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經·心經·壇經(中華經典藏書·升級版)
- 陳秋平 尚榮譯注
- 757字
- 2020-06-18 18:11:01
大乘正宗分第三
此段簡單地示說了如何降心離相,把須菩提所問的“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兩件事,再細說明。佛陀回答須菩提的問題,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四心”:一、廣大心的平等觀,不揀擇優劣親疏,滅度一切眾生之類,令其降伏凡圣九流的分別心;二、最勝心,使眾生皆斷除煩惱,了生脫死,而入無余涅槃。但滅度眾生的菩薩大悲心行,必須與般若無相相應,要這樣降伏其心,安住其心。發悲愿為本的菩提心,才能成就名副其實的菩薩;三、無對待心,視一切眾生平等無差別,因為眾生本就是“性空”的;四、無顛倒心,菩薩心無四相,即沒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之分別計較。又菩薩若能用般若妙智,照了性空本無四相,名降伏其心,否則非菩薩。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18]: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19];若有色,若無色[20];若有想[21],若無想[22],若非有想非無想[23],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24]。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25],即非菩薩。”
【譯文】
佛告訴須菩提說:“諸大菩薩應該要這樣修持降伏迷妄的心:無論是依卵殼而出世的眾生,還是由母胎而出生的眾生;無論是因潮濕而出生的眾生,還是無所依托而僅借其業力得以出現的眾生;又無論是欲界與色界中有物質形體的眾生,還是無色界中沒有物質形體的眾生;無論是有心識活動的眾生,還是一切沒有心識活動的眾生,以及說不上有無心識活動的各類眾生,我都要使他們達到脫離生死輪回的涅槃境界,斷盡他們的煩惱、永絕諸苦,讓他們獲得最終的解脫。但是,雖然這樣度化了無數的眾生,然而,實際上卻沒有任何一個眾生得到救度斷除了煩惱。為什么這么說呢?須菩提,如果菩薩在心中還存有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壽命的相狀,那他就不成其為菩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