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商業評論:在變革時代洞察商業新機遇(全6冊)
-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 896字
- 2019-09-25 15:31:50
致讀者 TO THE READERS
創新之路
永無止境

彼得·德魯克曾說:“企業只有兩件事情要做:一個是營銷,一個是創新。”創新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近年來,盡管華為和騰訊等企業對創新多有投入,但整體而言,中國企業仍呈現創新力不足的情況。究其原因,既有企業家對創新認識不足的因素,也有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等諸多外部干擾因素。
傳統觀點認為,一個社會必須自行安排好基礎設施、司法機構、立法機構、金融市場等等,然后才能有創新。它將由政府或NGO主導的自上而下的措施視為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然而,“顛覆式創新”之父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卻持相反的觀點。在他看來,創新才是社會借以發展的途徑。創新不僅僅發生于制度完備的發達國家之中,也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和制度,減少腐敗現象。如果此類國家雖然有各種創新活動,卻依舊發展失速,那么可能不是發展上有問題,而是創新存在問題。
克里斯坦森與兩位合作者,在對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亞和尼日利亞等前沿經濟體的創新活動進行廣泛研究后,提出了一個新的創新理念,其核心內容即為本期的封面文章——《開辟式創新》。
所謂開辟式創新,是指企業能夠察覺到市場潛在的甚至連用戶都不自知的需求,通過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能夠負擔得起的產品或服務,進而開辟出一個前所未有、前景廣闊的龐大市場。
文章中列舉了三個振奮人心的案例,既有尼日利亞估值達33億美元的“諾萊塢”的由來,又有中國格蘭仕的領導者如何在20世紀90年代撬動起一個當時并不存在的微波爐市場,還有英國創業者如何在不發達國家以接近零手續的方式,向低收入者銷售保險。
雖然開辟式創新這一概念來源于前沿經濟體,卻廣泛適用于各大經濟體。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的誕生,在中美等多個國家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并帶動這些國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合法地上路測試,而不必再收到罰單。
繼2015年對顛覆式創新這一概念進行重新修訂后,克里斯坦森此次提出的開辟式創新概念,是他對自己創新理論的又一次擴展。除了理論與案例,三位作者還在文末給出了企業開辟新市場的方法。我們相信,通過閱讀本文,那些有志于創新的企業家,將能夠從中找到很多靈感和啟發。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編輯部hbrchina.org
- 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11期):你的公司,價值觀統一嗎?
- 當代縣域經濟(2020年第11期)
- 《北大金融評論》2019年第1期:新格局下的金融開放
- 好規劃專刊008期:科學規劃你的“錢”途
- 百億私募放眼2021: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01期(證券市場紅周刊)
- 哈佛商業評論(2021全年合集):哈佛商業評論·面向未來的商業生存新法則
- 她理財專刊(第51期)
- 汽車觀察(2021年第10期)
- 新經濟導刊(2021年第2期)
- 經濟學課件XV:軟預算約束
- 商業評論(2019年5/6月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2年第06期)
- 商業周刊·中文版:古老與生機——全球制藥與診療
- 全球商業經典(2021年第4期)
- 哈佛商業評論:決勝內容戰略——打造共創時代新增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