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中華經(jīng)典藏書·升級版)
- 張富祥譯注
- 985字
- 2020-12-11 18:41:32
百官見宰相
百官于中書見宰相,九卿而下(1),即省吏高聲唱一聲“屈躬”(2),趨而入(3)。宰相揖及進茶,皆抗聲贊喝(4),謂之“屈揖”。待制以上見(5),則言“請某官”,更不屈揖,臨退仍進湯(6)。皆于席南橫設(shè)百官之位,升朝則坐(7),京官以下皆立(8)。后殿引臣寮(9),則待制已上,宣名拜舞(10);庶官但贊拜(11),不宣名,不舞蹈。中書則略貴者(12),示與之抗也(13);上前則略微者(14),殺禮也(15)。
【注釋】
(1)九卿:泛指中央政府各部門長官。
(2)唱:猶“喝”,高喊。屈躬:表示趨進時身體略前傾的稱謂。
(3)趨:以小碎步向前行走。古人以此表示恭敬。
(4)抗聲:高聲。“抗”通“亢”。贊喝:一作“贊唱”,贊禮喊號。古代稱輔助行禮或輔助行禮的人為“贊”,即司儀。
(5)待制:宋代于文臣正式官職之外所加的一種銜名,地位在學(xué)士、直學(xué)士之下。此種銜名率系于諸閣,如天章閣學(xué)士、直學(xué)士、待制等,為文臣清貴之選。
(6)臨退仍進湯:指直到離去之前仍然上茶。湯,茶水,古人稱“茶湯”。
(7)升朝:指升朝官,又稱“朝官”或“常參官”。宋代常朝日參見皇帝的高級官員稱“常參官”,有一定的官階規(guī)定。
(8)京官:宋代官階在升朝官以下的官員稱“京官”,即常參官以外的未常參者。亦有一定的官階規(guī)定。
(9)后殿:指皇宮內(nèi)舉行常朝的正殿(又稱“正衙”、“前殿”)之后的殿庭。皇帝常于后殿辦公及接見臣下。臣寮:同“臣僚”。
(10)宣名拜舞:指自報官職姓名并行拜見舞蹈的禮節(jié)。古人正規(guī)行禮時手舞足蹈,稱“拜舞”或“舞蹈”。
(11)庶官:眾官。此指待制以下的官員。
(12)中書則略貴:指百官在中書省見宰相略顯得受到尊重。實指禮節(jié)較簡化。貴,尊重。
(13)抗:對等,平等。
(14)微:低微。
(15)殺:減,降低等次。
【譯文】
朝廷百官拜見宰相于中書省,凡各部門長官以下的官員,待中書省吏人高喊一聲“屈躬”,即小碎步趨前進入。宰相向來者作揖并上茶水,司儀都高唱口號,稱為“屈揖”。有待制以上銜名的高級官員來見,則吏人只傳“請某官”,更不行屈揖之禮,而直到會見結(jié)束前還不斷上茶。會見時,宰相都在坐席的南面橫向設(shè)置百官的座位,來者若為升朝官則坐,若為京官以下官員則站立。皇帝在后殿接見臣僚,凡有待制以上銜名的官員都自報官職姓名并行拜舞之禮;其余眾官則但行拜見禮,既不自報官職姓名,也不舞蹈。百官在中書省見宰相禮儀較簡,略顯得受到尊重,這是表示同為朝廷官員的身份是平等的;在皇帝面前則禮儀較繁,身份略顯得低微,這是根據(jù)禮制規(guī)定而降低等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