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永年先生編年事輯
- 曹旅寧
- 744字
- 2021-01-19 17:11:15
卷一 1925-1948年
〇民國十四年乙丑(1925年) 先生一歲
是年十月十四日(陰歷八月廿七日),先生出生于江蘇常州。名永年。1945年后,曾用茭蒲青果室、永寧室、廣記盦、茭青文苑、龍池精舍、心太平盦、樹新義室等自榜書齋。
先生祖父黃太公,江陰西鄉黃家坍(為長江中的沙洲)人,太平天國后發跡,擁有田地三千畝,育有三子,此公極其節儉,坐火車只肯乘末等車,先生出生前已逝世(1)。先生云:據抗戰時他在鄉下所見清末修《黃氏宗譜》,始遷祖某某是在明代初年從江西遷來的農民,實際上是逃荒逃到了長江江邊當時還荒僻的地方以謀生(2)。
先生父黃鉞,黃太公第三子,析產得良田八百畝。一夜賭輸二百畝。能讀《三國志》。抗戰爆發后,投身抗日地方武裝,后為奸人所害。
先生母親程華,常州人,出身望族,與呂思勉先生母程氏太夫人同族,為程氏太夫人之侄孫女。生子一人。后終身執教小學,1956年冬病逝。
先生語及常州人文薈萃對其的影響:“我原籍江陰,江陰在清代本為常州府所屬八縣之一,而我從小又生長在常州城里,因此有時也頗以常州人自居。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由于常州在清代出過不少名人,經學和詞學都出過轉移一時風氣的常州派,古文也有和桐城派分庭抗禮的陽湖派(舊陽湖和武進兩縣治都在常州府城里),龔自珍且有《常州高材篇》之作,高攀常州似乎要神氣一些。同時,小時候已知道常州在西晉時曾是毗陵郡,而江陰的前身暨陽縣又是從無錫、毗陵兩縣分析出來的,因而對唐代毗陵刺史獨孤及的《毗陵集》就不無鄉土之情,很想買一部以為寒齋藏書的光榮。”(3)
先生生長于常州城里,曾以“茭浦青果室”榜其書齋,是因為先生家居常州青果巷,后門又是茭浦巷的緣故。舊時常州城內雙桂坊書肆林立,天寧寺為常州著名古剎,先生舊詩中有句云:“記否兒時寒食節,天寧寺畔是吾鄉”;“訪書尋舊夢,雙桂坊曾游。嘆息流光速,轉頭五十秋?!?a href="../Text/part0004_0023.html#ch4" id="ch4-bac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