈夫陣亡而哭。人們紛紛哀號著親人的名字,千萬個聲音匯在一處,悲傷不已。

這時,有人來報:“啟稟袁大將軍,逢紀和蔣義渠兩位將軍帶著將士,已經趕來。”

袁紹聞言,若有所思:“看來這些百姓之所以哭嚎,不是因為見到我手下的敗兵。恐怕他們是發現了有親人陣亡,才會如此悲痛。”

待到與逢紀、蔣義渠二將匯合后,袁紹才稍有精神,他命令將士返回冀州。但是,在回去的路上,袁紹不斷聽到百姓憤恨的抱怨之聲:“若是袁紹當初能聽從田豐的諫言,絕不至于兵敗如此。”

老百姓會抱怨是在所難免的。想當初,袁紹的七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出征而去,如今雖有逢紀、蔣義渠等將官跟隨,但帶回來的士兵卻所剩無幾。伴隨袁紹的,只有一面破旗,一縷悲風,以及百姓無盡的哭嚎之聲。

“百姓們說的田豐?唉!老夫當初若是肯聽從他的意見,何至于淪落到如此地步呢?如今,我更無顏與他相見了。”

袁紹悔不當初。

逢紀素與田豐不睦,因此當他聽聞袁紹懊悔當初未聽田豐之言時,生怕等到了冀州,袁紹會重新重用田豐。于是他在袁紹耳旁造謠道:“屬下聽聞,冀州百姓傳言,說田豐雖然身在大牢,但他聽說我軍大敗后拍手大笑,還吹噓說那都是他早就預料到的。”

袁紹被逢紀的讒言所蒙蔽,心中記恨田豐,暗想一回到冀州就將田豐處斬。

而田豐此時身在冀州監獄,當他聽到官渡大敗的消息后,茶飯不思,沉默不語。

有獄卒私下敬佩田豐的學識為人,便前來相勸:“田先生不必擔憂。袁大將軍經過這次大敗,定然明白您的忠諫有理。待到大將軍回來后,說不定會重新重用您的吧。”

田豐卻黯然搖頭道:“非也!若是旁人,或許會如你所說。只是我家主公定然不會如此。他若肯聽從忠臣之言,不信奸臣讒言,是絕不會遭此慘敗的。主公回到冀州之時,便是田某的死期。”

“您別多想了,主公怎么會殺您呢?”

獄卒搖頭,表示不信。

但是,田豐之言果然應驗。袁紹回到冀州的當日,便立刻派人來牢中見田豐,并說:“主公有令,賜劍自刎!”

來人催促田豐,讓他速速拔劍自裁。獄卒見狀,一邊欽佩田豐的先見之明,一邊惋惜如此賢才卻落得不得善終的下場。于是,獄卒特地備了酒菜,請田豐吃了酒再上路。

田豐神態自若,步出牢房,席地而坐,飲了杯酒。之后,他慨然說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怪只怪田某愚昧。如今受死,田某無怨,也不會怪罪他人。我去也!”

說罷,田豐拔劍,引頸自刎。田豐之血浸入大地,使大地顯得愈發晦暗,冀州上空妖星閃耀,滿天紅光。

田豐的死訊傳出,冀州百姓無不悲痛,人人落淚。

袁紹回到冀州以后,終日閉門不出,整天垂頭喪氣,無心理政。

原本強大的河北深受重創,國運迅速衰退。

對外,河北打了大敗仗;對內,河北更是存有隱患。

“夫君,你何不趁此時機,將繼承人確立下來。這樣就能促使河北各州同心一體,以推行大業啊。”

劉氏夫人反復催促袁紹盡快立嗣,她想把自己所生的三子袁尚立為后嗣。

“是啊,我實在太累了,身心疲憊。近期便會做決定的。”

袁紹常聽劉氏夫人夸贊袁尚的百般好處,心中已將他視為接受自己衣缽的第一人選。

袁紹之長子袁譚目前鎮守青州,二子袁熙鎮守幽州,雖然袁尚深得父親歡心,但若想越過兩位兄長,直接將三子立嗣恐怕也沒那么容易。

袁紹深知此中厲害。因此雖然他十分寵愛三子袁尚,將他留在身邊,但一直難以痛下決心。袁紹還慎重地先召集重臣議事,以征求意見。

他深知,逢紀和審配二人善于投其所好,會表示支持擁立袁尚,但正統派郭圖和辛評更傾向于擁立長子袁譚。袁紹心知兩派意見不合,但若自己明確表示心意,想必他們也會一致擁立袁尚才是。

因此,袁紹特召這四位大將于翠眉廟議事。

“老夫年事已高,是時候考慮立嗣之事了。如今我這幾個兒子各守一州,各自打理政事。若論立嗣而言,老夫以為,三子袁尚最為優秀。因此,老夫打算近期將袁尚立為河北的新主,不知各位有何意見?”

袁紹雖名為征求諸將的意見,實際已經心有所屬,只希望他們支持。

但是,郭圖卻立刻直言相諫道:“屬下以為此事不妥!自古以來,若是廢長立幼,則定會惹得朝野不寧。如今外患未除,若再如此立嗣,必將惹出禍端。不僅河北境內會大亂無比,人民也難保安寧。如此武斷之事,請主公三思。若此時國中內亂,則給了曹操可乘之機,他必將趁亂而入。因此,屬下以為,如今之要務乃是全力鞏固國防。立嗣之事,還是從長計議才好。”

自從痛失沮授和田豐幾位忠良之臣后,袁紹再難聽到如此痛切的直諫了。他心中深深為痛失忠臣后悔不已。因此,雖然他聽到郭圖的狂言直諫,心生不悅,但仍按下火氣,徐徐說道:“嗯,你是如此看的?容老夫再做考慮吧。”

看起來袁紹似乎有所反省,會慎重考慮立嗣之事了。

沒過多久,鎮守并州的外甥高干聽說舅舅在官渡大敗,立刻率五萬大軍前來支援。他的長子袁譚也從青州提兵五萬趕來;次子袁熙緊隨其后,率領六萬大軍趕到冀州城外駐下營寨。

一時之間,冀州城內外袁字大旗颯颯飄揚,大軍云集一處。袁紹見狀,深受鼓舞。他也一掃往日之陰霾,精神抖擻。

“如此景象,令人振奮!看來還是我的兒子和血親才靠得住。如今河北兵強馬壯,那些人困馬乏的曹軍,又算得了什么呢?”

另一方面,袁紹又派人搜集曹軍的動向。

據各方線報分析,曹軍并未乘勝而追。他們現在仍駐扎在黃河沿岸,估計正在擴充軍備、休整兵馬。

這日,曹操的營盤之前,忽然出現幾十位當地的老翁。這些人有的滿頭白發,有的留著山羊胡須,有的拄著拐杖。他們個個鶴發童顏,相互扶持而來:“我們是特來向曹丞相祝賀的。”

曹操聽到衛兵稟報,立刻親自出迎。

“請問老人家高壽?”

有人回答一百〇四歲,有人說一百〇二歲,年齡最小的也有八九十歲。

“啊呀!如此高壽,真是好福氣!”

曹操非常高興,立刻為老人們送酒送絹帛。

“曹某非常關心老人,也尊敬老人。因為曹某覺得,在此亂世之中,諸位能活到如此高齡,實屬不易啊!曹某十分敬佩你們能如此頑強地生活。要知道,惡人自是不能安享高壽的,因此,曹某認為高壽之人也必定是心地善良之人。”

老人們見曹操如此恭敬,無不歡欣鼓舞。一位自稱百歲的老翁說道:“話說據現在五十年前,也就是桓帝時候,有一個遼東而來的預言家來到我們這里。他的名字叫殷馗。他那時候說過,西北處顯黃星,征兆著五十年后,有位稀世英杰將暫住于此。從那之后,我們在袁紹的治下,飽受惡政之苦。沒想到,已經過去五十年了,我們這些老骨頭都已經絕望之時,曹丞相來了。今年恰巧剛滿五十年,因此我們幾個特地前來,給曹丞相道喜啊!”

老人們又向曹操獻上豬、雞等土產,用以勞軍,之后才滿意而歸。

不久后,曹操便頒布了軍令:

一、破壞農家耕地者,斬!

二、偷盜農家一犬一雞者,斬!

三、調戲當地婦女者,斬!

四、酗酒、縱火者,斬!

五、愛護老幼、布施以德者,重賞!

“善政來了!”

“太平盛世到了!”

當地百姓紛紛歌頌曹操的德政。在他們的積極配合下,不僅曹軍的軍糧和馬草問題得以解決,還常常能從百姓那里得到有用的情報。

曹操也聽說袁紹正準備卷土重來,他們聚四州三十萬士兵,業已抵達倉亭。

于是曹操也派兵押上,雙方互遞戰書,重新布陣。

開戰的第一天,袁紹出戰叫陣。他仗著身后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外甥,有恃無恐。

戰鼓大作,曹操出陣。他威風凜凜,一見袁紹,便罵道:“袁紹啊袁紹!你如今已是窮途末路,還來老夫的劍下找死不成?”

袁紹大怒,回頭令道:“來人啊!給我把這個傷天害理的曹賊拿下!”

三子袁尚急于出人頭地,欲在父親面前表現一番。他立刻拍馬出陣,直奔曹操殺來。

曹操見來了一員小將,不禁瞪大雙眼,扭頭問道:“那個毛頭小子是哪個?”

徐晃的部下史渙答道:“他是袁紹三子袁尚,末將這就去將他拿下!”

史渙說罷,挺槍而出。

袁尚見史渙逼來,避過鋒芒撥馬便走。史渙緊追不舍。哪想到袁尚竟是假意逃走,他突然轉身放出冷箭,射中史渙的左目。

史渙落馬,煙塵四起。袁紹陣中一片歡聲,袁尚也得意揚揚地立下首戰之功。

袁紹見兒子如此英武,更加信心百倍。

此時,無論是裝備還是士兵數量,河北軍依然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因此自開戰以來,頭兩天都是河北軍大勝,而且連勝的勢頭似乎還要繼續。

曹操眼見一連幾天不見起色,急召眾人商討對策。

“程昱,你對此有何良策?”

程昱出了一計,名為“十面埋伏”。

曹操按計,將所有部隊撤到黃河邊上,重新布陣。他分出十支伏兵,互相保持著密切聯絡,設下埋伏,靜等袁紹大軍前來入甕。

袁紹方面則不斷派探子收集情報,同時率領三十萬大軍緩緩推進。

“曹軍在黃河邊布陣,似乎要背水一戰。”

得此訊息,河北軍便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一日深夜,曹操派先鋒許褚夜襲,騷擾河北軍。

“傳我命令!立刻包圍敵軍!”

袁紹一聲令下,五寨人馬傾巢而出。河北軍大軍壓境,將許褚的夜襲部隊團團圍住,聲勢浩大。

而許褚則按照曹操事先的安排行動。他并不糾纏,邊打邊逃,將大批敵軍誘至黃河之畔,使敵方的五寨人馬一步一步地掉入十面埋伏的陷阱之中。

“前方就是黃河了。敵人背水一戰,一定會作拼死反擊。傳令下去,切勿深入!”

袁紹父子派出傳令兵,向各寨發出命令。但此時五寨的大營卻早已移動了,聯絡一時不暢,造成了前線與后方的訊息不通。

正在此時,忽然從四面八方的山丘湖沼之間,涌出了曹操預先埋伏的十隊兵馬。他們吶喊喧天,呼嘯而至,反攻而上。

“大家不要慌!”

“穩住陣腳!”

袁紹父子一邊大聲鼓勵手下,一邊自信滿滿。他們一直堅信自己的河北軍實力強大,絕不會輕易被曹軍的攻擊所破。

但他們此時尚不知曉,他們最引以為傲的五寨部隊,早已出現紕漏。

與此同時,曹軍的喊殺之聲震耳欲聾,令人心驚膽戰。“右翼第一隊,夏侯惇在此!”

“第二隊大將,張遼!”

“統領第三隊的李典!”

“第四隊,樂進!”

“第五隊,夏侯淵!”

“左翼第一隊,曹洪!”

“二隊張郃。三隊徐晃。四隊于禁。五隊高覽。”

隨著吶喊聲越逼越近,袁紹父子這才恐慌起來。

“糟糕!我們中計了!”

連他們所處的總指揮部也陷入混亂。

他們搞不清楚,敵軍何以迅速逼近?己方的三十萬大軍如今身在何處?但如今情勢危急,他們也顧不上搞清這些了。

袁紹沒有辦法,只得帶著三個兒子倉皇逃命。

徐晃和于禁帶領曹軍緊緊追擊,將河北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袁紹父子幾次陷入重重包圍,險些喪命于曹軍的鐵扒之下。

他們四次換馬逃跑,一路狂奔,經歷九死一生才逃到了倉亭。但未及他們喘息休整,曹洪、夏侯惇的追擊隊伍又殺了過來,如同狂風暴雨一般,對他們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袁紹的次子袁熙和外甥高干也皆身負重傷。

袁紹見勢不妙,只得連夜狂逃,一口氣又逃了一百余里。待到第二天清點人數時,才發現身邊只剩下不到一萬名殘兵敗將。

袁紹一路逃跑,一路被追,稍作休息就被敵軍趕上。他只得疲于奔命,備受折磨。這世間之上,恐怕再也沒有比逃亡更痛苦的了!

在剩下的一萬名殘兵中,還有三分之一負了傷。這些傷員不斷地掉隊,隨行人數越來越少。

“啊!父親!您怎么啦?”

袁紹的三子袁尚在逃亡途中回頭望了望父親,突然驚恐地大叫起來:“兄長!不好了!你們慢些走!”

袁譚和袁熙聽到他的呼喚,立刻趕回到袁紹身邊。正在逃亡的大隊伍也一片混亂,駐足不前。

袁紹畢竟老邁年高,經過日夜不休的長途奔逃,早已筋疲力盡。此時他昏倒在馬背之上,口中鮮血橫流。

“父親!”

“大將軍!”

“父親你醒醒啊!”

袁紹的三個兒子和手下諸將把他團團圍住,大聲呼喚。

袁紹悠悠醒轉過來。只見他面色蒼白,任由三子袁尚為他擦去嘴角的血跡。他緩緩說道:“老夫不打緊。你們不要擔心。”

正在這時,前面的先鋒隊伍忽然倉皇逃了回來,如臨大敵。

原來,曹軍早就派出隊伍,迂回繞到河北軍前方,將他們的去路掐斷。無奈之下,袁紹的長子袁譚只得懷抱父親跨上戰馬,沿小道狂奔而逃,一跑就是幾十里。

“兒啊,快放我下來。為父快不行了。”

袁紹奄奄一息,在兒子膝上橫臥著,不禁呻吟出聲。

此時天色已經昏暗,月上枝頭,慘淡的光線稀疏地灑在地上。袁家三子和手下諸將一起,將袁紹挪至樹林深處,席地而臥。袁紹枕著戰袍,眼中神色逐漸黯淡下來。

“袁尚、袁譚、袁熙……你們幾人聽我說。恐怕為父今日的天命已盡了。你們幾人切莫忘記,回去之后要重整旗鼓,厲兵秣馬,誓與那曹賊再決勝負!一定要為父親報仇!”

袁紹未等說完,咯血不止,不多時后便一命嗚呼。

袁氏三兄弟痛失父親,悲痛不已。他們只得擦干淚水,將袁紹的尸身馱在馬背上,立刻整肅人馬,匆匆回冀州。

回到冀州城后,他們秘不發喪,而是對外宣稱袁紹因病重而返,由三子袁尚臨時掌權,由審配及其他重臣相與輔佐。

之后,袁紹的長子袁譚回到青州,次子袁熙回到幽州,各自鎮守一方。外甥高干也回到并州,幾人相約,待到時機成熟之時,定要東山再起。

曹操獲得大勝,目前已率軍進入冀州。屬下諫言:“時值稻谷成熟之季,倘若丞相此時發兵,則必將田地荒蕪,百姓的生計更加會遭受影響,難免招致民怨。而且我軍如今長途奔襲,人困馬乏。如今后方的糧草補給不足,十分困難。袁紹雖然一病不起,但他仍有審配、逢紀等人輔佐,實力不容小覷。此時倘若我軍貿然深入,恐有危險。”

曹操欣然同意:“正是!百姓乃國之根本。既然此地即將歸我所有,老夫自然會體恤民情的。”

曹操隨即下令班師回朝。

返程途中,接到許都快馬來報:“啟稟丞相,汝南的劉備、劉辟、龔都等人,號稱率兵數萬,欲襲許都。京師告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平利县| 常山县| 瓦房店市| 沂南县| 鹤壁市| 安仁县| 陆川县| 莱西市| 岳西县| 金山区| 沧州市| 红河县| 保山市| 文化| 石林| 五莲县| 山阴县| 长治市| 澄江县| 莲花县| 普兰店市| 宽城| 南召县| 鲜城| 礼泉县| 永兴县| 体育| 麟游县| 保康县| 青龙| 页游| 余江县| 合江县| 图木舒克市| 江孜县| 扬中市| 临朐县| 吴忠市| 巴里|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