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中華經(jīng)典藏書·升級版)
- 饒尚寬譯注
- 540字
- 2021-01-19 17:21:03
二十一章(論道)
本章說明道與德的關系,與《十四章》互相補充,重在論道。
道是形而上的,無邊無際,無形無狀,因此,恍恍惚惚,似有似無。但是,道并非不可知,反映在社會人生就是德,因此,有形有物,有精有信,德隨著道而變化,所以,“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正因為道是萬物的本原和歸宿,永遠存在,所以,可以追溯萬物的初始。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3)。惚兮恍兮,其中有象(4);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5),其中有精(6);其精甚真(7),其中有信(8)。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9)。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10)。
【注釋】
(1) 孔德之容:大德的模樣。孔,大。德,道的體現(xiàn)。容,容貌,模樣。
(2) 惟道是從:唯有跟隨著道而變化。
(3)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作為事物,似有似無。
(4) 象:形象。
(5) 窈兮冥兮:遙遠幽深。
(6) 精:精神,規(guī)律。
(7) 真:真切。
(8) 信:驗證。
(9) 以閱眾甫:用來視察萬物的初始。閱,視,察。甫,始。
(10) 以此:由道認識。
【譯文】
大德的模樣,唯有跟隨著道而變化。
道作為事物,似有似無。如此恍恍惚惚,其中卻有形象;如此惚惚恍恍,其中卻有實物。遙遠幽深啊,其中卻有精神;這精神非常真切,可以得到驗證。
從今到古,它的名字永遠不會消失,可以用來視察萬物的初始。我怎么知道萬物的情狀呢?由道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