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商業評論:在變革時代洞察商業新機遇(全6冊)
-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 2311字
- 2019-09-25 15:31:51
眾說 | Interaction

全球百佳CEO
丹尼爾·麥克金(Daniel McGinn),《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11月刊
動蕩年代,沉穩和篤定算是難得的優點。入選《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全球百佳CEO榜單的高管明顯表現出了這兩種品質。盡管面對多種外部力量——精明的競爭對手、難以取悅的客戶、貪求利潤的投資者、政治和經濟阻力,他們的公司依然展現了持續增長的強大能力。
這是《哈佛商業評論》一直以來的主推文章。從第一篇到現在這篇,排名方法有了極大改進。但對財務回報的考量比重還是占到80%。這些年來,和股價表現相關的指標始終沒有得到關注,而這反映在市場總值的變化上。優秀的CEO還應有其他一些沒有提到的特性:管理效率、員工幸福感、和員工分享利潤、創造就業機會、每位員工的福利總額,這些也應體現在指標里。很多明星CEO都沒有出現在榜單中,這可能讓我們質疑排名的有效性。CEO的報酬基于績效表現(原文如此),因此他們的薪酬也應是考量的指標。理想情況下,ESG排名應比財務排名更重要。我知道,缺乏優質數據導致ESG的重要性下降。如果CEO不改變戰略,排名就不會發生劇烈變化。
排名方法對CEO的排位有重大影響。亞馬遜的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帶領亞馬遜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但他的排名下滑了。這會讓大家質疑排名方法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哈佛商業評論》還應該出一個最差50人的CEO榜單。我們不僅能向最優秀的人學習,也可以從最差的領導者身上學到教訓。我期望在未來看到這樣的榜單。這篇文章有見地且發人深省。創建榜單的方式并不重要。想要顧全所有因素并不容易。
——努爾·安瓦爾
讀者
這個榜單現在是非常受歡迎的內容,有一天還會成為商界的名人錄。亞馬遜排名第68,但在加權平均80%的財務表現方面排名第一,這讓我很驚訝。亞馬遜在Sustainalytics排名和CSRHUB的排名中分列第829和第824。微軟的財務表現排名為第153,Sustainalytics排名和CSRHUB排名分別為第140和第4,總排名第46。如上所示,這里使用的指標呈負相關。現在的問題是為什么。這是評判CEO的正確指標嗎?對CEO的評判標準必須是,他們如何通過創造就業機會、在短期和長期為社群做貢獻,深刻影響到人類和社會。另一重要指標——《華爾街日報》2018年的管理效率排名,也被忽略了。也許作者應將CEO所得薪酬理解為他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貢獻價值。
本榜單過于簡單化,而且在很多方面都不合理。這是談話的好開端。我希望看到更全面的排名,這樣有進取心的C級高管會受益良多。現在的排名只是在提供信息,用處并不大。我希望在未來看到更多改進,數據可以更合理一些。作者處理了大量數據,做出了有力論證,的確發人深省。
——阿卜杜勒·卡達爾
讀者
你們的榜單只包括上市企業。非營利醫療組織中有很多CEO同樣高效,在市場波動中影響和領導必要變革的同時,也能著眼長遠看問題。不僅只有上市公司可以為社群做貢獻并取得財務成功,請擴大你們的范圍!
——羅伯特·格林寧
讀者
榜單很有趣,但我想看到一些其他指標,比如這些公司企業責任感有哪些提升、這些CEO做出了哪些對整個世界和直接外部經營環境都有深遠影響的決定等。服務股東是他們工作的核心。
——厄內斯特·納那博
讀者
公平的管理者會吃虧?
巴蒂亞·維森費爾德(Batia M.Wiesenfeld)娜奧米·羅特曼(Naomi B.Rothman)薩拉·惠勒-史密斯(Sara L.Wheeler-Smith)亞當·加林斯基(Adam D.Galinsky),《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12月刊
盡管公平的管理者能贏得尊重,但他們常被認為權威不夠、掌控資源和施加獎懲的能力較差,而這可能妨礙他們得到某些引人注目的關鍵職位。
晉升決策里的傾向,反映的只是社會目前的一種偏見而已,即把“強勢”和“領導力”聯系到一起。實際上管理方式更溫和、更民主的領導者更有效、更有益,尤其是對于需要創造力的組織——對此有研究證實。這種管理方式顯然更需要智慧,更需要領導者的自知之明,更需要領導者的自信力,而看到其價值也更需要晉升決策者的智慧。
沒有切實體驗過,你或許不一定能想象溫和管理者如何有權威。我個人幸有相關經驗:我以前做社團負責人,現在帶課教學生,自己做的是與一般領導者所做的相反的事——有的人采用打壓以及“全都得聽我安排”的路線,而我扮演的是鼓勵所有人提供思路、努力傾聽的角色。為此,我甚至一開始控制著不說自己的想法,以免說了之后別人有服從的壓力。在讓所有人都分享之后,我們會集體討論,偶爾投票,整個氣氛很融洽。團隊成員不把我當作他們需要懼怕的人,而是彼此當成朋友。
在這種情況下做的決策,每個人都會有更高的主動性去執行。他們對領導者權威的尊重也不會僅因為領導者所處的位置,而是他的思考以及他對每個人的尊重。如果問個人體驗的效果——當年的志愿者社團得了幾個很好的獎項;現在教學生,學生評價也很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也明顯有優勢。
有研究表明,強勢的領導者適合流水線工作類的組織,任務和路線明確;民主、敏感型的領導者更適合需要創造性的組織,可以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力。
——Walden
讀者
如果管理者在關鍵決策和判斷上,能認識到公平和權威僅僅是管理的工具,而并不是人的性格和習慣使然,對組織和企業才會有更積極的作用。
——樹
讀者
人總是存在偏見的,人們總以為強勢的領導者比較具有影響力,員工更尊重這類人。這也有可能是出于懼怕,當團隊不敢直言,整體的公平、公正就很難保障。但這也是一種難處,因為溫和友善的管理者總是被人輕視,所以管理者得學會把握整體的公平與公正,以及執行時需要的權威性。
——清風澤云
讀者
當你遭遇
靈感爆棚的上司
伊麗莎白·桑德斯(Elizabeth Grace Saunders),《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11月29日微信文章《有一個靈感爆棚的上司,你很幸運,也很不幸》
靈感爆棚是新時代領導的寶貴特質。遇到這樣的領導,首先,你可以放心,你真的是幸運的。因為你可以與時俱進做弄潮兒,而不是天天努力地死在沙灘上。然而此文也再次響亮地提醒我們:領導們,可長點兒心吧,領導力提升迫在眉睫!
——Elvis
讀者
- 對話:拉斯·特維德(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25期)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麥肯錫獎獲獎文章必讀(2013-2015年)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拒絕成為愚蠢的老好人,要做聰明的“給予者”
- 中歐商業評論(2021年11月刊)
- 超級決策(《哈佛商業評論》2015年第5期)
- 商業周刊·中文版:展望專刊(下)
- 第一次領工資就該知道的理財常識·股市篇
- 她理財(第10期)
- 商業評論(2022年2/3月號)
- 中歐商業評論12月刊
- IPO保薦“暗雷”(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38期)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如何在職場中贏得尊重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19期)
- 雪球專刊第162期:小白必備:懶人投資法
- 學會駕馭負面情緒(《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