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元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1]。

【傳】繼弒君[2],不言即位[3],正也。繼弒君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4],則子不忍即位也。

【注釋】

[1]王:指周天子,此時在位的是周莊王姬佗,此時是周莊王四年。

[2]繼弒君:繼承被殺的國君,指魯桓公。

[3]不言即位:即經文沒有說“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4]不以其道終:指國君不是壽終正寢,而是非正常死亡。ft

【譯文】

【經】魯莊公元年,春天,周王的正月。

【傳】繼承被殺害的國君的君位,不說“即位”,是符合禮制的。繼承被殺害的國君不說“即位”符合禮制,為什么呢?回答說:前代國君不是正常死亡的,那兒子就不忍心即位。

【經】三月,夫人孫于齊[5]。

【傳】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接練時[6],錄母之變,始人之也[7]。不言氏姓,貶之也。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8]。不若于道者[9],天絕之也。不若于言者,人絕之也。臣子大受命[10]。

【注釋】

[5]夫人:指魯桓公的夫人姜氏。孫(xùn):同“遜”,逃遁。

[6]接:在……的時候。練:本義是指提純絲帛使它們成為潔白柔軟的熟絲,這里是祭祀名,指父母去世第十一個月祭于家廟,可穿練過的布帛,故以為名。

[7]始:開始。人:通“仁”,仁義,仁愛。

[8]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意為人對于上天,是通過道義來承受天命的;對于君王、父母,是通過教誨來接受約束的。

[9]若:順從。

[10]大受命:同時受教于天的道義和人的言論。ft

【譯文】

【經】三月,夫人出逃到齊國。

【傳】“孫”的意思就相當于“遜”,是忌諱說“奔”。在舉行練祭的時候,記載母親的變故,是開始以仁義對待她。不說她的姓氏,是貶低她。人對于上天,是通過道義來承受天命的;對于君王、父母,是通過教誨來接受約束的。不順從天道的人,上天會滅絕他;不順從教誨的人,眾人會棄絕他。作為臣子要同時受教于天的道義和人的言論。

【經】夏,單伯逆王姬[11]

【傳】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其不言如[12],何也?其義不可受于京師也。其義不可受于京師,何也?曰:躬君弒于齊[13],使之主婚姻,與齊為禮[14],其義固不可受也。

【注釋】

[11]單(shàn):天子畿內的地名?!斗Y梁傳》認為單伯是由周天子命封的魯國大夫,而據楊伯峻等,單伯是天子之卿,封地在單,是周天子的大夫而非魯大夫。逆:迎?!蹲髠鳌纷鳌八汀?。天子嫁女給諸侯,由于天子與諸侯地位尊卑不同,所以天子不親自主婚,由同姓諸侯為之主婚。這里是周王嫁女于齊,魯侯主婚,故天子之卿送女來魯,故《左傳》“送”字正確,《穀梁傳》此處有誤。王姬:周王之女通稱。

[12]如:去,往。這里的意思是說經文沒有說“如某地逆王姬”。

[13]躬君:我們的國君。躬,自己,自身。

[14]為:踐行,施行。ft

【譯文】

【經】夏天,單伯迎接周王的女兒。

【傳】單伯是誰?是由周天子任命的魯國大夫。因為是周天子任命的大夫,所以就不寫名字了。經文里不說“如”,為什么呢?因為按照道義,魯國不能從周天子那兒接受這樣的命令。按照道義,魯國不能從周天子那兒接受這樣的命令,為什么呢?回答說:我們的國君在齊國被殺害,讓我們來主婚,跟齊國按禮制交往,按照道義當然是不可以接受這樣的命令的。

【經】秋,筑王姬之館于外[15]。

【傳】筑,禮也。于外,非禮也。筑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16]。于廟則已尊,于寢則已卑[17],為之筑,節矣[18]。筑之外,變之正也。筑之外,變之為正,何也?仇讎之人[19],非所以接婚姻也[20]。衰麻[21],非所以接弁冕也[22]。其不言齊侯之來逆,何也?不使齊侯得與吾為禮也。

【注釋】

[15]筑:建造。館:行館。外:城外。

[16]公門:指朝廷的外門。

[17]于廟則已尊,于寢則已卑:這兩句的意思是將公主安置在這兩個地方都不合適,單修一處行館最合適。廟指朝堂,是諸侯聽政公干的地方。寢指寢宮,是諸侯休息的地方。已,太。

[18]節:適合。

[19]仇讎(chóu):仇敵。

[20]接:接合。這里的意思就是說,齊國是魯國的仇敵,兩國不能舉辦婚姻之事。

[21]衰(cuī)麻:喪服。古人喪服胸前綴有麻布,頭上圍麻繩,腰間纏麻繩。

[22]接:迎接。弁(biàn)冕:弁和冕都是冠名。通常禮服用弁,而吉禮之服用冕。ft

【譯文】

【經】秋天,在城外為周天子的女兒建造行館。

【傳】建造行館,是符合禮制的。在城外建造,則是不合禮制的。建造行館是合禮制的,為什么呢?因為主持周天子的女兒婚事的人,一定是從公門出來。將公主安置在朝堂內就顯得太尊貴了,安置在魯君寢宮又顯得太輕慢,為她修建一座行館,是合適的。修在城外,是符合禮制的變通。修在了城外,這樣的變通是符合禮制的,為什么呢?因為相互是仇敵的人,是不能結為婚姻的。穿著喪服的人,也不能去迎接穿著禮服的人。經文不說齊國國君來迎親,為什么呢?是不讓齊國有機會與我國進行禮節上的交往。

【經】冬,十月,乙亥[23],陳侯林卒[24]

【傳】諸侯日卒,正也。

【注釋】

[23]乙亥:當為該年十月的十七日。

[24]陳侯林:陳國國君,姓媯名林,謚莊,即陳莊公。ft

【譯文】

【經】冬天,十月,乙亥(十七)日,陳莊公媯林去世。

【傳】記載諸侯去世的日期,是符合禮制的。

【經】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25]。

【傳】禮有受命[26],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27],禮也。生不服,死追錫之,不正甚矣。

【注釋】

[25]榮叔:周大夫。錫:同“賜”。命:命封。

[26]受命:主動去接受命封。

[27]死行之:指去世后按照爵位對應的規格舉行葬禮。ft

【譯文】

【經】周天子派榮叔作為使者來追賜魯桓公。

【傳】按照禮制有諸侯主動去接受冊命和賞賜的,沒有周天子派人來冊命和賞賜的。周天子派人來賞賜,不合禮制。國君活著的時候應該服從周天子,去世后按照爵位舉行對應規格的葬禮,這是禮制的規定?;钪臅r候沒有服侍天子,去世了卻又來追賜他,太不合禮制了。

【經】王姬歸于齊。

【傳】為之中者歸之也[28]。

【注釋】

[28]為之中者:作為中間人的,指魯國,在這則婚事中是主婚的諸侯。ft

【譯文】

【經】周天子的女兒嫁到齊國。

【傳】是魯國把周天子的女兒嫁到齊國的。

【經】齊師遷紀、郱、鄑、郚[29]

【傳】紀,國也。郱、鄑、郚,國也?;蛟?,遷紀于郱、鄑、郚。

【注釋】

[29]郱(píng):紀國地名,在今山東臨朐東南。鄑(zī):紀國地名,在今山東昌邑西北。郚(wú):紀國地名,在今山東安丘西南。ft

【譯文】

【經】齊軍遷移紀地、郱地、鄑地、郚地的民眾。

【傳】紀,是國家。郱、鄑、郚,也是國家。有人說:把紀國遷到郱、鄑、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翁牛特旗| 邹城市| 平远县| 石渠县| 厦门市| 正宁县| 金堂县| 凤庆县| 大同市| 洛阳市| 嵩明县| 天柱县| 绥棱县| 皋兰县| 囊谦县| 屏东市| 贺兰县| 射洪县| 保定市| 蒲江县| 凤冈县| 抚州市| 山阴县| 布拖县| 新丰县| 鄂托克前旗| 澎湖县| 安西县| 仪征市| 靖宇县| 湖南省| 玉龙| 新丰县| 大悟县| 安塞县| 邵阳县| 蒙阴县| 开原市| 曲阳县|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