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章(論道)

《老子》一書,重在論道。本章是道的總論,也是全書的總綱。

道,是老子提出的一個(gè)重要哲學(xué)觀念,是貫穿于全書的一條思想紐帶。老子認(rèn)為,道體非常玄妙幽深、蘊(yùn)涵非常寬泛豐富,人們對道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逐步進(jìn)行探索、認(rèn)識,才能有所了解、感悟,因此是可以闡述和說解的。但是,人們的探索是漸進(jìn)的,認(rèn)識是主觀的,闡述是非系統(tǒng)的,說解是有局限的,與作為客觀本體的道的玄妙幽深和豐富內(nèi)涵還有相當(dāng)距離,并不等于道所具有的全部內(nèi)涵、外延、情態(tài)和性狀,要想全面徹底地掌握道的真知,還需要一個(gè)長期不斷的探索過程,所以說,“道可道,非常道”。

同樣,既然道本無名,道是由人們勉強(qiáng)命名的,那么,所命之名只是僅就道的某一特征為理據(jù),或大或逝,或遠(yuǎn)或反,都不足以完全概括道的內(nèi)涵、外延、情態(tài)和性狀,所以說,“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1);名可名,非常名(2)

(3),名天地之始(4);有(5),名萬物之母(6)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7);常有,欲以觀其徼(8)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9)。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0)

【注釋】

(1)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闡述解說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渾然一體、永恒存在、而又運(yùn)動不息的那個(gè)大道。前一“道”,名詞,指渾然一體的宇宙本體、永恒存在的天地萬物之源、運(yùn)動不息而又對立轉(zhuǎn)化的規(guī)律和法則。因此,又稱為“一”。《三十九章》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后一“道”,動詞,闡述,解說。常道,指渾然一體、永恒存在、運(yùn)動不息的大道。

(2) 名可名,非常名: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渾然一體、永恒存在、運(yùn)動不息的道之名。前一“名”,名詞,道之名。后一“名”,動詞,命名,稱謂。常名,指渾然一體、永恒存在、運(yùn)動不息的道之名。《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3) 無:指道。《三十二章》曰:“道常無名,樸。”

(4) 天地之始:天地的本初。

(5) 有:指由道而產(chǎn)生的萬物。《三十二章》曰:“始制有名。”

(6) 萬物之母:萬物的本原,即無名之道是天地的本初,天地混沌初開,然后有萬物的產(chǎn)生,才能制名,而道正是天下初始和萬物產(chǎn)生的源頭和動力,即母體。《四十章》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7) 欲:將。妙:微妙。

(8) 徼(jiào):邊際。

(9) 玄:玄妙幽深。

(10) 眾妙之門:天地萬物變化的總源頭。

【譯文】

道是可以闡述解說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渾然一體、永恒存在、運(yùn)動不息的大道;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渾然一體、永恒存在、運(yùn)動不息的道之名。

無,稱天地的初始;有,稱萬物的本原。

因此,從常無中,將以觀察道的微妙;從常有中,將以觀察道的邊際。

這無、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稱不同,都可謂玄妙幽深。玄妙而又玄妙,正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總源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礼泉县| 吕梁市| 大安市| 南开区| 茂名市| 巴彦淖尔市| 黑龙江省| 辛集市| 余干县| 天祝| 凤台县| 南丹县| 朝阳区| 黄浦区| 德州市| 攀枝花市| 屏边| 襄樊市| 沅江市| 荆州市| 开封县| 阳新县| 遂溪县| 唐河县| 沁阳市| 宝清县| 都匀市| 郸城县| 新安县| 平谷区| 应城市| 循化| 土默特左旗| 河间市| 眉山市| 安福县| 宁河县| 大埔县| 芮城县|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