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察智部總序
【原文】
馮子曰: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子思云:“文理密察,必屬于至圣。”而孔子亦云:“察其所安。”是以知察之為用,神矣廣矣。善于相人者,猶能以鑒貌辨色,察人之富貴壽貧賤孤夭,況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則人之忠倭賢奸,有不灼然乎?分其目曰“得情”,曰“詰奸”,即以此為照人之鏡而已。
馮子曰:語云:“察見淵魚者不祥。”是以圣人貴夜行,游乎人之所不知也。雖然,人知實難,己知何害?目中無照乘摩尼,又何以夜行而不躓乎?子輿贊舜,明察并舉,蓋非明不能察,非察不顯明;譬之大照當空,容光自領,豈無覆盆,人不憾焉。如察察予好,淵魚者避之矣。吏治其最顯者,得情而天下無冤民,詰奸而天下無戮民,夫是之謂精察。
【譯文】
智慧需要明察,才能顯現出其效用;而明察若不以智慧為基礎,則無以真正洞悉事物的精微關鍵之處。
善于看相的人,能從一個人的長相神色,看出一個人的富貴或貧賤,長壽或夭折來。
同樣的,從一個人的行為處事之中,當然也能清楚判斷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賢能或愚昧。因此,本部分為“得情”和“詰奸”兩卷,便可以用來做為照見人心的明鏡。
有句話說:“看見深淵里的魚是最大的不吉祥。”所以古來的圣人往往深藏智慧,不輕易顯示自己的洞見明察。
然而,卻不可以因此說明察的智慧是無用而危險的,而是必須加以善用,尤其是經國務世的大事,若不能明察事物,則何以安國治民?身為守土治民的官吏,尤其應有明察的智慧。“得情”則天下沒有冤情的百姓;“詰奸”則天下沒有狡詐的惡人,這才是明察智慧的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