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稱帝后,北方局勢日益復雜,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后,其部下大多投奔王世充。有單雄信,程咬金,秦瓊,羅士信等諸將。秦王的將領也不弱,有尉遲恭,屈突通,劉弘基,段志玄,殷開山,李君羨,黃君漢等人。
唐軍才剛入河南境內,就遭到了鄭王王世充部下的截擊,但因是小股敵軍,不傷大礙。
“秦王殿下,全軍將士皆困乏,不如停下來,我們歇一歇?!鼻煌ㄕf。
李世民說道:“那就歇一歇吧,屈突將軍,我一直不知你是哪里人氏?聽說你還有一個弟弟。”
屈突通笑道:“殿下,你說對了,我還有個弟弟叫屈突蓋。”
李世民又說道:“我想起了,有一句流行語是說,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斗蔥,不逢屈突通?!?
兩個人對視哈哈大笑,屈突通說:“看來殿下還是詼諧之人。”
“我不僅知道這些,我還知道你和你弟弟都是干才,法度嚴明,翦除兇害,對當時的風氣影響極深。”
屈突說道:“為大隋我已經盡了力了,但是現在我更想效命于大唐?!?
李世民說道:“你的選擇是對的,古人說,君子先立身而后安民,唯天下太平?!?
屈突通說道:“秦王厚德仁義……”
正要說著,小兵快馬來報,說:“殿下,抓住一個奸細?!?
李世民說:“帶上來?!?
李世民問道:“你是哪里人氏,是不是王世充派你來的,如果是,他派你來干什么?”
那個奸細兩腿顫顫,對李世民說:“我不是奸細,請秦王明察,我是這里的一個田農。因為種菜挑水,所以來這里汲水。”
李世民說:“看你不像奸細,我問你,你務農在這里,收成如何?”
那個農夫說:“最近幾年天下動亂,守成也無多少,只夠一家人半年的飽食?!?
李世民嘆道說:“愿天下大定,黎民不饑不寒?!?
軍隊在歇腳后,迅速啟程,很快就推進到離洛陽不足幾百里的一城,城上的人看到后連忙報告,此時這里是王世充的手下王泰駐守,還有一個謀士,叫戴胄。
得知李世民在城下叫戰,王泰準備開始迎戰,這時卻被戴胄攔下,對其說:“將軍以一城之兵能打敗李世民的十萬唐軍嗎?”
“那我該怎么辦,任人宰割嗎?”王泰說。
戴胄說道:“咋們完全可以緊閉城門,在其漸漸人困倦后,出奇兵即可得勝?!?
“我們還可以不斷襲擊唐軍,使其疲于奔命,不能相顧?!?
王泰說道:“如計劃成功,戴先生,我會在鄭王那邊為你請賞。”
戴胄說道:“我只為盡力,不求回報,待到天下大定后,我自愿歸隱山林從不復問?!?
唐軍果然屢屢受挫,鄭軍占了上風。這時,焦慮不安的李世民突然想到一計,他招來諸將,說道:“如今敵軍屢屢騷擾,我軍被動,所以我有一計,這是與當年秦國大將白起所謀不差,就是用反間計?!?
“反間計可行嗎?”眾將有些疑慮。但李世民力排眾議,說道:“此計定會成功,如不成功,我這個主帥,就引咎待罪?!?
屈突通聽令,你與黃君漢前去洛陽傳播謠言,就說戴胄與王泰串通一氣,遲遲不進兵,有不臣之心,謠言需弄得滿城風雨。
李世民又放出話,對外宣稱唐軍已圍城數日,城中皆人心惶惶。
這時已過七月,烈日炎炎,鳥影跡絕,鄭軍的將士士氣低落,王泰與戴胄很是難為,不知怎么辦。
水源被唐軍切斷后,戰斗力大減,不少鄭軍士兵逃跑。
王泰密謀襲擊唐軍,卻被唐軍截獲密謀之事。唐軍將計就計,準備引鄭軍襲擊。
這天晚上,月兒忽亮忽暗,爍星點點,王泰率軍出城,襲擊唐軍大營。
王泰見整個營帳內很靜,就對下屬說道:“氣氛不對啊,你快去看看?!?
這位將領剛進去,就突然一箭,墜于馬下。
王泰大驚,道:“有詐快跑,全軍頓時慌了神,一潰千里,只有王泰少數人逃了出來,戴胄事先就逃跑了,他一路奔波,直趨洛陽?!?
鄭軍潰敗的消息傳到了洛陽,王世充大怒,說道:“眾將聽命,這次我要親自出馬,以王玄應為右軍指揮,王玄恕為左軍指揮,我為中軍總指揮,此戰事關重大,不可不勝,有誰要敗了,提頭來見我?!?
這次王世充下了血本,全軍出動,然而王世充還有另一計,他派人去河北敦促竇建德出兵,共謀大業。
一匹快馬,沖出洛陽東門,卷起一陣塵土。竇建德此時在河北歌舞升平,他是不管這中原局勢嗎?如果這樣想,我們就錯了。竇建德在等待時機,在等待上天的指示,這使他像一如既往的自信??椎陆B在竇建德面前說道:“夏王是出兵呢?還是坐看王世充的覆滅呢?”
竇建德說:“鄭王不是李世民的對手,如果我們不出擊,王世充可能一蹶不振。如果我們出擊了,到也可救,但是我們實力也會損耗?!?
孔德紹說:“看來夏王還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使他們兩敗俱傷后,我們再得此余利。”
竇建德笑道:“孔侍郎與寡人互為知音啊?!?
這時,有人來報,說:“陛下,公主來了?!?
竇建德連忙起身,看著自己的女兒,走過來說:“你怎么來了,為父不是不許你在這個時候打擾我嗎?”
竇線娘說:“父親操勞國事,我聽聞你要出兵討伐李世民,特來請命,上陣殺敵,”
竇建德笑道:“你還是算了吧,你的功夫還不如孔德紹的呢。”
“再說了,姑娘家的應該務本,知書達禮,切不可如此莽撞?!?
竇線娘沒轍,只好不提此事。并對父親說道:“我最近在讀薛道衡的詩?!?
“薛司隸的詩啊,為父也讀過,頗有文辭,隋朝詩人不多啊,說薛司隸是隋朝詩壇之冠冕,也不差啊。”
“那你會哪一首???”竇建德說道。
竇線娘欣喜地說道:“就是豫章行,我給你背誦。”
只見竇線娘緩緩地開始默誦道:
江南地遠接閩甌。
山東英妙屢經游。
前瞻疊障千重阻。
卻帶驚湍萬里流。
楓葉朝飛向京洛。
文魚夜過歷吳洲。
君行遠度茱萸嶺。
妾住長依明月樓。
樓中愁思不開嚬。
竇線娘還未背完,只聽外面有人進來,說是有重要軍情,竇建德說:“快講,王世充要我們派兵援助,這是他第二次派使者來?!?
孔德紹說:“夏王,這是減滅李淵的大好時機,不可不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竇建德說道:“孔侍郎言之鑿鑿,寡人也是這樣認為的,準奏,發兵滅唐?!?
竇線娘這時又說:“父親我也想上戰場?!?
竇建德怒目圓睜地說道:“你不可以去,你給我老實待著?!?
洛陽之戰一觸即發,這場戰役究竟誰能勝出,這不僅是個人的雄心,也灌注了整個中原的紛爭。
王世充與李世民的鏖戰逐漸轉變為決戰,在洛陽,各處城里城外已經戒嚴,不準任何人出進,城里到處都是軍隊的調動,百姓都在家等候這一場的戰爭的結束。他們沒有自己的自主性,在那樣一個士族壟斷的時代,科舉制雖然確立,但并沒有起到一定的作用。
“駕,駕,駕,隨著馬蹄的聲音,是屈突通,他徑直走進大帳,說:“秦王殿下,現已查明,王世充三軍都在洛陽周邊的北邙山駐扎?!?
“北邙山,那不是在洛陽城北嗎?”李世民說道。
劉弘基說:“殿下,快下令進兵吧?!?
李世民搖搖頭說道:“現在敵眾我寡,而且敵軍聚集在一起,這就造成了不利于我方的態勢,只有各個擊破,才是上策?!?
李世民下令按兵不動,這些消息傳到了王世充的耳朵里,王世充大為詫異,太子王玄應卻說道:“父皇,唐軍不敢主動進攻,就是說他們兵力不及我們,所以才會有此態勢,如果我們現在能出其不意打他一下,說不定會大勝。”
“是這樣嗎?”王世充疑惑地說道,“但如果我們出擊,會分散兵力,這洛陽還是要守的,我大軍皆在北邙山守護洛陽北部屏障。這時唐軍為何按兵不動?”
單雄信說道:“敵軍不動是在等待時機,而我們不動會讓戰爭僵持,請求鄭王出兵,擊破李世民。”
“好,都是義士,若勝則賞金不等,加官進爵?!?
這時,張公謹已率軍投唐,很多地方皆投唐,背離王世充。但戰爭才剛剛開始,這只是一個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