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守土第七

文王問太公曰:“守土奈何(1)?”

太公曰:“無疏其親,無怠其眾,撫其左右,御其四旁(2)。無借人國柄,借人國柄,則失其權(quán)(3)。無掘壑而附丘,無舍本而治末(4)。日中必彗(5),操刀必割,執(zhí)斧必伐(6)。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zhí)斧不伐,賊人將來(7)。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斧柯(8)。是故人君必從事于富(9),不富無以為仁,不施無以合親。疏其親則害,失其眾則敗(10)。無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則為人所害,而不終其世(11)。”

文王曰:“何謂仁義?”

太公曰:“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和,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jì)(12)。無使人奪汝威(13),因其明,順其常(14)。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15)。敬之無疑,天下和服(16)。”

【注釋】

(1)守土:守衛(wèi)國土。

(2)“無疏其親”四句:意謂不要疏遠(yuǎn)宗族,不要怠慢民眾,安撫周邊鄰國,控制四方勢力。親,指國君的親族,即宗室親族。左右,指周邊鄰國。四旁,指天下四方的勢力。孔德騏說:“這是對盟邦、友軍采取的不同的外交政策,是孤立敵軍、壯大自己的策略。其要旨在于‘敬其眾,合其親’,實行‘仁義之紀(jì)’。在做法上,對‘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從而達(dá)到‘敬之勿疑,天下和服’的目的。……周文王、武王在準(zhǔn)備滅殷的戰(zhàn)爭時,實行的爭取盟國、翦商羽翼的政策是很典型的。他們首先調(diào)解了虞(今山西平陸北)、芮(今陜西大荔東)等部落間的矛盾,爭取其成為自己的盟國。以后,又用武力征服了東夷、犬戎(今陜西鳳翔境)、邗(今河南沁陽西北)、崇等國,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二’(《論語·泰伯》)的地盤,成為商朝西方最強大的奴隸制諸侯國。”

(3)“無借人國柄”三句:施子美曰:“柄者,上之所執(zhí),而下之所從也。不可以借人,借人則失其權(quán),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也。”

(4)無掘壑而附丘,無舍本而治末:意謂不要挖掘深谷以增高山丘,不要舍棄根本而追逐末節(jié)。施子美曰:“既得其所以制人之權(quán),則其于守土也亦宜矣。以至人之所侮者吾不之侮,人之所趨者吾不之趨。壑者,卑下之喻也。卑下者人之所侮,吾則不掘壑。丘者,崇高之喻也。崇高者人之所趨,吾則不附丘。本者農(nóng)桑之務(wù)也,末者財貨之事也。本易以棄,末易以滋,故無舍本而治末。”劉寅曰:“無掘壑而附丘:壑,深谷也。丘,大阜也。壑已深矣,而又掘之;丘已高矣,而又附之;如有權(quán)寵者而又以權(quán)寵與之,后則不可制也。無舍本而治末:中國,本也;四夷,末也;農(nóng)桑,本也;技巧,末也。不治中國而治四夷,則內(nèi)虛矣;不務(wù)農(nóng)業(yè)而務(wù)技巧,則無儲矣。”

(5)彗:通“熭”,暴曬。

(6)斧:指一種帶鋒刃的兵器。

(7)“日中不彗”六句:按,此講不及時決斷而喪失時機的危害。施子美曰:“人不可以無斷。斷蛇不可不分,刺虎不可不斃,人其可無斷乎?日中不彗,操刀不割,執(zhí)斧不伐,是皆不斷之過也。”劉慶在《〈六韜〉與齊國兵學(xué)》一文(收入《姜太公新論》一書)中說:“《孫子》對作戰(zhàn)取勝諸方面條件的概括,采用了‘勢’的概念。但它并不涉及巧妙捕捉戰(zhàn)機問題。《六韜·守土》言:‘日中必彗,操刀必割,執(zhí)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zhí)斧不伐,賊人將來。’《六韜·軍勢》亦言:‘善戰(zhàn)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移。失利后時,反受其殃。’對戰(zhàn)機的重要性已闡釋得非常清楚。同時它還要求將帥耐心地等待和捕捉戰(zhàn)機,一旦戰(zhàn)機出現(xiàn),不要猶豫不決,喪失獲勝機會。這種以‘時’來說明作戰(zhàn)條件成熟程度的言論在《管子》書中也可以看到,說明《六韜》等書的決策理論比《孫子》要深刻得多。”

(8)“涓涓不塞”六句:按,此講防微杜漸的重要意義。涓涓,指細(xì)小的水流。熒熒,指微弱的火星。炎炎,指熊熊大火。兩葉,剛長出的嫩葉,這里指草木初生。柯,斧柄。施子美曰:“事不可以不防微。履霜有堅冰之戒,挑蟲有維鳥之成,微其可不防乎?涓涓不塞,熒熒不救,兩葉不去,是皆防微之戒也。”劉寅曰:“言其時之不可失,而事之不可不早圖也。”

(9)是故人君必從事于富:朱墉引胡君常曰:“守土之君,不專意于國富,而惟期于民富,務(wù)使家給人足,而禮義自興。”又引沈定遠(yuǎn)曰:“‘富’指富民言,熙熙皞皞無一不從‘富’出也。‘富’之一字,是又為仁義本領(lǐng)也。”

(10)疏其親則害,失其眾則敗:王聯(lián)斌在《〈六韜〉的軍事倫理思想》一文(載《軍事歷史研究》1994年第6期)中說:“先秦時期,大多數(shù)軍事思想家在戰(zhàn)爭的實踐中都體驗到:人民群眾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fù)的重要因素。……《六韜》繼承了前人的軍事民本主義思想,強調(diào)要使戰(zhàn)爭得到勝利,必須動員人民群眾;只有人民群眾廣泛地支持和參加戰(zhàn)爭,才能達(dá)到勝敵‘守土’之目的。”“在《守土》中則更明確地指出:‘疏其親則害,失其眾則敗。’這里所說的‘人’與‘眾’,即指包括農(nóng)、工(手工業(yè)工人)、商等各個階層在內(nèi)的天下民眾。而且更具有歷史唯物主義真理意義的是將這三大最基本、最下層的勞動階級的人民視為得失天下的根本力量。”

(11)“無借人利器”三句:不終其世,指身死國滅。劉寅曰:“喻人君不可以權(quán)假人,以權(quán)假人反為人所害,如主父見囚于李兌、胡亥見殺于趙高之類是也。”

(12)“敬其眾則和”三句:紀(jì),法度,準(zhǔn)則。朱墉引李卓吾曰:“敬眾合親是仁義大頭腦處。”

(13)無使人奪汝威:劉寅曰:“威,即權(quán)也。首曰無借人國柄,中曰無借人利器,此曰無使人奪汝威,甚言其權(quán)之不可失也。主權(quán)一失,則如三家之于魯、六卿之于晉矣,此太公所以拳拳而致誡也。”

(14)因其明,順其常:意謂要依靠人心的明察,順應(yīng)天道的常理。因,依靠,憑借。按,這兩句有多種解釋。施子美曰:“因其明則無作聰明也,順其常則不悖其常也。或謂因人之明,是以天下之目為目也。順人之常,以天下之制為制也。或以明為曉然之理,天下之所共見者,吾從而因之。”劉寅曰:“因其人心之明,順其天道之常。”

(15)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意謂對于順從你的人,要以懷柔姿態(tài)去使用他;對于反對你的人,要動用武力去消滅他。任,任用,使用。德,德行,這里指一種懷柔手段,使人感恩戴德。絕,斷絕,消滅。施子美曰:“順者任之以德,謂彼不悖于理,吾則撫之以善。彼不順而逆,兵之所必加,故絕之以力。”

(16)敬之無疑,天下和服:劉寅曰:“人君能敬其事而無疑,則天下之人心和服矣。孔子論道千乘之國而首曰敬,亦此意也。”朱墉引《開宗》曰:“此言保守疆土在明仁義之本統(tǒng),親賢馭眾而不借人以柄。”朱墉《全旨》曰:“此章言保守疆土者在得親眾之心。而所以得親眾之心,則在明仁義之用。所謂仁義者,非是一味姑息優(yōu)容,須是寬中有嚴(yán),使威權(quán)自我操,防微杜漸,令臣下畏威而懷德,則疆土自可長守而無虞。威福之柄,人主所以駕馭一世者也。故說個富,說個施與,而歸重于君德。”鈕先鐘說:“這一篇中有兩個觀念特別值得重視。其一是強調(diào)一切行動都必須趁早,遲了就會來不及。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原則,法國現(xiàn)代戰(zhàn)略大師薄富爾將軍(Andre Beaufré)對此也曾一再強調(diào),他說:‘過去一切失敗經(jīng)驗都可以歸納為二字——太遲,為了預(yù)防再犯錯誤,必須了解的戰(zhàn)略要義是預(yù)防而非治療。’《六韜》書中也用比喻方式來說明此一觀念:‘日中必彗,操刀必割,執(zhí)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zhí)斧不伐,賊人將來。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斧柯。’其次,在此篇中又有另外一項相當(dāng)特殊的觀念:‘人君必從事于富,不富無以為仁,不施無以合親,疏其親則害,失其眾則敗。’此在戰(zhàn)國時代可謂獨樹一幟的見解。幾乎所有的書都只確認(rèn)富國為強兵的基礎(chǔ),但《六韜》在此不作強兵之論,反而強調(diào)‘不富無以為仁’。這也就是認(rèn)為仁政必須以均富為基礎(chǔ)。就根本而言,可以顯示其代表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黃樸民說:“本篇論述保衛(wèi)國土和政權(quán)的基本策略。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對內(nèi)團結(jié)宗親,‘無疏其親,無怠其眾’;對外撫御左右四方,‘撫其左右,御其四旁’;政治上‘無借人國柄’,防止大權(quán)旁落;經(jīng)濟上行‘仁政’以富國殷民。作者認(rèn)為,只要不舍本治末,做到以仁義敬眾合親,就能達(dá)成‘天下和服’的目的。”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怎樣才能守衛(wèi)好國土?”

太公答道:“不要疏遠(yuǎn)宗族,不要怠慢民眾,安撫周邊鄰國,控制四方勢力。不要將國家權(quán)力交給別人,如果將國家權(quán)力交給別人,自己就會喪失威權(quán)。不要挖掘深谷以增高山丘,不要舍棄根本而追逐末節(jié)。到了晌午必須及時晾曬東西,拿起刀子必須及時切割物品,手中持有斧鉞必須及時征伐。到了晌午卻未能及時晾曬東西,這就叫喪失良機;拿起刀子卻沒有及時切割物品,就會失去有利的時機;手持斧鉞卻沒有及時征伐,壞人就會來施暴。細(xì)小的水流不加堵塞,將會匯集成江河;微弱的火星沒有熄滅,就會蔓延成熊熊大火而無可奈何;草木初生時不除去,一旦長成大樹就要用斧頭才能砍掉。所以君主必須致力于國家富足,國家不富足就無法講求仁義,不施恩澤就無法團結(jié)宗親。疏遠(yuǎn)宗親就會受害,喪失民眾就會敗亡。不把國家權(quán)力借給別人,將國家權(quán)力借給別人就會被人所害,最終身死國滅。”

文王問道:“什么叫仁義?”

太公答道:“所謂仁義就是敬愛民眾,團結(jié)宗親。敬愛民眾,民眾就會和諧,團結(jié)宗親,宗親就會歡喜,這就叫做仁義的準(zhǔn)則。不要讓人奪去你的威權(quán),要依靠人心的明察,順應(yīng)天道的常理。對于順從你的人,要以懷柔姿態(tài)去使用他;對于反對你的人,要動用武力去消滅他。國君無所遲疑地敬奉這些原則,天下就會和順服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磴口县| 射洪县| 堆龙德庆县| 涟源市| 彰化县| 泰来县| 沾益县| 襄垣县| 松原市| 孝感市| 昭通市| 秦安县| 古交市| 蒙阴县| 炉霍县| 巴马| 邢台县| 桃园县| 育儿| 巴彦淖尔市| 开化县| 博野县| 青州市| 连江县| 天镇县| 轮台县| 祁阳县| 沂源县| 和平区| 平昌县| 中牟县| 新民市| 卫辉市| 都安| 盖州市| 崇州市| 巢湖市| 通河县| 英德市|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