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上的焦點人物很是引人羨慕吧,他們幾乎和每一個人都聊得來,輕松自如地周旋在人群里。
外向者總是人們目光的焦點。每個人都對他們抱以熱情,而他們又將這份熱情回饋回去。要是缺少了這些外向人士,聚會還有什么樂子?
我們免不了的有點嫉妒他們,希望自己也變得和他們一樣。畢竟,在我們的眼里,外向者們不管是在交際場上還是私下里都混得如魚得水,春風得意。
且慢。
要知道,被眾人矚目,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間也是一種負擔。你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來維系這種局面。即使是外向者,偶爾也會難于招架。
仔細想想那些被你視作榜樣的交際高手。
眼見并不一定為實。乍看之下,活在聚光燈下的人生也挺不錯的,但是時間久了也烤的慌啊。所以,作為派對上的主角,他們其實也是壓力山大——因為,他們必須搞活整個場子的氣氛。
這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wù)。很多自愿承擔下這份責任的人,最終都被壓垮了,更別說這對于生來不善交際的人是多大的負擔了。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真正的外向者只是在短時間內(nèi)光芒四射,而其他時間也可能格外消沉。
內(nèi)向的人試圖裝著裝著就把自己的性格扭轉(zhuǎn)成外向型,別想了,真的沒戲。那么做只會讓你失望、沮喪甚至絕望。
但是裝不成外向者也不吃虧,因為外向者也有他們的問題。
外向者不能忍受自己的交際能力受到任何質(zhì)疑
他們最大的思想誤區(qū),就是認為自己必須是所有人關(guān)注的焦點,必須和所有人相談甚歡。這種想法其實是挺危險的。
對于一部分人來說,看透他們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地說點他們愛聽的話的確不難,可是總有一些人是不容易看穿的。還有一些人,只要你稍微說錯話或做錯事,就會反應(yīng)激烈。和這種人交往簡直是如履薄冰。
可惜呀,外向者往往注意不到這些人的不滿。他們自顧自不停地釋放著自己充沛的精力而活躍在交際應(yīng)酬中,并沒有意識到他們不知不覺間也得罪了不少人。外向者總是戳中了別人的痛處而不自知。雖然大多數(shù)人還是喜歡和他們相處的,但是少數(shù)討厭他們的人是真的恨到牙癢癢啊。
如果你堅持要把自己與生俱來的內(nèi)向性格變成外向型,你就要承擔這個風險。真正的外向者是不在乎得罪一兩個人的。但是你捫心自問一下,作為一個內(nèi)向的人,你愿意付出這個代價嗎?
外向者必須在其他人身上花費大量精力
一個外向的人必須具備充沛的社交精力。為什么呢?
因為他需要把這些精力和大把時間花費在結(jié)交人脈上。在人際交往這件事上,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有什么回報。所以他得付出大量精力,才能從其他人身上換來一點點反饋。
外向的人必須是個不會枯竭的社交能量源頭,否則他自己就會瓦解崩潰的,因為人人都從他這里汲取精力,而且他也要源源不斷地把精力投入到其他人身上。
這就是為什么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真實的性格。如果你本身不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外向者,那就千萬別裝。不然的話,你就不得不賠上遠遠超出你能負擔的精力。像外向者一樣生活,你必須擁有充沛的社交精力,否則你根本應(yīng)付不了,只能是白費功夫,還沒有任何回報。
即使是真正的外向者也有疲于應(yīng)付的時候。他們看上去擁有無窮無盡的精力,這主要是因為外向者可以從交際過程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會把身邊的人哄得很開心,對方的快樂反過來會讓外向者自我感覺更加良好。當外向者體會到來自他人的正面反饋時,他們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能量。于是他們可以保持活躍的狀態(tài),并且向身邊的人傳播積極的訊號,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只不過,這個你來我往的循環(huán)也有停擺的時候。所以,外向者也有失手的時候。
還有,誰說內(nèi)向的人就不能成為聚會上的主角呢?
對于發(fā)自內(nèi)心熱愛的事物,內(nèi)向者也會爆發(fā)出極大的熱情。
只要把談話和社交的主題集中在他們熱愛的事物上,內(nèi)向者就能表現(xiàn)出外向性格的特質(zhì)。而且呢,這是他們真實的表露,而不是一種偽裝。內(nèi)向者們并不需要戴上虛假的面具來表演什么。
當然,這種情況很難得。這樣的交流必須要緊緊圍繞內(nèi)向者們著迷的主題展開。所以,有時內(nèi)向的人會覺得自己充滿了無盡的社交能量,這正是因為談?wù)摰那『檬撬麄冋嫘臒釔鄣脑掝}。
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幫助自己更好的應(yīng)對人際交往的場面。你可以在對方身上找到一些你非常感興趣的點。當你專注在這些點上時,潛藏在體內(nèi)的洪荒之力(社交能量)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好好運用這股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