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所有的付出,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 你所求的安穩(wěn),給不了你想要的人生
- 張學(xué)偉
- 11107字
- 2019-07-08 16:21:15
人生是一場蝶變,華麗的蝶變需要不斷地脫殼、再脫殼,直到最后的破蛹。在痛苦的掙扎中,我們的意志得到磨煉,我們的力量得到加強,我們的心智得到提升,我們的生命得到升華。即使在人生的旅途中傷痕累累,但當(dāng)你從痛苦中走出來時,在夢想實現(xiàn)的那一瞬間,你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擁有了“飛翔”的力量。
當(dāng)你走過一條條坎坷的道路,當(dāng)你的一個個憧憬破滅,只要不讓風(fēng)把你心中的那盞明燈吹滅,只要不把信念拋棄,那生活就不會把你拋棄,那扇通往成功的大門就會永遠為你敞開。
痛苦才是成長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fēng)順的,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與挫折。苦難來臨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也造就了他們不同的人生。正如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所說的那樣:“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于強者是筆財富,對于弱者卻是萬丈深淵。”
其實,一個人的潛能是無窮的,能夠承受難以想象的苦難。人只有在苦難、在困境的刺激下,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潛力,從而取得成功。
正如飛蛾由蛹變繭、破繭而出的過程:由蛹變繭時,翅膀萎縮,變得非常柔軟;破繭而出時,必須要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掙扎,身體里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使翅膀變得充實有力,從而支持飛蛾在空中飛翔。
一天,有個人湊巧看到樹上有一只繭開始活動,好像有蛾要從里面破繭而出,于是他饒有興趣地準(zhǔn)備見識一下由蛹變蛾的過程。
可是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他變得有些不耐煩了,只見蛾在繭里奮力掙扎,扭來扭去地,卻一直不能掙脫繭的束縛,似乎是無法破繭而出了。
最后,他等得不耐煩了,就用一把小剪刀,把繭剪了一個小洞,讓蛾出來可以容易一些。果然,不一會兒,蛾就從繭里爬了出來,但是它的身體非常臃腫,翅膀也異常萎縮,耷拉在兩邊伸展不開。
他等著蛾飛起來,可是那只蛾卻只是跌跌撞撞地爬著,怎么也飛不起來,沒過多久,它就死了。
蛾為什么會死呢?因為蛾失去了成長的必然過程。蛾必須在蛹中經(jīng)過痛苦的掙扎,直到翅膀變得強壯了,才能破繭而出,而那些沒有經(jīng)過痛苦掙扎而生的飛蛾勢必夭折。
人的成長也是一樣,如果不曾經(jīng)歷過苦難、挫折的磨煉,就難以擔(dān)當(dāng)大任,即使讓其擔(dān)當(dāng)大任,也會因經(jīng)受不住艱辛、困難的考驗而最終失敗。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只有經(jīng)歷過地獄般的磨煉才能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讓人生在苦難中起舞吧!”伏爾泰也說:“不經(jīng)歷巨大的痛苦,不會有偉大的事業(yè)。”所以,面對苦難時,我們無須畏懼,要把意志、決心和勇氣作為擊倒苦難的有力武器。
他是一個小兒麻痹癥患者,他是一個剛剛能勉強站起來的人,他經(jīng)歷過很多的苦難,但正是這個人,帶領(lǐng)美國走出了經(jīng)濟困境,也正是這個人,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就是美國第32屆總統(tǒng)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富蘭克林·羅斯福于哈佛大學(xué)畢業(yè)后不久,便正式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不幸的是,1921年8月10日,一場大災(zāi)難降臨到他的頭上,他患上了小兒麻痹癥,一場嚴峻的考驗擺在了39歲的羅斯福面前。
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羅斯福的兩條腿開始完全不聽使喚了,癱瘓的癥狀在向上半身蔓延。他的脖子變得僵直,雙臂也失去了知覺。最后膀胱也暫時失去了控制,每天導(dǎo)尿數(shù)次,每次都異常痛苦,他的背部和雙腿疼痛難忍。最讓人受不了的還是精神上的折磨——他從一個有著“大好前程”的年輕力壯的硬漢,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臥床不起、事事都需要別人照料的殘疾人。
他拼命地思考問題,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回想自己接觸過的人;他想到人民,想到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的饑寒交迫的人。到底以后該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呢?他不斷地思索、探求著。為了總結(jié)經(jīng)驗,他不停地看書。
從書中,他明白了,苦難可以壓垮一個人,同時也可以造就一個人。
于是,他按照醫(yī)生的囑咐開始進行艱苦的鍛煉,最后終于能坐起來了。為了能重新走路,他讓人在草坪上架起了兩根橫杠,一根高點,一根低點。每天,他都接連幾個小時不停地在這兩根杠子中間挪動身體。他還叫人在床正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裝了兩個吊環(huán),靠這兩個吊環(huán)堅持鍛煉。到第二年春天,他已經(jīng)好轉(zhuǎn)了許多,甚至能在沙發(fā)上接見客人了。
1922年2月,醫(yī)生第一次給羅斯福安上了用皮革和鋼制成的架子,每個架子重7磅(約為3.2千克),把他的雙腿固定得就像兩根木棍一樣。借助于架子和拐棍,羅斯福不但可以靠身體和手臂的擺動來“走路”,而且還能站立起來講話了。
經(jīng)過艱苦的鍛煉,羅斯福的體力增強了。1922年秋天,他重新回到病前任職的信托儲蓄公司工作。
病痛并沒有把羅斯福嚇倒,甚至都沒有成為他的負擔(dān),他讓人感覺他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健康人。面對病痛時,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超人的勇氣以及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不但讓他個人充滿了自信,而且也贏得了他人的尊敬與信任。
1932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民主黨由于上屆總統(tǒng)選舉失敗,因此迫切需要羅斯福出來競選,重振士氣。在兒子的協(xié)助下,羅斯福拄著拐杖走上講臺,這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的講話受到了全場的熱烈歡迎,人們對他表示出一種少有的敬意。他的腿被架子夾得麻木了,由于把全身的重量都撐在了桌子上,他的手不住地痙攣,不過他全然不顧這些,他那渾厚而有力的聲音在大廳里回蕩著。
最終,羅斯福贏得了這次選舉。
羅斯福并沒有因為苦難而悲觀絕望,相反,他堅強地“站”
了起來,并最終得到了美國民眾的一致認可。
苦難本身是一次洗禮,是一種考驗。苦難使羅斯福變得更加堅強,不管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肉體上,他都顯示出了杰出人物那種特有的品質(zhì)。
英國作曲家韋伯曾經(jīng)說過,很多人一生的偉大,都是從他們的逆境中來的。只有經(jīng)受過苦難的人,才會懂得生命的可貴,懂得人生的可貴,從而更加努力地去奮斗。實際上,苦難是一些人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激發(fā)他們的才能與智慧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當(dāng)你不幸遭遇苦難時,請不要悲哀,因為你同時也遇到了成功的契機。你要明白,苦難對于勇者來說,就是一塊“墊腳石”,就是一筆財富,而對于懦弱的人來說,則是萬丈深淵。只要勇敢堅強地走過苦難,那么下一站就一定是天堂。
挫折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沒有走不出的人生低谷,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把自己的一生永遠地困在逆境的泥淖中。跌倒了,再爬起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河;再大的浪,也總有打不翻的船。
使我苦難者必使我強大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釋圓靜靜地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最后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過了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點茶葉放進杯子,然后把溫水倒了進去,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上方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地浮在水面上。
年輕人不解地問:“寶剎怎么用溫水泡茶?”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茶細品,不由得搖搖頭:“一點兒茶香都沒有。”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
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不一會兒,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了。
釋圓起身,又拿來一個杯子,放入茶葉,倒入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年輕人想要去端茶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些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里彌漫開來。
釋圓一共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滿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相差這么大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泡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于水上,怎會散發(fā)出清香呢?沸水沏茶,反復(fù)幾次,茶葉沉沉浮浮,才能釋放出茶的清香。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那些不經(jīng)風(fēng)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的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fēng)沐雨的人,則像被沸水沖沏的茶葉,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呀!”
年輕人恍悟。
人生在世,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夠順利、平安,沒有人會希望自己一輩子都在坎坷中度過。然而,事情往往并不像我們所預(yù)想的那樣美好,就像有白天就會有黑夜、有陽光就會有陰影一樣,人生也充滿著無奈和遺憾。
因此,當(dāng)我們面對坎坷時,沒有必要去抱怨上天的不公。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為遭遇的挫折而心懷感激。因為人的心智和潛力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快速成長,過于順利的人生往往是墮落的根源。逆境并不可怕,它教會我們成長。所以,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抱怨,再苦也要笑一笑,因為經(jīng)歷過風(fēng)雨之后就一定會有一個屬于你的艷陽天。失敗其實僅僅是成功“面具”上一層“張牙舞爪”的偽裝,如果你屈服于失敗那副恐怖的面容,那么,你永遠也見不到失敗之下的成功那張笑臉。如果你不被失敗的外表所欺騙,那么,最終你必將收獲成功。
失敗,才是最好的禮物
人在一生中,要經(jīng)歷很多事情。其中,不乏失敗。面對失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些人做事失敗了,會一蹶不振,整天自暴自棄;而另一些人則不同,面對失敗,他們總會積極地尋找失敗的原因,從頭再來。
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要化悲痛為力量。”當(dāng)我們面對失敗時,一定不能一蹶不振,要學(xué)會微笑著面對。我們應(yīng)當(dāng)把失敗看得輕一點,只有這樣,才能戰(zhàn)勝它。要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柏拉圖說:“人類沒有一件事是值得煩惱的。當(dāng)克服一次挫折之后,你就提升了一次自我。”失敗是人生中的寶貴財富,但前提是遭遇失敗決不放棄追求成功的勇氣,否則失敗就只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失敗。
人生路上不可能永遠一帆風(fēng)順,總有潮起潮落,有時失敗也未必是壞事。沒有昨天的失敗,或許就沒有今天的成功。其實,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敢于承認失敗,敢于從頭再來,才能最終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命運。面對失敗,沒什么可抱怨的,從哪里跌倒,就應(yīng)從哪里爬起來。
有一個泰國商人,在玩膩了股票之后,轉(zhuǎn)而去炒房地產(chǎn),他傾盡所有的積蓄和銀行貸款,投資了曼谷郊外擁有高爾夫球場的16幢別墅。但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別墅剛剛蓋好,就遭遇了亞洲金融風(fēng)暴,一幢都賣不出去,銀行的貸款也沒法還清。最后,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墅被銀行拍賣,甚至連自己安身的居所也被拿去抵押還債了。
這使得他從叱咤泰國商界的風(fēng)云人物,一下子變成了負債累累的“窮光蛋”。面對這種狀況,他的情緒一落千丈。但是,他很快就振作了起來,想著一定要重新開始。
一天早晨,當(dāng)他吃著妻子做的美味三明治時,他想,為什么不從這里開始呢?從此,他戴上小白帽,胸前掛著售貨箱,從容地加入了街頭小販的行列,開始沿街叫賣三明治。
這個人就是施利華。“一個昔日的億萬富翁,今日沿街叫賣三明治”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購買三明治的人越來越多。一年之后,“施利華三明治”在泰國已是盡人皆知。他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很快他就走出了困境,迎來了新的生活。
1998年,泰國《民族報》評選出的“泰國十大杰出企業(yè)家”中,施利華名列榜首。他說,人“倒霉”不一定是件壞事,就看你怎么去對待它。
大多數(shù)人都失敗過,有些人越戰(zhàn)越勇,排除萬難,最終獲得了成功,而有些人卻從此一蹶不振,陷入了人生的“泥沼”中。其實,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斗志,失去了面對生活的勇氣。其實,只要我們的生命尚在,跌倒了就爬起來,那么所有的傷痛都能治愈!
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白云跌倒了,才有了暴風(fēng)雨后的彩虹。夕陽跌倒了,才有了溫馨的夜晚。月亮跌倒了,才有了太陽的光輝。”在堅強的生命面前,失敗恰恰給了我們一個重新開始的理由與機會。
因此,在遭遇困境時,請忘記過去的成功和失敗吧,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從未來的朝陽里看見另一次成功的契機,不要局限于曾經(jīng)的或眼前的困境,任何時候都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每個人都有過失敗的經(jīng)歷,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就在于你能否勇于面對失敗,敢于從頭再來。成功者正是因為他們有從頭再來的勇氣,才造就了他們精彩的人生。
現(xiàn)實中有太多的人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地被逆境擊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失魂落魄地認為自己一文不值!然而,事實上,生命的價值并不會因為我們遇到的挫折或者困境而改變。
在失敗面前,低落是沒有用的,如果你認為自己從來沒有這么糟糕過,那就對自己說:反正不會再有比這更糟的時候了。那樣,你的心里就會豁然開朗許多,你就會有直面從零開始的勇氣。只要你擁有了從頭再來的勇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每一步,那你一定會獲得下次的成功。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和挫折,埋怨、消沉、哀嘆都無濟于事。面對挫折,要有寬闊的胸襟、無畏的勇氣、坦然的態(tài)度,用微笑把痛苦埋葬。
微笑著和過去說再見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jīng)說過:“生活就是面對現(xiàn)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
二戰(zhàn)期間,一位名叫伊麗莎白的女士,在慶祝盟軍勝利的那一天,收到了國際部的一份電報──她的獨生子在戰(zhàn)場上犧牲了。那是她唯一的親人!她接受不了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痛不欲生。她決定放棄工作,遠離家鄉(xiāng),然后默默地了此余生。
在清理行裝的時候,她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封幾年前的信,那是她兒子到達前線后寫來的。信上寫道:“請媽媽放心,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教導(dǎo),無論在哪里,無論遇到什么災(zāi)難,我都會勇敢地面對生活,像真正的男子漢那樣,用微笑承受一切不幸和痛苦。我會永遠以您為榜樣,永遠記著您的微笑。”
她熱淚盈眶,把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好像看到兒子就在自己身邊,用那雙熾熱的眼睛望著她,關(guān)切地問:“親愛的媽媽,您為什么不照您教導(dǎo)我的那樣去做呢?”
兒子的這封信使她打消了背井離鄉(xiāng)的念頭,下決心堅強地活下去。她一再告訴自己:“告別痛苦的手只能由我自己來揮動。我應(yīng)該用微笑把痛苦埋葬,繼續(xù)頑強地生活下去。我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但我有繼續(xù)生活下去的能力。”
后來,伊麗莎白成了一位優(yōu)秀的女作家,一生寫了很多作品,最有影響力的就是那本《用微笑把痛苦埋葬》。書中有這么幾句話:“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遇到可能改變的現(xiàn)實,我們要向最好的方向努力;遇到不可能改變的現(xiàn)實,無論多么痛苦,我們都要勇敢地面對,用微笑把痛苦埋葬。有時候,生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氣與魄力。”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最艱難的事是生存,因為生存意味著要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可是,只有活著,我們的生活才有希望,我們的命運才有改變的可能。下面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辛蒂。她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在于她住在美國一座山丘上的一間特殊的房子里。這是一間不含任何有毒物,完全用自然物搭建而成的房子,里面的人需要由人工灌注氧氣,而且只能以傳真與外界聯(lián)絡(luò)。
事情發(fā)生在1985年,當(dāng)時辛蒂拿起殺蟲劑滅蚜蟲,卻突然一陣痙攣,原以為那只是暫時的癥狀,誰料自己的后半生竟然就毀于此。殺蟲劑內(nèi)所含的化學(xué)物質(zhì)使辛蒂的免疫系統(tǒng)遭到破壞。從此,她對香水、洗發(fā)水及日常生活接觸的所有化學(xué)物質(zhì)一律過敏,連空氣也可能使她患上支氣管炎。這種“多重化學(xué)物質(zhì)過敏癥”是一種慢性病,目前無藥可醫(yī)。
患病后的頭幾年,辛蒂睡覺時總是流口水,尿液變成了綠色,汗水與其他排泄物還會刺激背部,形成疤痕。辛蒂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1989年,她的丈夫吉姆用鋼和玻璃為她蓋了一個無毒的空間,一個足以逃避所有威脅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經(jīng)過選擇與處理。她平時只能喝蒸餾水,食物中不能有任何化學(xué)成分。從此,辛蒂再也沒有見過一株花草,也聽不見悠揚的歌聲,更感覺不到陽光、流水。她躲在無任何飾物的小屋里,飽嘗孤獨之余,還不能放聲大哭。因為她的眼淚跟汗水一樣,可能成為威脅自己的毒素。可堅強的辛蒂并沒有在痛苦中自暴自棄。她明白,事實既已如此,自暴自棄只能毀滅自己,她能做的就是為自己,也為所有化學(xué)污染物的犧牲者爭取權(quán)益而奮戰(zhàn)。生活在這寂靜的無毒世界里,辛蒂卻感覺很充實。因為不能流淚,于是她選擇了微笑。
1986年,辛蒂創(chuàng)立了“環(huán)境接觸研究網(wǎng)”,致力于化學(xué)物質(zhì)過敏癥病變的研究。1994年,她又與另一組織合作,另創(chuàng)“化學(xué)傷害資訊網(wǎng)”,保證人們免受威脅。目前這一資訊網(wǎng)已有5000多名來自十二個國家的會員,不僅發(fā)行刊物,還得到美國國會、歐盟及聯(lián)合國的支持。
不能流淚就微笑,看上去好像是無奈的選擇,實際上則是歷經(jīng)磨難后的坦然。就像汪國真的詩中所說的那樣:“我微笑著走向生活,無論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報我以平坦嗎?我是一條歡快奔流的小河。報我以崎嶇嗎?我是一座大山莊嚴地思索……誰能說人生沒有遺憾、沒有失落,失落中只伴隨著憂郁,陽光照不到你的生活;只有微笑著走向生活,才發(fā)現(xiàn)原來沿途開滿了花朵。”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在面對坎坷時,抱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重要的是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它。要相信,只要在困苦的逆境中把握方向,不屈不撓,勇于迎接苦難的挑戰(zhàn),那么就定會迎來人生的另一片天地。
面對困境、挫折,要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己的命運自己說了算。就像桑迪亞哥曾經(jīng)說過的:“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自己的命運自己說了算
古老的歐洲有這樣一則寓言:
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小山上,住著一位智慧老人。他能回答任何問題。當(dāng)?shù)氐膬蓚€聰明小孩想要愚弄一下這位老人,就捉來一只小鳥來找老人。一個小孩手里握著這只小鳥問老人:“您是無所不知的智慧老人,那您知道我手上的小鳥是死的還是活的嗎?”老人不假思索地說:“孩子,如果我說鳥是活的,你就會攥緊你的拳頭把它捏死,如果我說鳥是死的,你就會把手松開讓鳥飛走。你知道嗎?你的小手掌握著這只鳥的生殺大權(quán)。”
這則不帶任何渲染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偉大而平實的真理: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雙手之中。正如哲學(xué)家薩特所說:“一個人的命運就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遭遇逆境,但面對逆境和挫折時如何對待卻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美國作家布拉德·萊姆在《炫耀》雜志上撰文寫道:“問題不是在生活中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對待它。”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人生的本質(zhì)。只有當(dāng)我們開始正視這個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人生問題時,我們才能夠使自己逐漸走上心靈的成熟之路。因為一旦我們開始正視它,我們就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超越它,從而升華自己的人生,掌控自己的命運。
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威爾瑪·魯?shù)婪虺蔀楫?dāng)時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一共贏得了三枚金牌,也是第一個黑人奧運女子百米冠軍。當(dāng)她上臺領(lǐng)獎時,掌聲雷動,人們都站起來為她喝彩,齊聲歡呼著她的名字。
可是,誰又會想到,她曾經(jīng)因為小兒麻痹癥,不要說像其他孩子那樣歡快地跳躍奔跑,就連正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難行的她十分悲觀、憂郁,甚至拒絕所有人的靠近。
直到有一天,她的鄰居——一個在戰(zhàn)爭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用手拍著胸膛告訴她:“你看,一個巴掌也可以拍響,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夠站起來的!”
她幼小的心靈被震撼了。那天晚上,她讓父親寫了一張紙條貼在墻上:“一個巴掌也能拍響!”從那之后,她開始配合醫(yī)生做運動。無論多么艱難、痛苦,她都咬牙堅持著。有一點兒進步了,她就以承受更大的苦難的姿態(tài),來追求更大的進步。甚至父母不在家時,她也會自己扔開支架,試著走路……蛻變的痛苦牽扯到筋骨,但她堅持著,她相信自己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行走、奔跑。
最終的結(jié)果,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她不但追上了其他孩子,甚至遠遠地超過了他們。
困難與坎坷是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難免會遇到的事情。有的人面對困難與坎坷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有些人甚至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在逆境面前卻從不會選擇逃遁、沉淪,反而會奮勇崛起、抗?fàn)帲诖煺壑凶詮姴幌ⅲ罱K他們獲得了成功。苦難就像一個寶庫,只要你想發(fā)掘,它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與力量。
歌德說過:“人生的價值以及他的快樂,都在于他有能力看重自己的生存。”我們的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有自己說了算,它不會因為身份和地位而有所不同。生命的意義在于,通過我們自己的力量可以使生命變得自由和幸福,努力得越多,成功的機會就越大。
因此,在面對苦難和困境時,我們需要保持坦然的態(tài)度,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xiàn)狀。在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用自己頑強的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難,微笑著走向?qū)儆谧约旱木嗜松?
事實,就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它不代表將來,卻能影響將來;它不代表歷史,卻能說明歷史。我們應(yīng)最大限度地認清事實,并且毫不遲疑地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
勇于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
成功學(xué)大師卡耐基曾說:“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種不可改變的情況。我就像個笨蛋,不斷地做無謂的反抗,結(jié)果卻帶來無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慘。終于,經(jīng)過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實。”
許許多多殘酷的事實,是我們無法逃避、無法選擇的。所以,人在無法改變厄運時,應(yīng)當(dāng)學(xué)會接受它、適應(yīng)它。阿姆斯特丹有一處15世紀的教堂遺址,里面有這樣一句讓人過目不忘的題詞:“事必如此,別無選擇。”
1948年,21歲的雷爾參加了阿以戰(zhàn)爭。雷爾在那場戰(zhàn)爭中受傷了,雙目失明。他忍著陣陣劇痛,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他跟其他傷員們開著玩笑,把自己的煙、糖跟兄弟們一起分享。醫(yī)生絞盡腦汁地想幫助雷爾恢復(fù)視力,可是仍然沒有成功。
一天早晨,他的主治醫(yī)生走進了雷爾的房間,想跟他談?wù)劇at(yī)生說:“你知道,雷爾,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醫(yī)生應(yīng)該把病人真實的病情告訴他們,我不能欺騙病人。雷爾,你可能再也看不見了。”
此刻房間靜得嚇人,時間似乎也停止了。但是接下來,雷爾輕聲地說:“醫(yī)生,我知道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從一開始,我就猜到會是這樣,不過我還是要向您表達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過了幾分鐘,雷爾對他的朋友說:“既然如此,我也沒什么好絕望的。雖然我看不見,但是我還聽得見,還可以說話。我身體健全,行動沒有任何問題,我想政府會資助我學(xué)一門手藝,那樣我就可以自力更生了。我會讓自己重新開始的。”
光明就在這位盲人士兵的心里。面對人生的挫折,他勇敢地接受了命運對他的考驗。無論是你,是我,還是我們身邊的任何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考驗。但面對不幸,我們只有積極地面對,無其他路可走。
在生活中,對于無法回避或沒有能力改變的事實,即便你怒火中燒,心急火燎,也無濟于事,因為事態(tài)的發(fā)展是不會以你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你情緒“沸騰”只會給自己徒添煩惱。
因此,人在無法改變不幸或受到失敗的打擊時,應(yīng)當(dāng)學(xué)會接受這種不可改變的現(xiàn)實。接受事實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即使我們不接受命運的安排,但也不能改變事實,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就像威廉·詹姆斯曾經(jīng)說過的:“心甘情愿地接受吧!接受事實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當(dāng)然,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并非是不思進取,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哥拉家城有著繁華、人潮擁擠的商業(yè)區(qū)。可是,一場大火卻把這座城市最繁華的一條商業(yè)街毀于一旦。火勢摧毀了數(shù)以萬計的商鋪、房屋,這條街上所有的一切轉(zhuǎn)眼間都化為烏有。
有一個商人,他在這條街上開了一家很大的珠寶店,苦心經(jīng)營了大半輩子,而且在前一陣子又新購進很多珠寶。可是,珠寶商人沒有因此而傷痛不已,這讓所有人都感到難以置信,并十分敬佩。更讓人困惑的是,他隨后就叫人從外地購進了大量的水泥、磚瓦、木材、鋼鐵等建筑用材。當(dāng)這些材料堆積如山的時候,他更加冷靜了,好像大火與自己沒有一點關(guān)系,絲毫沒有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通過消防隊員的努力,這場大火終于在十余天后被撲滅了。整條商業(yè)街一片狼藉,幾乎已經(jīng)認不出原來的位置是哪里了。街上的商家個個都沮喪不已,清點著自己所損失的東西。沒幾天,建筑工程就在這條街上迅速展開,珠寶商人的建筑材料賣得非常快,供不應(yīng)求,價格暴漲。
珠寶商人這次所獲得的收益要遠遠大于他在這場大火中所喪失的珠寶店。商人的沉著、冷靜、處變不驚固然令人佩服,但更加令人贊嘆的卻是他勇于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并且從中發(fā)現(xiàn)契機,彌補不幸?guī)淼膿p失。
當(dāng)我們碰到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時,如果已成事實那就坦然地接受它吧。而接受現(xiàn)實,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機會,我們都應(yīng)該為之努力奮斗。但是,當(dāng)我們發(fā)現(xiàn)情勢已不能挽回時,就最好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絕面對,而要勇于去接受,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穩(wěn)步前行。災(zāi)難,對于智者來說,是成長的機遇,而對于懦夫來說卻是致命的打擊,我們每個人都要學(xué)會這個道理,學(xué)會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生命就是落入土中的種子,即使頂著瓦礫、巨石,也會破土而出;即使逢著酸堿、旱澇,也會死過一季再生一季。強大的生命力存在于我們自身。學(xué)會與自己的傷痛“和平共處”,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學(xué)會和自己的傷痛“和平共處”?
砍瓜——葫蘆科南瓜,是中國南瓜的一個變種。它外表碧綠鮮翠,長0.9-1.7米,重6-9公斤,成人小腿一般粗細。其生長特性和種植技術(shù)與普通南瓜基本相同,對自然環(huán)境、土壤的要求不高,春夏均可種植。砍瓜的奇特之處是:它不像南瓜、西瓜類瓜果那樣要等到成熟了才可摘下食用,它可以在生長期隨意砍著吃,吃多少,砍多少,每天都可以保證人們吃到鮮瓜。被砍的截面會在最短的時間迅速愈合,不影響瓜的正常生長。如果你的手指破了,幾滴新鮮瓜汁就是管用的綠色特效藥。因此,砍瓜是具有極強自愈能力的奇瓜。
無獨有偶。在湖北利川市的叢林中,生活著一種罕見的神奇小蛇,身長約40厘米,秤桿般粗細,腹部有兩道凹形線槽。它外形似鱔魚,被當(dāng)?shù)匕傩諉咀鳌案牲S鱔”或“秤桿蛇”,而它的常用名則叫“碎蛇”,此名是由它的身體容易碎斷而得來的。這種蛇隱藏在地下生活,每到五六月間,人們翻地時常常會發(fā)現(xiàn)它,它的身體特別脆嫩,以至于從樹上掉下便會“粉身碎骨”,但不久后便會長出新的尾巴。用碎蛇浸泡的酒對于治療風(fēng)濕性心臟病和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效果良好。
砍瓜在受到“人為傷害”時,仍能不改其皮薄肉嫩、脆甜香糯的本質(zhì),除了供人飽食之外,還能用流出的“血”為人療傷;碎蛇從高空跌落,在最短時間內(nèi)便會使自己長出新尾巴,恢復(fù)原貌。這些生物的生存之道,或許可以給在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人們一些啟示。
自愈是一種能力。就像我們的身體自備痊愈功能一樣,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也可以一樣強大。挫折面前,我們就是自己的主宰。當(dāng)然,做到如此這般肯定是要下點功夫的。
首先,我們要找到生活的專注點。村上春樹曾說:“沒有專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睜著雙眼卻什么也看不見。”事實就是這樣,你用放大鏡放大自己的痛苦記憶,那些原本可以忽略的痛苦勢必也會一同被放大。但如果你把這份專注力移至他處,比如工作、興趣愛好、公益慈善等,當(dāng)你把目光放到這些更值得關(guān)注的群體上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痛苦多么微不足道。和岌岌可危的生存境遇比起來,自己的那些痛苦煩惱實在是難以啟齒。越是善于發(fā)現(xiàn)自我的渺小,就越會對自己更加寬容。
其次,勇敢面對自身的脆弱不安。人人都有脆弱不安的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正視自己的脆弱不安。當(dāng)它沖破一切地想出來的時候,壓制它只會適得其反。何況,脆弱的存在并不能證明你的無能可笑。誰都會遇到這樣的時刻,面對脆弱,聽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勇敢面對。
再次,試著記錄自己的不滿。有的時候,發(fā)脾氣不是生活出了問題,可能只是身體系統(tǒng)發(fā)出了抗議,你需要用這種方式宣泄出來。如果讓你冷靜地想想令你氣憤的究竟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你可能也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與其先發(fā)制人、兩敗倶傷,不如適時收手,把想說的話寫下來。這樣做有兩種結(jié)果:其一,寫著寫著你可能就覺得好多了;其二,寫完至少不用再那么糾結(jié),放到次日再來處理這件事,重新梳理自己情緒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竟迎刃而解了。
最后,和自己的身體“和平共處”。把身體當(dāng)作自己的好友,觀察它的康復(fù)周期,不要和它“對著干”。當(dāng)你覺得身體有哪些不適時,請仔細回憶當(dāng)時你的情緒指向。“打蛇要打七寸”,在容易引起壞情緒的事情上“繞道而行”,你的身心都會“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