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二年

【經】十有二年,春,正月。

【譯文】

【經】桓公十二年,春天,正月。

【經】夏,六月,壬寅[165],公會紀侯、莒子[166],盟于曲池[167]

【注釋】

[165]壬寅:當為該年六月的十二日。

[166]紀侯:紀國國君紀武侯。莒(jǔ)子:當指莒敖公。莒為西周封國,己姓,都于莒(今山東莒縣)。

[167]曲池:魯地,在今山東寧陽東北。ft

【譯文】

【經】夏天,六月,壬寅(十二)日,魯桓公會見紀國國君、莒國國君,在曲池結盟。

【經】秋,七月,丁亥[168],公會宋公、燕人[169],盟于谷丘[170]

【注釋】

[168]丁亥:當為該年七月的十七日。

[169]宋公:宋莊公子馮。燕人:可能是指南燕國國君。燕國有二,一為北燕國,即為大家平常所熟知的燕國,建都于薊(今北京),《史記》有《燕召公世家》。一為南燕國,姞姓,小國無世家,不知其君號謚,其國都約在今河南延津東北四五十里。

[170]谷丘:宋地,約在今河南商丘東南四十里。ft

【譯文】

【經】秋天,七月,丁亥(十七)日,魯桓公會見宋莊公、南燕國國君,在谷丘結盟。

【經】八月,壬辰[171],陳侯躍卒[172]

【注釋】

[171]壬辰:魯桓公十二年八月無壬辰,記時可能有誤。

[172]陳侯躍:陳國國君,侯爵,名躍,謚厲,即陳厲公。陳國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陽)。ft

【譯文】

【經】八月,壬辰日,陳厲公陳躍去世。

【經】公會宋公于虛[173]

【注釋】

[173]虛:宋地,約在今河南延津東。ft

【譯文】

【經】魯桓公和宋莊公在虛會面。

【經】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于龜[174]

【注釋】

[174]龜:宋地,約在今河南睢縣。ft

【譯文】

冬天,十一月,魯桓公和宋莊公在龜會面。

【經】丙戌[175],公會鄭伯[176],盟于武父[177]

【注釋】

[175]丙戎:當為該年十一月的十八日。

[176]鄭伯:鄭厲公姬突。

[177]武父:鄭地,在今山東東明西南。ft

【譯文】

【經】丙戌(十八)日,魯桓公會見鄭厲公,在武父結盟。

【經】丙戌,衛侯晉卒[178]

【傳】再稱日[179],決日義也[180]

【注釋】

[178]衛侯晉:衛國國君,姓姬名晉,謚宣,即衛宣公。

[179]再:兩次。

[180]決日義:這里的意思是說,魯桓公與鄭厲公會盟和衛宣公去世這兩件事記載日期的含義有別,所以要分別記載。決,判斷、區別的意思。ft

【譯文】

【經】丙戌(十八)日,衛宣公姬晉去世。

【傳】兩次記載日期,是為了區別同一天發生兩件大事的含義。

【經】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181],戰于宋。

【傳】非與所與伐戰也[182]。不言與鄭戰[183],恥不和也。于伐與戰[184],敗也。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185]

【注釋】

[181]丁未:當為該年十二月的十日。

[182]非:責難,責備。與:就是“及”的意思。所與伐:跟魯國一起攻打宋國的國家,即鄭國。戰:作戰。這里是魯、鄭兩國共同伐宋,結果內部不和,內部相互打了起來。

[183]不言與鄭戰:指經文直接說“戰于宋”,沒有提到鄭國。

[184]于伐與戰:在伐宋的時候與(鄭)作戰。

[185]舉其可道者:即言戰不言敗。雖然與鄭國內訌不是好事,但內訌后還打了敗仗是更大的恥辱,所以經文寫相對較小的恥辱。ft

【譯文】

【經】十二月,和鄭軍一起討伐宋國。丁未(十)日,(魯鄭)在宋國交戰。

【傳】經文是在責備魯國與共同伐宋的國家作戰。不明說與鄭國作戰,是為內訌不和感到羞恥。在討伐宋國的過程中魯鄭內部又交戰,魯國打敗了。經文避諱說打敗仗,只說出一些可以說的話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犍为县| 湟源县| 介休市| 东港市| 贵德县| 滁州市| 沙河市| 蕉岭县| 松阳县| 屯门区| 宿迁市| 九龙县| 石狮市| 安庆市| 宜宾市| 凯里市| 什邡市| 雷州市| 嘉祥县| 柯坪县| 龙川县| 义乌市| 新竹市| 克山县| 大名县| 疏勒县| 承德县| 柘城县| 卢龙县| 民丰县| 井冈山市| 滦平县| 阿拉尔市| 健康| 色达县| 北安市| 迁安市| 莲花县| 福安市| 永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