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四年

【經】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

【譯文】

【經】桓公十四年,春天,正月,魯桓公與鄭厲公在曹國會面。

【經】無冰[192]

【傳】無冰,時燠也[193]

【注釋】

[192]無冰:周歷的正月春季相當于今天的冬季,故應該有冰,無冰就表明氣候反常,所以史官將其記錄下來。

[193]燠(yù):暖,熱。ft

【譯文】

【經】正月沒有冰。

【傳】沒有冰,因為時令反常變暖了。

【經】夏,五[194],鄭伯使其弟御來盟[195]

【傳】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196]。其弟云者,以其來我,舉其貴者也[197]。來盟,前定也。不日,前定之盟不日。孔子曰:“聽遠音者,聞其疾而不聞其舒。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隱、桓,隱、桓之日遠矣[198]。夏五,傳疑也。

【注釋】

[194]五:“五”字后面文字有缺,或指五月。

[195]其弟御:鄭厲公的弟弟,名姬御。隱公七年也有“齊侯使其弟年來聘”的記載。

[196]以屬通:作為親屬交往。即是說諸侯的兄弟與諸侯之間應是君臣關系。

[197]舉其貴者:弟弟和臣子兩個身份中,弟弟的身份更加尊貴,所以稱弟。

[198]隱、桓之日遠矣:指孔子生活在魯定公、魯哀公的時期,寫魯隱公、魯桓公時期的事情,相距時間太遠了,可能有不清楚的地方。ft

【譯文】

【經】夏天,五月,鄭厲公派他弟弟姬御作為使者來魯國結盟。

【傳】諸侯地位尊貴,他的兄弟也不能以親屬關系與之交往。經文里說“弟”,因為他來的是魯國,所以要特別舉出他尊貴的身份。來盟,就是說這次結盟事先已經約定過了。不記載日期,因為事前約定的結盟照例是不記載日期的。孔子說:“聽遠處的聲音,能聽到激揚的而聽不到舒緩的。看遠處的事物,能看到大體形貌而看不到面色姿容。”生活在魯定公、魯哀公時期來記述魯隱公、魯桓公時代的事情,時代距今太遠了。“夏,五”,就是存疑的寫法。

【經】秋,八月,壬申[199],御廩災[200]。乙亥[201],嘗[202]

【傳】御廩之災不志,此其志,何也?以為唯未易災之余而嘗可也[203],志不敬也。天子親耕,以共粢盛[204],王后親蠶,以共祭服[205]。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206],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何用見其未易災之余而嘗也?曰:甸粟而內之三宮[207],三宮米而藏之御廩[208],夫嘗,必有兼甸之事焉[209]。壬申,御廩災,乙亥,嘗,以為未易災之余而嘗也[210]

【注釋】

[199]壬申:當為該年八月的十五日。

[200]御廩(lǐn):儲存祭祀所用谷物的倉庫。

[201]乙亥:當為該年八月的十八日。

[202]嘗:秋祭名。

[203]未易:沒有改換。用火災之后剩余的糧食祭祀是不合禮制的,也就是傳文說的“不敬”。

[204]粢盛(zīchéng):指盛放在祭器內的谷類祭品。

[205]祭服:祭祀時穿的禮服。

[206]禰(nǐ):父親的意思。父親去世,牌位進入宗廟后就稱作禰,“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

[207]甸:甸師的省稱,甸師是當時官名,掌管公田耕種等事。粟:指未去皮的稻谷,這里用作動詞,指收上來的糧食。內:同“納”,收納、保存的意思。三宮:諸侯夫人的代稱。

[208]米:指去皮的稻谷,這里也用作動詞,指舂米。

[209]兼甸:即兼旬,二十日。“甸”當為“旬”字之誤。兼旬是指三宮的夫人親自將粟舂成米,大約要二十日,所以用兼旬來指夫人親自舂米這一過程。

[210]以為未易災之余:《穀梁傳》認為壬申日受災,乙亥日就舉行嘗祭,時間太近,不足兼旬,所以認為沒有更換新的糧食就直接用火災剩余的糧食舉行了嘗祭。ft

【譯文】

【經】秋天,八月,壬申(十五)日,儲存祭祀所用谷物的倉庫發生火災。乙亥(十八)日,舉行嘗祭。

【傳】儲存祭祀所用谷物的倉庫發生火災是不用記載的。這里經文記載了,為什么呢?因為使用了火災之后剩余的糧食舉行嘗祭,所以要記載這種對神不敬的行為。天子親自種田,來供用祭祀的糧食,王后親自養蠶,來供用祭祀穿的衣服。國中不是沒有好的農夫和手巧的女子,因為用別人盡心盡力做的東西來侍奉祖先,不如自己親自動手做的好。怎么看出來是用火災剩余的糧食進行嘗祭的呢?回答是,甸師收上來的谷物保存到三宮,三宮舂好的米儲存到御廩。嘗祭,一定要有三宮夫人舂米這二十日的工序。壬申(十五)日,御廩火災,乙亥(十八)日,就舉行了嘗祭,因此知道沒有更換火災剩余的糧食就舉行了嘗祭。

【經】冬,十有二月,丁巳[211],齊侯祿父卒[212]

【注釋】

[211]丁巳:當為該年十二月的初二日。

[212]齊侯祿父:齊國國君,名祿父,一作祿甫,謚僖,即齊僖公。ft

【譯文】

【經】冬天,十二月,丁巳(十二)日,齊僖公姜祿父去世。

【經】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213]

【傳】以者,不以者也[214]。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注釋】

[213]以:率領的意思。

[214]不以者:不該率領的意思,指四國不應該把本國軍隊交給宋國率領。《穀梁傳》認為經文用“以”字有反諷的意思。ft

【譯文】

【經】宋國率領齊軍、蔡軍、衛軍、陳軍討伐鄭國。

【傳】經文用“以”字,是說不該率領的意思。百姓,是國君的根本。驅使百姓去作戰送死,是不合正道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三河市| 寿阳县| 寿光市| 滦南县| 宁化县| 清新县| 黄龙县| 靖州| 巢湖市| 乐昌市| 彭水| 南皮县| 葫芦岛市| 灵川县| 县级市| 新民市| 新兴县| 天柱县| 罗田县| 汕头市| 和平县| 巫山县| 祁阳县| 临海市| 杭锦旗| 巴楚县| 红原县| 宁远县| 寿阳县| 临潭县| 武胜县| 山西省| 中西区| 盐源县| 沭阳县| 马关县| 桦川县| 韶山市| 西吉县|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