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如何優雅地教出好孩子——尊重是教育的開始

  • 心教
  • 李崇建
  • 12176字
  • 2019-07-04 15:14:14

如何才能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結束父母與孩子的沖突對抗,是眾多家長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理孩子的內在,覺察自己的姿態,不高高在上,不口是心非,是你與孩子的溝通最真誠的開始。

擁抱孩子的壞情緒

2014年暑假特別悶熱,幾乎沒有臺風造訪。

來造訪我的多半是家長,詢問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有孩子詢問如何跟父母相處,如何面對親人過世,或者詢問如何寫一篇作文。其中有兩位孩子的母親先后來電,告訴我孩子們考上理想的大學了。我很為他們開心。他們過去曾處于困頓,那也是我少年時期曾有的經歷,我陪著他們讀書,仿佛陪伴少年的自己 Tip 01 。

單親少年

小柏是寫作班的孩子,長相斯文英俊,行為謙恭有禮,平時很少說話,被稱贊時,常流露靦腆的表情。但是當班上秩序吵鬧時,他會主動要求同學安靜,是個很有正義感的孩子。

一日小柏的媽媽來電,憂心忡忡地訴說小柏的處境:小柏變了,變成了令老師頭痛的壞孩子。

媽媽再三向我強調:“你聽得懂這意思嗎?他功課已經滑落谷底,上課公然睡覺就算了,還破壞班上秩序,老師用了各種方式都拿他沒辦法。昨天學校打電話來,說這個孩子說話很嗆人,在走廊上惡狠狠地瞪老師。我已經不在乎他的功課了,只要他品行好就可以了,可是,現在我不知道還能怎么辦?”

“爸爸怎么看待這件事呢?”我試著詢問小柏的家庭狀況 Tip 02 。

媽媽停頓了一下,難過地說:“我是單親家庭,他的父親另外有家庭了。”

“孩子和爸爸的關系好嗎?”

“他應該會生爸爸的氣,沒去找過爸爸。”媽媽費力地陳述家庭狀況。我知道單親媽媽帶著孩子很辛苦,何況管教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心力交瘁。

單親的孩子,也是辛苦的。若是孩子能夠符合主流價值——一般而言是功課表現,青春期就會比較少出現狀況;若是無法符合主流價值,情緒又無法被人理解的話,狀況就會比較多。

小柏向來尊重我,我也很喜歡這個孩子,我答應小柏的媽媽,和他談一談學校發生的事。同時,我也鼓勵媽媽請孩子多和父親聯系。

同理孩子的內在

一個青少年頂撞老師,表示內在的憤怒壓抑不了,以激烈的方式表達,有時也非他們所愿。孩子頂撞師長,顯然不恰當,但是頂撞師長的現象,從三十年前就時有耳聞,只是現今人們對此已經司空見慣,這個現象值得教育者深思,我們正創造什么樣的環境給孩子?

讀者不妨設想,如何應對頂撞老師的孩子?諄諄教誨?嚴厲指責?曲意討好?或者不在乎還是其他?

按照薩提亞模式的四種應對姿態,讀者不妨檢視自己過去的應對姿態,再檢視自己可以如何更改慣性。

我選擇的方式,是先同理孩子的內在,再導入規則討論,讓孩子學會負責任;若我是該校老師,我會執行規則,這是我的大方向。

小柏和我對談時,一如既往地拘謹恭敬,坐在我面前,有一點兒不安。

我的身心放松,很專注地和小柏對坐 Tip 03 。

當我和孩子對話時,很少東拉西扯講不重要的事,總是開門見山。這一次我直接和小柏聊單親家庭 Tip 04:“你媽媽告訴我,你爸媽離婚了,你和媽媽一起住。媽媽還提到你對爸爸有點兒生氣,很久沒和他聯絡了。”

小柏有點兒不自然,但表情很鎮定。

“我這樣說,你會不舒服嗎?”

小柏搖搖頭。

“你會緊張嗎?”“會生我的氣嗎?”“會尷尬嗎?”我緩慢地核對小柏情緒,小柏都對我搖搖頭。 Tip 05

“我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我跟爸爸住在一起,因為媽媽選擇和別人過生活,選擇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很長一段時間,我很生她的氣,甚至很恨她。我的心里常常感到孤單、生氣,還有難過,只是我不想承認,我也無法和別人說這些。”

我停頓了一會兒,才繼續說下去,我想心靈與情緒的交流,都需要一點兒時間。

“而且我的功課很差,無法達到老師和爸爸的要求。但是我沒有膽量和學校對抗,只是常和爸爸吵架,我覺得自己很糟糕。這一段時間很難熬,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到二十幾歲,我考上大學了,才有一點兒改變。”

提及這些往事,我心靈仍有深深感觸,感覺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困頓,一路走來的確不易。小柏只是靜靜地聆聽,一句話也沒有說。

“我知道你也是單親的小孩,所以和你分享一些心情。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但是我想,你也許能體會我當時的心情。” Tip 06小柏點點頭。

“謝謝!”我又停頓了一下。“你媽媽打電話來,主要是和我談你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我現在請她上來好嗎?”(我和小柏在四樓談話,媽媽在一樓等候。)

小柏也點點頭。

我們三個人坐在了一起。

媽媽開始重新陳述學校里發生的事。可是她講到一半時,很無奈地對我說:“你看這個孩子,只要教訓他兩句,他就不高興,你看他那是什么表情。”

是什么表情呢?我轉過頭來,看見這個謙恭有禮、擁有天使臉龐的孩子聽到媽媽的指責之后眼神帶著冷漠、帶著不屑和疏離的憤怒,桀驁不馴地看著天花板。

孩子被指責,顯然會有所回應。我常告訴父母要給予孩子響應的空間,不要一味指導孩子。

“小柏媽媽……”我停頓了一下。 Tip 07

“你希望他怎么響應呢?”我問。

媽媽聽我這樣說,似乎欲言又止。

“他小學三年級,爸爸就不在身邊了。沒有爸爸的孩子,心里可能會很孤單,會有很多難過,也可能有很多的生氣。但是誰能理解他的感受呢?當他做錯事情,就必須面對很多道理與指責,但是誰能理解他?” Tip 08

當我說到此處,小柏的姿勢依然沒有變動,但是臉頰上已經流下兩行淚水。小柏很安靜地任由淚水滑落,并未掩飾自己的眼淚。 Tip 09

“你看過他這樣流淚嗎?”

小柏媽媽搖搖頭,紅了眼眶。

“我知道你也很委屈。因為單親媽媽帶一個孩子并不容易,希望你不要自責,我只是想讓你了解他的感受而已。” Tip 10

我轉過身子,靜靜地看著小柏,小柏變換了姿勢,頻頻以袖口擦拭泛濫的眼淚。我告訴小柏:“我也曾經不喜歡老師。老師是人,你也是人,身為一個人,我要讓你知道,你可以不喜歡老師。” Tip 11

讓孩子學會負責

小柏聽我說這句話,眼如泉涌,鼻腔也幾乎塞住了。小柏將整個臉埋在衣服里面,委屈多時的情緒如洪水般傾瀉而出。

我停頓下來 Tip 12 ,讓小柏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我深知一位父親缺席的孩子心靈里面有多么壓抑。這些情緒常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尤其是一個背負自我與家人期待的男孩,可能也不允許自己難過,因為要表現得更堅強。

也許過了四十秒,或者一分鐘,我才再次以沉靜且支持的語氣說:“小柏,你可以不喜歡老師。但是,不可以對老師不禮貌。你知道嗎?” Tip 13

這是在教導小柏。我希望選擇“對”的時機進行教育,才不會白費力氣。

小柏的眼淚、鼻涕不斷流淌到衣服里面,可見他心中深埋著多少難過!即使如此,小柏還是給了我響應,他對我點點頭說:“我知道。”

我又停頓了片刻。

“學校打電話來了,說你用那樣的態度對待老師,這是校規不允許的,事情聽起來有一些棘手,你看應該怎么面對?”

我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教育者,只是個陪伴的人。 Tip 14

小柏是個勇敢的男孩。他雖然很難過,但是依然抬起頭來,很認真地對我說:“我明天會去跟老師道歉。”

“即使道歉,學校也可能會處罰你。你能接受嗎?” Tip 15

小柏認真地對我點頭。

我深吸了一口氣,因為孩子很真誠,也很有勇氣,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我很好奇,你怎么能這么勇敢,愿意向老師道歉,也愿意接受處罰?” Tip 16

小柏聽了我的問話,很久都沒有回應,我猜他也沒有準確的答案吧!過了一段時間,他才緩緩地跟我說:“因為我做錯了。”

我回過頭來,跟媽媽說:“你兒子很懂事,不是嗎?”

我猜媽媽此刻內心應該很復雜吧,也許放松了許多,她說:“他比較聽你的話啦!”

我的想法不只是這樣,也許孩子真的比較聽我的話,但我面對孩子的方式,也許也和一般人不一樣吧!

小柏的成長

那次以后,每周我和小柏都會有一小段對話,關心他的學校生活,和他聊聊心中的想法。不過,小柏是個不多話的孩子,我需要更耐心地等待,也就是需要停頓。

在這段時間,媽媽希望我能關注他的功課。我在征得小柏同意之后,關注了他的讀書情況。我和他討論讀書的進度,但我感覺小柏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學習能力很強,我想,幫助他建立規矩,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欣賞自己的努力,幫助他設定成合理的目標,以此來建立他的自我價值。

小柏不僅是個上進的孩子,也是個重感情的孩子。他后來搬家了,寫作班的課程也結束了,我們便較少見面了。他曾經利用周六的時間,獨自乘一小時的公交車來看望我。我記得有一次他乘車迷路了,費了好大工夫才和我碰面,我很感動。

小柏依然話不多,簡單和我分享了學校與家庭的生活。我印象較深的是,他和爸爸有聯絡了,暑假會去爸爸家小住,也會分享一些想法。在學校方面,他表示雖然有些科目很無趣,還有些老師的說話態度和對待學生的方式令他不舒服,但是他知道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

中秋節前夕,他和媽媽一起來給我送柚子,碰巧我不在學校。當他給我打電話的時候,依舊靦腆,依然不多話,告訴我自己考上了最理想的高中。

考上了理想的學校,我為他感到高興,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走過了一段風暴的歷程。當我掛了電話之后,腦海里浮現最鮮明的印象是他剛上中學一年級時,怒嗆了老師之后我們三人的那一場談話。我相信,他的坦誠與勇氣將是他以后最大的財富。

心教法則

Tip 01每當提到孩子的叛逆,我都會想到自己的成長歷程,因此我也常邀請父母聯系自己的經歷,這樣便容易同理孩子,教育也會變得比較簡單了。

Tip 02面對孩子的問題,身為一個教師,我會以簡單且尊重家長的方式,了解家庭的圖像。比如我詢問:“爸爸怎么看待這件事呢?”事實上我是在探索家庭動力,從而獲取信息來幫助孩子。

Tip 03要與孩子或學生溝通,我通常邀請父母:先整理自己的姿態,安頓自己的內在,盡量以沉靜安穩的語氣談話。

Tip 04當我和孩子對話,有時候會直接切入感受,有時候會以一個事件為契機。當時我腦海里面,直接聯想的是“單親”,因此以此事件切入對話。

Tip 05交談的時候,我希望老師與父母能夠關注孩子的感受。因此切入感受的問話已經成為我的對話習慣。但是當詢問他人感受時,一般人常找不到感受,因此我建議老師,以“正向的好奇,封閉的選項”進行對話。雖然有時候我以封閉的選項詢問,孩子也不一定能夠聯系到自己的感受。但我常邀請老師將這樣的方式內化成一種問話的習慣。

Tip 06當我開啟自己,便是要展現更大的同理心,我視為展現“接納”的一部分,讓孩子接納自己的處境。當老師開啟自己,若是一種接納,那就不會隱含著“策略”。“策略”的意思,是這樣的談話僅是一種計策,或是一種暗示,背后期待孩子有所開放與響應。當老師開啟自己,最需要注意的是,切莫以為孩子的內在與自己相同,而對孩子說:“所以我知道你也是孤單的……”如此可能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暴力。

Tip 07我在教育的過程中,經常停頓,比如語氣、等待對話、處理事件、語言與語言之間……因此可以在文章中發現,我羅列了很多的“停頓”時刻。

Tip 08我認為教育與溝通的簡便路徑便是從“感受”導入,因此切入感受,成為我對話的主要“脈絡”。

Tip 09此處我僅僅和母親談到單親孩子的內心處境,小柏的感受便被開啟了。但必須要說明的是,此刻我的姿態和語氣是至關重要的。

Tip 10讓母親同理孩子的感受,也要同理母親的感受,母親才會感到被支持。

Tip 11從觀點進入深層的感受:接納。

Tip 12我將停頓劃上粗體字,強調其重要性。

Tip 13聯結了深層感受,也同時指明了規則。

Tip 14以好奇的問話,讓孩子意識到問題。

Tip 15讓孩子學習負責,尊重規則,是我很堅持的教育脈絡。我前面已經傳達了“界線”:可以不喜歡老師,但是不能對老師不禮貌。此處的問話探索他如何面對“責任”,他的內在有什么困難?我可以幫助他厘清,給予支持,并且協助他負責任。

Tip 16當孩子愿意負責任,出現了正向的選擇,我通常以“積極的好奇”,讓孩子更意識到自己的價值。

讓孩子接收到支持信息

2014年明槿的媽媽來電,告知我明槿上大學的消息,我為明槿感到高興,那是她喜歡的大學及科系。

明槿今年十八歲了,即將邁入新的求學階段,回首陪伴明槿成長的歲月,許多畫面深深地烙印在腦海,那是她認真走過青春期的印記。

那是明槿十五歲的事,當時,她沉湎于電腦世界,功課極速下滑。她猶豫了許久,才在媽媽的鼓勵下找我幫忙。當時她聊了自己的處境,決定要好好讀書,一周至兩周和我碰一次面,討論讀書進度與生活狀態。

我至今仍然記得那個寒涼的黃昏。天色早早黯淡下來,講座結束后,我匆匆驅車趕赴明槿家,載她到寫作班討論功課。時間進入秋冬之交,車窗外呼呼掠過的冷風,讓人感覺季節的轉換,那是時光齒輪的層層更迭。我對這樣的季節、這樣的氣候情有獨鐘,讓我懷念年幼的時光,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生起一爐炭火,如此溫暖又如此幸福。

因明槿自幼喪父,我心憐愛,便時常記掛她,此景此情,不知她是否與我有相同的感受。

車即將抵達明槿家,我卻聯系不到她,家中電話與手機都無人接聽。

當我返抵自己的書房,明槿媽媽來電:“崇建老師,我女兒今天跟你有約嗎?”

“有啊!我剛剛去你家,但是沒有接到她。”

“我在公司加班。”媽媽說到這兒,嘆了口氣,語氣相當無奈:“我覺得很沮喪,不知道該拿她怎么辦?我記得她今天跟你有約。她卻說沒有,跑出去玩了。”

我只是靜靜地聽著,回應以簡單而具備支持性的語言。窗外的世界依然繁華,冷風逐漸令人蕭瑟,亞熱帶的冬天已經來臨了,我的書房溫暖而寧靜,但并非人人都如我一般的感受這份冬日來臨的靜謐。

掛了電話之后,我檢視自己的內在,一如往常的平靜 Tip 01 ,多年以來帶孩子的經驗,讓我深知陪伴孩子成長要看成長的脈絡,不應局限在孩子一時的表現。 Tip 02

與此同時,需要家長給予父母深深的支持。

明槿大概看到了未接來電,隨后打電話給我,問我找她有什么事情。

“我們今天晚上有約,你忘記了嗎?”

“噢,我忘記了。”明槿講得很輕松。

“那我們改約下星期天吧!”我思索了一下,敲定下一次見面的時間,“晚上七點,好嗎?”

“噢,好的。”明槿答應得很干脆。

“你會記得嗎?需要前一天提醒你嗎?”我一邊講電話,一邊思索可以為約定做些什么。

“不用了,這一次我會記得。”明槿很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既然不能見面談話了,我便在電話里順便問問她這周的學習情況。

“還好。”明槿的回應很簡單。

“還好的意思是?”我追問,因為我并不了解她讀書的狀況。

“嗯,就是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就是讀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有讀。”明槿的解釋有點勉強而模糊。

“需要什么幫忙嗎?”

“不用了,沒有問題。”

“那好。下個禮拜碰面再說吧!”

這是我記憶中的簡單對話,當孩子未履行承諾時,我既想關心她的狀況,又不想咄咄逼人,只是進行簡單的關心與詢問。因為孩子一旦違反承諾,內心往往復雜而敏感,一則內在潛藏著對自己的批判,一則又想在師長面前維持尊嚴。

我的角色是什么呢?我想給予她支持,她才有力量繼續下去。

當我要掛電話了,明槿在電話那頭,支支吾吾地,似乎有話想說。我停頓了好一會兒,才聽見明槿小心謹慎地說:“我有一件事想問你。”

“你說。”我鼓勵她。

電話那頭陷入了沉默,大概有一兩秒的時間,明槿開口了:“崇建,我最近正在玩一款電腦游戲,但是家里的電腦壞了,你補習班的電腦可以借我用用嗎?”

當明槿提到玩電腦游戲的那刻,我察覺心中有生氣的情緒。 Tip 03

我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便轉化了。 Tip 04

我心中的念頭流轉迅速,深知自己心靈要更寬容,才能陪伴明槿面對困難。

我決定答應明槿,因為討論功課的地點在寫作班,我琢磨著周日討論完功課后,讓她玩兒一會兒電腦。

“下禮拜天我們不是在寫作班討論功課嗎?結束后,電腦借給你用吧!你打完游戲之后,我送你回去。好嗎?”

“不行!破關的期限到星期四,禮拜天就來不及了。”明槿迅速否決了。

借不借電腦給明槿,不是我考慮的重點。我意識到明槿對電腦的癡迷,即便快考試了,她似乎仍無法自拔。我也曾經是這樣的青少年,沉迷于電動玩具,尤其是我越感到焦慮,便越想玩電動游戲,伴隨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悔恨情緒。想讓孩子戒掉玩電動游戲的癮,我認為不能從表象的限制著手,而是要啟動人的“渴望”,才能有所成效。 Tip 05

和明槿講電話的瞬間,我腦中思緒迅速流淌,無法做出嚴謹的判斷,只是憑借直覺對話,上述的思索只是事后的總結。但我知道,我內在有一個信念:我愿意陪伴這個孩子,即使時間長一點兒也無所謂。

“寫作班的電腦借你吧!”我停頓了一下,語氣平緩地說,“周一到周四你都可以使用。我平常不在寫作班,但你隨時可以使用電腦,我會跟會計先說明,這樣好嗎?”

明槿聽了我的回答,大概出乎她的意料吧!電話那頭安靜無響應,我也靜靜地等待她。

過了幾秒鐘的樣子明槿響應我了,聲調明顯降了下來,帶著些微顫問:“崇建……你有沒有覺得我很不應該?”

聽明槿這么一說,我愣住了,不太明白她想要說什么。

“我不懂你的意思。”我想確認她要表達的是什么。

明槿仿佛先深呼吸一口氣,才緩緩說:“我都沒念書,還跟你借電腦,你會不會覺得我很不應該?”

我至今仍然記得,明槿誠懇的自白讓我感覺到一種莫大的寧靜。我常有細微的感受,當兩人內在真誠溝通,心靈便會出現這樣的寧靜感覺。

明槿這樣問我時,我體會了教育者的信念: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份“善、美、真”。教育的重點不只是教導孩子要如此,而是如何啟發孩子的本性。有時候教育者的急切,反而打壓了孩子的本性。

我平靜而誠懇地回應她:“是呀!我覺得你很不應該。”

明槿問我:“你覺得我不應該,為什么還要借我電腦?”

我又停頓下來了,相信她也感到一種靜謐,那種安靜不會讓人感到尷尬。

“明槿,我也曾經是你。我也是那個想玩游戲不想面對學業的少年,我的內心充滿痛苦。也許你對自己很失望吧?或者也有生氣吧!你知道嗎?我曾經就是這樣的少年,深深為此痛苦過。”當我說到這兒,又稍微停頓了兩三秒,然后緩慢而認真地告訴她:“因為我很愛你,我答應要陪你到高中畢業,你才剛剛讀高三,我想慢慢來吧!”

我聽見電話那一頭傳來吸鼻子的聲音,我想明槿落淚了吧,我只是靜靜地等著。明槿哽咽著對我說了句“謝謝!”就將電話掛了。

后來,明槿并沒有到寫作班借電腦。

很多人聽我講明槿的故事,紛紛問我當時的想法,是否知道這樣做明槿就會改變?就不會再來借電腦?我是不是下了一個賭注?或者在暗示明槿?

其實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我只是單純地想要陪伴她,走這一段歷程而已。明槿最后沒來借電腦,并非我預期的狀況。

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很少講求策略,也避免給予任何暗示。對我而言,暗示如同曖昧溝通。只有誠懇直接的溝通,才能表達我的信息,因為我一直認為,教育者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言行一致的展現,便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到了周日,明槿準時帶著功課赴約了。

我并未和明槿談論電腦的事,僅是談論她的功課與生活。隨著考試的日子臨近,明槿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學校。

有一段期間,我常帶著孩子讀書,我的目標從來都不是眼前的成績,但很多的家長誤解我的目標。設想一個孩子,能接觸到自我的價值,體驗到愛人與被愛,認識到自己是自由的個體,認為生命是有意義的,愿意為自己負責,又何須擔心孩子的功課呢?

心教法則

Tip 01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常邀請大人檢視自己內在的狀態,若是能達到平靜,則是最好的溝通狀態。

Tip 02理解積極好奇心的重要性。

Tip 03若不能覺察生氣的情緒,溝通不易順暢,常會卡住。若能覺察生氣的情緒,是轉化情緒的第一步驟。

Tip 04轉化的方式,在情感教育一章有詳盡解釋,若能時常練習,轉化的速度便比較快速。

Tip 05這是教育的目標之一。

避免以愛的名義等價交換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在一個繁華商場的櫥窗前,一個年輕的媽媽拿著大包小包,對著小男孩發脾氣。

在櫥窗前慪氣的小男孩與櫥窗內小火車浮起笑臉的托馬斯兩種表情相映成趣。小男孩顯然很生氣,因為他的期待沒有被滿足,他覺得媽媽可能“不愛他”。就這樣,母子倆在店門口僵持著。

我見了這幕,覺得孩子真是可愛,他們常執著地想要某個東西,展現他們的意志力。其實,孩子的執著是一種意志力的展現,大人若能將此資源引導至好的方向,便會看見孩子的成長。

送我離開的社工小莉,忍不住想要安慰孩子,主動蹲下來,拉著小男孩的手問:“你很想要買托馬斯火車嗎?”

小男孩點點頭,臉上掛著淚。

“媽媽不買給你嗎?”

小男孩又點點頭。

“你是不是很生氣呢?”

小男孩停了一下,再次點頭。

“姐姐知道你很生氣。”小莉聲音很緩慢,帶著安撫的力量,同理了這個小男孩。

小男孩別扭的神情一瞬間松開了,眼淚奪眶而出。此刻小男孩的眼淚是失落之后被理解的眼淚,小莉只是靜靜地等待,接納小男孩的失落。

小莉從包包中掏出衛生紙,幫他擦拭鼻涕,慢慢地跟他說:“姐姐知道你很難過。”

他大概嗆到了,不停咳嗽,小莉只是溫柔地幫他擦拭,他情緒漸漸平復下來了。

“小弟弟,謝謝你跟姐姐說,你很勇敢啊!拿不到托馬斯火車,一定很生氣,也很難過吧?”小莉很有耐心地安慰男孩。

小男孩點點頭。小莉牽起小男孩的手,交給束手無策的媽媽。媽媽對著小莉開始抱怨小男孩很倔強,常常不聽話之類的。

“小孩子都是這樣!但是千萬別說不愛他們!這樣對小孩不好呢!”小莉是我的學員,學得很快,又有社會工作者的熱情,在街頭展現了她剛剛所學的知識。

愛是無價的,也是無法衡量的,是一種天生的本性與需求,因此大人千萬不要用“愛”與“不愛”要挾孩子,那會適得其反。

用愛綁架、恐嚇或者傷害孩子,的確是不好的,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愛。

千萬不能以滿足期待的方式證明愛

明槿的媽媽打電話來,提到明槿要零用錢的事。

媽媽說,每個月她都會給明槿零用錢,但明槿有時額外向她要錢,有些需求她不認同,可是又不知如何處理。這一次明槿向她要錢打算買一套書,被她拒絕了。明槿很憤怒地對她說:“你根本不愛我。”

明槿媽媽很有原則,不給女兒過多的零用錢。但是怎么辦呢?孩子以此來判斷父母愛與不愛?“愛”此時只是一個名詞,仿佛成為綁架的工具。

“讓我跟她說吧!你不容易說明白。”我對明槿媽媽說。

和明槿見面時,我開門見山地說:“媽媽說,你向她要錢買書。”

明槿聽我這樣說,臉立刻扭到旁邊,看得出她很生氣。

“聽到我這樣說,你生氣了嗎?”我從孩子的表情,核對她的感受。

“她干嗎這樣跟你說!”明槿不看我,臉依舊扭向旁邊。

“嗯。”我停頓了幾秒鐘,開始跟明槿說道理:“媽媽平常已經給過你零用錢,我認為媽媽不再給你錢,并不是她不愛你。媽媽沒有給你錢,是沒有滿足你的期待,但并不是不愛你,我只是想讓你知道,這是兩件事。”

我很少對孩子說教,因為大部分孩子很抵觸說教,說了也不容易達成教育的目的。但我依然會說道理,因為我是老師,期望能透過說理,讓孩子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說道理就是把觀點灌輸給孩子。要注意的是,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時簡潔不啰唆是最好的狀態。但我也明白,當孩子處在失落與憤怒的情緒中時,進行說教,孩子很難聽進去。明槿也聽不進去,當我這樣對她說明“愛”與“期待”,她依舊保持別過頭去的姿態,不想理會我說的話。

我若是她的父母,我會在說完道理之后,靜靜地離開,允許她表達生氣;或者更進一步,同理她生氣與失落的感受,照顧她的心靈,讓她感受父母愿意陪伴。

明槿從小失去父親,也許因為父愛的缺失,以至于她一旦觸碰到未滿足的期待,內心便重新喚醒她缺憾的傷痛。有時她會因為母親幫妹妹的忙,而覺得母親只在乎妹妹,對母親生氣很長一段時間。

我決定和明槿談談這件事,談話的重點是:如何讓她了解愛,并且感受自己被愛,讓她明白期待失落與愛的關系。

當時我帶明槿學習已經兩年多了,兩年以來我們逐漸熟悉,像朋友一樣交談,但我從未買過禮物送她,事實上我很少送人禮物。我很鼓勵孩子閱讀,也很關心她,我愿意送這套書給她。我想借由一份禮物,傳達一份愛,也要傳達一份關于愛與期待的辯證。

“媽媽固定給你零用錢了,我覺得你可以存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需要額外再跟媽媽拿錢。這套書我送給你吧!當成我送你的禮物,但是你得自己去買,不需要跟媽媽說了。”說著我把錢遞給她。

明槿是個很有個性的女孩,對這個結果感覺很驚訝,立時回過頭來,帶著困惑問我:“你說我不需要額外要錢,那你為什么還要給我錢?”

我安靜地看著她,停頓了一會兒,對她說:“你爸爸很早就過世了,也許你常想念爸爸的愛,也許你有未滿足的期待。我曾經告訴你,我很關心你愛你,此時也可以滿足你對這套書的期待。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愛’和‘期待’并不一樣,并不是期待被滿足,就是被愛了,也不是期待未被滿足,就是不被愛。”

我的話觸動了明槿,明槿并沒有說話,只是安靜地落淚。

后來,明槿媽媽說,很長一段時間明槿都沒有向她要錢,問我是怎么跟明槿談的。

我很難將這件事說清楚,一般人們為了表示愛孩子,去滿足孩子的期待,往往是寵孩子而不自知。因此當我決定要送書給明槿時,便打算跟她談愛與期待的主題,而非以滿足她的期待(給錢)證明愛——那將一輩子也證明不完,孩子也不容易因此成長。

再多一點耐心也無妨

那是一個冬夜,我在寫作班和家長們交流了很長時間,等結束之后,才發現手機上有好幾個未接來電,我點開一看,都是明槿的媽媽打來的。

原來明槿和妹妹吵架了,媽媽束手無策。姊妹吵架是尋常小事,但這次姊妹倆為了電腦,竟然大打出手,媽媽當時仍在加班。妹妹偷襲得手后,把房間反鎖不出來。憤怒的明槿橫了心腸,鎖住家中大門,拿著菜刀,打算破門而入,想教訓令她難堪的妹妹。

我驅車到明槿家,只見明槿媽媽站在大門口,既無奈又焦急。她剛下班回家,卻被明槿鎖在了門外,她隔著窗戶呼喚明槿,而明槿只是冷冷地響應,卻不愿意打開家門,一心只想打開妹妹的房門。妹妹噤聲躲在房間里面。這局面已經僵持兩個小時了。

我透過窗戶往內看,看見被憤怒吞噬的明槿,表情狼狽地對房門發火,拿著刀砍著、鋸著、鑿著、捅著,用各種手段對付房門,鎖旁已經破了一個小洞,明槿透過小洞窺探妹妹房間的狀況。

“明槿。”我拍打著窗戶,隔窗呼喚她的名字。

明槿絲毫沒有改變行動,既沒有答應我,也沒有轉過頭來,更沒有停止動作。

“明槿,我是崇建。”我很緩慢地呼喚她。

明槿停止了窺探房內的動作,對著房門一陣猛鑿。

“明槿,我是崇建。把刀子放下來。我不要你這樣,這樣會傷害自己。”我說話仍然緩慢。

“我不要!”明槿維持原來的姿勢咆哮,頭并未轉過來,在憤怒的咆哮中,帶著悲傷的眼淚,“反正也沒人愛我,媽媽只愛妹妹。”

“你們兩個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怎么會不愛你?”明槿媽媽在窗邊插話,試圖讓明槿了解實情。

我示意媽媽別說了。

因為媽媽內心一定很委屈吧!委屈的人此時解釋,只會讓另一個委屈的人衍生更多情緒。

“明槿,把刀子放下來。我不要你傷害自己。”

我一句一句地說,明槿沒有再回應,只是專注地搗著妹妹的房門。

時間不斷地流逝,夜漸漸地深了,明槿依舊緊鎖大門,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這一段期間,她時而在客廳里踱步,時而對著妹妹的房門猛砍。我和明槿媽媽坐在門外,感受到媽媽的無助,因為單親媽媽面對此種處境,真不知如何是好。

我只能安靜等待,并且斷斷續續地對明槿表達關心,要她將房門開啟。我思索的并不是讓明槿開門,這道門遲早會打開,而是明槿心靈的門該如何開啟。

一個半小時之后,明槿踱步到廚房,將后窗打開,似乎要讓窗戶通風。

我解讀明槿的行為,應該是想要結束此局面,又不知道該如何讓自己下臺才不會覺得自己認輸了,因此不經意地將后窗打開,透露了她想要和解的信息。

明槿媽媽從后窗爬了進去。危機解除了,所有的復雜情緒如排山倒海而來。媽媽對著明槿吼著:“你殺我好了!反正我也不想活了。你殺呀!我們一起死吧!”

這不是事實,這只是明槿媽媽委屈、難過與憤怒之后的發泄。

小孩與大人都是人,都同樣需要給予愛,需要時間消化一切。

明槿手上的刀子仍然緊握,也奮力地吼回來:“反正你也不愛我!反正也沒有人愛我!”

媽媽把大門打開,讓我進入家里。我站在明槿面前,這個女孩委屈地流著淚,倔強地杵在原地,臉上的憤怒、傷心與無助糾結在一起。

“好了,沒事了。”我立在明槿面前,輕輕地安慰她。

“你這樣不好,會傷害自己,我不要你傷害自己。”我重述了一次剛剛說的話。

“反正也沒人愛我!”明槿帶著憤怒,帶著呼救的渴求,聲嘶力竭地吐出這幾個字。

“我知道你很生氣,也知道你的委屈。”我專注地望著明槿,緩緩地告訴她,“我知道你有時感受不到媽媽的愛。”

明槿僵硬地站著,嚴肅的表情瞬間松了下來,眼淚與鼻涕泛濫在無助的臉龐上。

“你記得嗎?上一次你向媽媽要錢,我曾經告訴你,‘愛’與‘期待’不同,你的期待失落了,并不代表你不被愛。如果你感受不到媽媽的愛,你可以感受我給你的愛嗎?”我很穩定,很緩慢地說著這些話。

明槿這時放下手中的刀子了,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吧嗒吧嗒地滴落。

“我很愛你呀!這是我曾經告訴過你的,我今天只是再提醒你而已。如果你可以感受我的愛,起碼你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人愛你!”我依舊溫和地說。

明槿突然抱著我,放聲大哭起來。

我知道明槿用了很大的力氣,想去證明、尋找一份愛,我感覺到她的身體在顫抖……

我知道一個渴求愛的心靈,常常透過外在的事件去證明自己是否值得被愛。我看見的目標不是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如何從心靈給予力量。 Tip 01

即使頭腦知道自己被愛著,心里時時涌出的各種情緒,也會被不確定的心緒騷擾著,不斷以各種圖像與事件沖擊、質疑著愛的本質。我常告訴自己,我不需要多做些什么,只要不被孩子的情緒影響,只需要穩定地站在這里,讓孩子感受到一份安定的力量,就夠了。

“去睡吧!已經一點半了,明天還要上課呢!”我沒有再跟明槿多談發生的事,只是要她答應我,不能傷害自己與他人,并且送上深深的關心,才離開明槿的家。

雖然已經夜深了,但是我很欣慰事件和平地解決了。我知道作為一個陪伴的大人,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相信自己不會被放棄,讓孩子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吧!

記得2012年春天,家父發生嚴重的車禍,肋骨斷了三根,身體嚴重虛弱。我在除夕夜清晨,將父親送進醫院急救,經檢查才知道父親脾臟破裂了,需要立即動手術。

冬季的北風在醫院外呼呼地吼著,父親躺在急診室外的臨時病床,嘴角不時滲出血來,身體一直在發燒,葡萄糖與血液同時輸入父親體內。我守候在父親身旁,等待醫院通知病床,也等待醫生決定手術的時間,那真是個特別難忘的除夕。

明槿知道我在醫院,趁著除夕到祖父母家過年的機會,全家人順道來醫院探望我。

我遠遠便看見明槿的身影,一別以往青澀的模樣,顯得淡定且大方。她的微笑始終掛在臉上,眼神透露出溫暖的關心,離開前她伸開雙臂,給我一個關懷的擁抱。明槿在我的耳邊,輕輕對我說:“要加油啊!”

望著明槿離去的身影,我的心中充滿復雜的感受……

如今聽到媽媽來電告訴我她進入大學,那些陪伴明槿成長的記憶,我們曾經歷的成長畫面,如一幕幕電影在我腦海里播放著……

心教法則

Tip 01滋養人的內在情感,讓一個人更有價值、意義、自由,懂得愛與接納,這是我常看重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嘉黎县| 含山县| 铜山县| 延长县| 昌都县| 陕西省| 甘德县| 调兵山市| 景宁| 咸阳市| 芷江| 金堂县| 炎陵县| 郯城县| 定州市| 策勒县| 北票市| 六盘水市| 丹阳市| 聂拉木县| 诸城市| 嘉峪关市| 义马市| 手机| 灵宝市| 曲靖市| 泽库县| 疏勒县| 靖州| 布尔津县| 隆化县| 南宁市| 郑州市| 罗田县| 喜德县| 任丘市| 广丰县| 双峰县| 宁陕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