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面目表情暴露你的內心

在日常交際中,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他人的細微表情,就能推斷出對方是否處于憤怒的情緒中,從而小心應付。否則,對方已經心生怒火了,我們還絲毫不知情,火上澆油,那只會對我們的社交造成負面的影響。

讀懂變化萬千的眉毛

【心理學故事】

阮丹是一名網站策劃人員,經常要根據領導的要求做一些策劃案。最近,由于網站改版,需要阮丹與網站編輯一起做出一個關于網站改版的策劃案,而編輯主要是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終策劃的出具者則是阮丹。經過開會商討、匯總建議等,阮丹花了兩天的時間才做出了策劃案。

隨后,她信心滿滿地將這個策劃案發到了領導郵箱中。可是,正當她忙其他的事情時,領導將她叫到了辦公室。阮丹進入領導辦公室時,發現領導的眉毛先是輕輕揚起,停留片刻后往下降,并且嘴角快速地撇了一下。此時,阮丹看在眼里,心想領導是不是不滿意自己剛剛所做的策劃案呢?

她站在那里正想著,領導開口說道:“這個策劃案雖然總體上比較有想法,但是內容做得并不是太全面。你有沒有和其他編輯好好商討、策劃呢?”當阮丹想要辯解自己確實是與編輯們商討后做出的策劃案時,她看到領導的單個眉毛開始上揚,她知道對方可能對策劃案心存疑問。

于是,她將想說的話咽進肚子里,因為她深知當領導產生疑問和不解時,不能與其辯解,這樣只會火上澆油,引發領導的不滿。此時,自己應該放低姿態。因此,她向領導求助道:“您看后覺得哪些地方不妥呢?您能給指出還有哪些內容做得不到位嗎?我隨后再將策劃案修改一下。”領導聽到阮丹這么問,頓時眉毛變得舒展開來,開始告訴阮丹應該添加哪些內容。

隨后,阮丹按照領導的要求來修改和調整策劃案。為了防止出現之前的狀況,阮丹在將策劃案發到領導的郵箱后,又來到領導的辦公室中,對他說:“領導,策劃案已經通過郵件發給您了,您看看還有哪里需要調整的嗎?”領導聽后,打開了郵箱開始查看。

此時,阮丹發現領導在看策劃案時,眉毛舒展開來,并且邊看邊點頭,這讓阮丹暗暗放了心。果然,領導在看完策劃案后對阮丹贊賞地說:“不錯,這個策劃案做得很全面、很到位。”

【心理學家分析】

眉毛是眼部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它有三個基本功能:一是用來保護眼睛,可以防止灰塵或是其他東西進入眼睛中;二是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特別是女性,她們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加漂亮,往往在眉毛上“大做文章”,比如文眉、秀眉等;三是通過眉毛的變化可以看出他人的內心活動和情感變化。所以,有很多詞語都用眉毛來形容人的情緒,比如愁眉不展、喜上眉梢、眉飛色舞等。

心理學家表示,眉毛往往是心情變化的“顯示器”,變化萬千的眉毛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情緒。比如,當一個人眉頭緊皺時,則表示對方可能心情不愉快或是在思考某些事情;當一個人眉頭舒展時,則表示對方可能處于心情愉悅的狀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他人的眉毛變化,便可以讀懂他人的內心變化,從而準確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

那么,哪些眉毛的變化能夠反映他人的心理活動呢?對此,有心理學家為我們總結了以下內容:

眉頭緊鎖

心理學家分析,當看到對方眉頭緊鎖時,表明對方內心正處于憂慮或是猶豫不決的狀態中。此時,他可能很需要別人的安慰。

比如,趙超的母親最近生病住院了,高額的住院費讓他憂心不已,在上班時他還想著這件事,眉頭一直緊鎖著。與他相處不錯的同事見此狀,走過去對他說:“趙超,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幫忙的話直接開口,我一定會盡力幫助你。”當趙超說出自己的憂慮時,那位同事直接給他轉了一萬元救急。

眉毛舒展

心理學家分析,眉毛舒展表明對方的心情很好,心情比較愉悅。此時,與對方交流起來也比較融洽。比如,上文的阮丹在按照領導的要求將方案仔細修改后交給對方,對方看后眉毛舒展,并頻頻點頭,這讓她頓時放了心。果然,領導看完后對阮丹進行了表揚。

眉毛揚起

心理學家分析,眉毛揚起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雙眉上揚,另一種是單眉上揚。雙眉上揚往往意味著一個人的內心處于非常欣喜或是極度驚訝的狀態;單眉上揚則是表示對方正在思考問題,內心正陷入疑問、不解中。

眉毛閃動

心理學家表示,眉毛閃動是指眉毛先是向上揚起,然后瞬間落下來,這往往代表對方心情愉快、內心贊同或是對交談對象感覺很親切。比如,沈洋聽剛從外地旅行回來的好友講述各種趣聞時,她的眉毛閃動著,并面露微笑,拉著朋友的胳膊對她說:“這么有意思的旅行,下次一定要帶上我啊!”

眉毛倒豎或是下拉

心理學家分析,眉毛倒豎或是下拉表明對方處于極端的憤怒和異常氣憤的情緒中,可能是被人背叛或是被耍了。比如,與丁雷一起合作的伙伴在他遭遇困難時竟然偷偷地撤資了,丁雷得知后暴跳如雷,只見他眉毛倒豎,緊握著拳頭。

眉毛打結

心理學家表示,眉毛打結是指眉毛同時向上揚起,并且靠得非常近,這表示一個人處于嚴重的煩惱和憂郁中。比如,在大學畢業后是待在本市繼續工作還是回老家發展的問題讓李響陷入了深深的煩惱中,只見他眉毛同時上揚,并且相互趨近。

不可小覷的鼻子

【心理學故事】

最近,孫婧與其他同事在聊天時得知,在上下班的途中,總有色狼出沒,經常會騷擾一些女性,聽聞已經有其他公司的女生被騷擾了,那個女生嚇得好幾天都沒有上班。正當她們熱火朝天地討論這件事時,孫婧發現新來的小陳一直默不作聲,鼻尖冒出密密的細汗。

看到這種情況,孫婧猜想,她可能是聽聞這件事感到很緊張,畢竟小陳還是一個實習大學生,這種傳聞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心里不免有些害怕。為了緩解對方的緊張情緒,孫婧問小陳:“你平時上下班有人與你做伴嗎?以后要不要和我們一起走?”小陳似乎沒有聽到似的,依然在那里默不作聲。于是,坐在小陳旁邊的同事就碰了她一下。

誰知,小陳竟然瞪大眼睛,大喊一聲:“不要碰我!”這讓其他同事嚇了一跳,都盯著小陳看。孫婧發現此時的小陳臉漲得通紅,鼻孔擴大。小陳愣了幾秒才緩過神兒來,急忙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以為是在地鐵上碰到了色狼。”此時,同事們才知道,小陳曾經遭遇色狼的騷擾。

原來,有一次她下班一個人坐地鐵時,由于地鐵比較擁擠,她特意找了一個角落站在那里。可后來,由于上車的人比較多,將她擠到了人群中。就在她快要到站時,卻發現身邊一個男生一直在她身后磨蹭著,而且還用手去摸小陳的屁股。這讓小陳感到非常緊張和害怕,她不敢聲張,也不知道該怎么辦。為了躲避那個人,她只好向門口移動,可那個男生卻再次貼了過來。此時,正好到站了,小陳急忙擠出地鐵門。從那以后,她都不敢一個人坐地鐵了。

聽完小陳的講述,孫婧才明白她為何會有那種異常的舉動。當同事碰她時,她以為自己再次遇到色狼,內心非常恐懼,從而產生了鼻孔擴大的現象。于是,孫婧安慰她道:“別害怕,以后我們一起上下班。遇到色狼一定不要忍氣吞聲,一定要及時打電話報警,學會保護自己。”小陳聽了,默默地點了點頭。

【心理學家分析】

鼻子位于面部的正中央,提到它,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它有識別氣味的功能,能夠聞到各種氣味。其實,除此之外,鼻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通過鼻子洞察他人的內心活動,讀懂對方的情緒變化。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當一個人鼻孔擴大時,則表明對方的內心處于恐懼、害怕的狀態;當一個人鼻頭冒汗時,則表示對方產生了焦慮、緊張的心理……

為何人的內心變化會表現在小小的鼻子上呢?經過研究發現,這可能與人的生理反應有關。比如,當他人提出要求我們必須回答的問題時,而這個問題又是我們難以給出答復的,此時,我們內心就會很糾結,產生復雜的想法,從而對鼻子造成壓力,讓其感到不舒服。于是,我們就會用手去摸、揉鼻子,以消除那種不適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當一個人感到很為難時,他會下意識地捏一下鼻梁。這是因為面對的問題比較困難,鼻梁下的鼻竇位置會產生輕微的疼痛感,如果用手去捏,就能緩解疼痛。一般來說,當人們做這個動作時,常常會長出一口氣,這表明對方感到非常為難和緊張。

鼻子還能反映出人的哪些心理活動呢?在此,我們就來看看心理學家是如何為我們總結的:

鼻孔擴大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候,鼻孔就會擴大。這是因為人們處于緊張的狀態中,呼吸和心律都會加速,從而導致鼻孔膨脹的現象,以便吸入更多的空氣,滿足身體的需要。這表明此人正處于憤怒或是恐懼的情緒中。

不過,有時候鼻孔也會因為興奮而擴大,所以,“呼吸急促”往往表示一種興奮的狀態。與人溝通時,我們要根據所處的環境來做出具體的判斷。

鼻子皺起

一般來說,當人們聞到一種難聞的氣味時,就會不由自主地皺起鼻子。不過,心理學家表示,如果出現這種動作時,伴隨著嚴肅的面部表情,則表示對方的內心是蔑視、厭惡的。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種傲慢的態度,對他人不屑一顧。所以,遇到這種人時,我們應該敬而遠之,不要與其交往。

比如,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不少養尊處優的富家子弟在見到路邊的窮苦百姓時,常常會皺起鼻子,露出厭惡的表情,有時候還會發出“哼”的一聲,以傲慢的姿態走過去。

鼻尖冒汗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鼻尖冒汗時,則表明對方比較焦躁和緊張。一般來說,當人遇到危險或是比較緊迫的情況時,內心會因為緊張而導致鼻尖出汗。事實上,當人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況時,身體的多個部位都會有冒汗的現象,但鼻尖冒汗更易被他人察覺。

另外,鼻子還有其他一些反應。比如,當人聞到刺激性的氣味或是誘惑性的味道時,鼻子往往會有明顯的伸縮動作,這表明他可能對此很感興趣;如果鼻子不受控制地不斷抽搐,則表明這個人可能正陷入悲傷的狀態中。因此,與人交往時,通過觀察他人的鼻子,我們便能清楚地看到他人的內心活動。

嘴角間的小秘密

【心理學故事】

李悅與孫淼是多年的好友,可前段時間兩個人因為某件事情有了矛盾。之后,李悅便不再與孫淼聯絡,有什么事情也不愿去找她。可最近,李悅的媽媽因為生病需要住院做手術,而醫院床位比較緊張,一時間沒有多余的床位,只能在走廊安排一個臨時的床位。可正值冬季,雖然醫院有暖氣,但人來人往的,很亂,讓媽媽無法好好休息。這讓李悅看了非常心疼和著急,不知道如何是好。

此時,李悅的姐姐問她:“你的好朋友孫淼不就在這家醫院上班嗎?能不能去找她幫一下忙呢?畢竟她是醫院的內部人員,可能會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李悅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可是,前段時間我和她因為某件事產生了矛盾,最近我都沒有主動聯系過她。”姐姐說:“你不試一下怎么知道到底可行不可行呢?”

于是,李悅只好硬著頭皮去找孫淼。當時,孫淼正好在醫院查房,在走廊的過道上,她看到李悅時,嘴角上揚,親切地打招呼道:“悅悅,好長時間不見了,怎么來醫院了,是身體不舒服嗎?”李悅見孫淼待她還像之前那樣隨和、親切,與孫淼的包容、大度比起來,自己似乎也太小心眼了,就因為一些小事而對她心生芥蒂,還有意與其疏遠。

于是,李悅便將媽媽生病的事情告訴了孫淼。孫淼在聽的過程中,嘴巴張開著。聽完后,她埋怨李悅道:“這種事情你怎么不早點告訴我呢?還拿我當朋友嗎?阿姨生病動手術就需要靜養,住在走廊上多影響休息啊!我這就查查,看看醫院今天有沒有患者出院,把床位給阿姨留出來。”隨后,孫淼查看了醫院的出院記錄,很快找到了空余的床位。

【心理學家分析】

眾所周知,嘴巴是傳遞信息的主要途徑,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會忽略它所出現的一些細微動作和變化。有心理學家表示,嘴巴有時候不用說出有聲語言,同樣也能表達出內心的情感和變化。與人交往時,我們通過嘴部的細微變化便能發現他人內心的秘密。

比如,上文中的李悅雖然與好友孫淼有矛盾,但孫淼看到好友李悅時,李悅嘴角上挑,依然很親切地與其打招呼,這表明對方是胸襟開闊、寬宏大量的人,不會記恨那些曾經和自己產生過矛盾的人。

那么,還有哪些嘴部動作和變化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活動呢?在此,我們就來看看心理學家是如何分析的:

嘴角往下壓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嘴角往下壓時,此人的整個嘴部也會出現下垂的動作,這表明對方正處于不良的情緒狀態中,可能是懊悔、悲傷等。雖然他有可能在極力掩飾內心的情緒,但嘴角這個細微動作最終還是暴露出其內心的秘密。比如,安安在考試時因為粗心做錯了一道大題,從而丟了幾十分。在拿到試卷后她懊悔不已,嘴角往下壓。

嘴角扁平,嘴唇抿成“一”字形

心理學家分析,當發現一個人的嘴角扁平,并將嘴唇抿成“一”字形時,這表明對方可能需要做出重大的決定或是事態比較緊急。出現這種反應,代表此人正陷入了思考的狀態中。另外,如果習慣性做出這個動作,表明這個人做事情堅持不懈,不畏懼困難,總是迎難而上,所以更易獲得成功。

比如,周陽本打算去找部門經理商量某個問題,可他發現經理正在那里用手扶著額頭,嘴角扁平,嘴唇抿成“一”字形時,猜想領導可能在思考事情,便沒有上前打擾對方。

撇嘴

心理學家表示,撇嘴的動作是指下唇向前伸、嘴角向下垂,這往往表明當事人的內心正處于悲傷、憤怒或是不屑等不良的情緒中。比如,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因某事被公眾指責時,嘴角就做出了這樣一個小動作。

噘起嘴巴

心理學家表示,當一個人的嘴唇向前噘起時,表示當事人可能內心不滿或是持有不同的意見。比如,在開會過程中,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當我們提出某個意見時,如果他人表示不同意,有的人就會噘起嘴巴。

不過,噘起嘴巴并不是完全表示內心不滿或是不同意某種看法,有時候,有些愛撒嬌的女生也會對男友做出這個動作。

舔嘴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承受很大的壓力時,我們常常會感到口干舌燥,就會下意識地用舌頭去舔嘴唇。心理學家分析,當人內心緊張或是感到不適時,也會不斷地舔嘴唇,以此尋找自我安慰,并希望通過這樣的動作來緩解內心的不安。在人際交往中,當我們發現一個人總是不斷地舔嘴唇時,這表明對方可能有些不自信。

嘴巴緊閉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嘴巴緊閉時,往往會給人一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印象。雖然他們看似不想說話,其實內心卻有不良的情緒在涌動,可能正處于憤怒、悲傷等情緒中。

比如,當娟娟正想找同宿舍的小婕說事時,卻發現她嘴巴緊閉著,面帶悲傷。對此,她猜想對方可能遇到了什么不快的事情,所以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后來,娟娟得知,小婕最近剛與男友分手。

嘴巴張開

心理學家分析,當嘴巴張開時,并不是表示此人要說話,有可能代表著疑問、驚訝、恐懼等心理。有時候,大笑時也會出現這個動作。比如,上文的孫淼在得知好友李悅的媽媽生病住院一事時感到很驚訝,所以在聽的過程中,嘴巴會不由自主地張開。

食指放在嘴唇上

心理學家分析,當發現一個人雙手交叉相握,并將兩個食指放在嘴唇上,則表明對方正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以讓自己平靜下來,可能有事情想向他人坦白。如果我們看到他人做這個動作,先不要去打擾對方,更不要去逼問對方,因為他想好了自然會告訴我們。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要忽略了嘴角間的細微動作變化,因為它能夠泄露一個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恐懼的微表情

【心理學故事】

張檸是一個喜歡追求刺激的女孩子,每次去某個地方游玩時,她都要去玩比較刺激的項目,比如,蹦極、“鬼屋”探險等。有一次,她與幾個好友去日本富士山旅行,在旅行前,張檸就聽聞富士山的“鬼屋”是最為恐怖的,所以她決定到了富士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鬼屋”探險。

當張檸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同行的曉婷時,曉婷還沒有聽她說完,眉頭不由得上揚,眉毛稍微扭曲,她立刻不安地說:“你可不要拉上我啊!我膽子出奇地小,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可以叫袁偉與你一起去,畢竟他是男生,可能膽子更大一些。”于是,張檸又興致勃勃地去找袁偉。

袁偉聽了張檸的想法后,并不是很想去“鬼屋”,他心里也有點害怕,因為他聽聞富士山“鬼屋”是相當恐怖的,還被吉尼斯紀錄認定是世界上最大、最恐怖的鬼屋。可是,他又不好意思在女生面前露怯。于是,他故作輕松地說:“沒問題,我也想去看看呢。”

當他們幾個人到達日本后,張檸便和袁偉一起去了“鬼屋”。他們剛剛走進門口,里面的光影效果就讓袁偉有些不寒而栗,他的眉毛不由自主地提升起來,并變得扭曲,眼睛也睜得很大。張檸見此狀,猜測他內心可能有些害怕,便打趣道:“怎么了,才剛進來就有些害怕了?”袁偉逞強道:“哪有?只是剛進來,有些不適應。”

于是,他們倆接著往里走,正往前走時,突然從陰暗而血腥的場景中冒出來一個披頭散發的“鬼”。此時,張檸和袁偉都嚇得尖叫了一聲,她本能地躲在了袁偉的身后,并閉上了雙眼。而袁偉也嚇呆了,心跳得厲害,身體僵硬。

過了好一會兒,袁偉才鎮定下來。他心有余悸地問張檸:“咱們還往里面走嗎?”張檸雖然也有些害怕,但她還是堅持要往里面看看。于是,袁偉只好硬著頭皮和張檸接著往里面走。

正當他們往前走時,一段凄厲、令人毛骨悚然的音樂響起,緊接著,一個喪尸模樣的人突然抓住了張檸的胳膊。張檸再次嚇得尖叫起來,而且身體有些發抖,手心出汗,而身邊的袁偉看著那具“喪尸”頓時嚇得臉上沒有了血色,鼻孔擴大,感覺呼吸都變得困難,豆大的汗珠不斷掉落。那具“喪尸”見此狀,立刻松開了張檸。

這次,他們倆都被嚇得不輕,好半天才緩過神過來。此時,袁偉不得不對張檸說:“我們還是別往里面去了,再進去我可能會被嚇死。”而張檸自己一個人也不敢再繼續前進。于是,兩個人快速返回了入口。

【心理學家分析】

恐懼就是驚慌害怕,惶惶不安,是一種人類以及其他動物共有的心理活動,被認為是基本情緒的一種。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恐懼是一種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境而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

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經過研究發現,哺乳動物的恐懼表情與人類的恐懼表情幾乎是一樣的,在恐懼的瞬間都會表現出“眉梢上揚、瞳孔擴大、眼神發直、嘴巴張大、無意識地驚聲尖叫或呼吸暫停、憋氣、臉色蒼白、表情呆若木雞”。當面臨更大的恐懼后,人們還會出現肌肉僵硬、不由自主地發抖、身上起雞皮疙瘩、直冒冷汗等。與此同時,人體的內臟器官功能亢進、腎上腺素加速分泌、思維變慢或是停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嚇傻”了。

而對于一些身體比較弱的人來說,還會出現短暫的昏厥情況。心理學家表示,這種人的心理機制是對恐懼情境的一種快速逃避反應,昏厥過去便什么都不知道了,恐懼感也就不存在了。另外,有的人在恐懼過后還會出現選擇性遺忘的情況,只有經過催眠才能喚起這段記憶。

有心理學家表示,由于內心恐懼程度的不同,呈現出來的表情也有所不同。按照內心恐懼程度的不同,可依次分為輕微擔憂、擔憂、不安、害怕四種狀態。

輕微擔憂

當一個人處于輕度擔憂的狀態時,他的表情中只有眉毛和眼睛會流露出擔憂的情緒。此時我們會發現,對方的眉毛雖然沒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其眉頭上揚,眉毛稍微扭曲。心理學家表示,如果眉毛提升或是扭曲得比較厲害,則表明對方可能由擔憂轉為不安,甚至有些害怕。

比如,上文中的曉婷在聽了好友張檸的提議時,內心感到輕微的擔憂,所以還沒有等對方說完,她的眉頭便不由自主地上揚,眉毛稍微扭曲。

擔憂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的嘴巴輕微閉緊,眉毛皺起,表明對方的內心處于擔憂的狀態中。嘴巴閉緊是在克制自己,而皺眉則代表內心的壓力和關注。比如,老何是一名貨車司機,經常在外面跑車,每次他出門時,妻子都會非常擔憂,送丈夫出門時嘴巴會不由自主地閉緊,眉毛皺起。

不安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的嘴巴處于松弛的狀態,眉毛卻依然扭曲,并且眉頭揚起,這表明對方的內心非常不安,可以用“坐立不安”來形容當事人的心理狀態,比擔憂的程度稍微有些重。

害怕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的眉毛向上提升并扭曲,眼睛睜得很大,心跳加快、身體僵硬、呼吸變慢等,表明對方的內心非常害怕、恐懼;如果恐懼加強,則會出現短暫的呆滯,此時,對方的臉上沒有血色、呼吸比較困難、瞳孔放大,就像上文中的張檸和袁偉在“鬼屋”中受到驚嚇時出現的表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在每種情境中,恐懼的程度是不同的,所呈現的表情也是不同的。所以,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在觀察對方的面部表情時要注意細微的差別,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這才是真正的悲傷

【心理學故事】

最近,蔣涵與相戀三年的男友分手了,這讓她非常難過,在回家的路上,眼淚就像是斷了線的珠子,大顆淚珠“吧嗒吧嗒”往下掉。在快要到家門口時,為了不讓家里人擔心,蔣涵刻意地抑制住內心的悲痛,她快速地擦干眼淚,整理了一下妝容,像沒事似的走進家門。

可是,蔣涵與姐姐打招呼時,她哽咽的聲音和紅紅的眼睛還是“出賣”了她。姐姐感覺很不對勁,她關心地問:“涵涵,你怎么了?眼睛怎么紅紅的?”蔣涵不敢與姐姐對視,一邊朝著自己的房間走,一邊回答道:“外面風大,眼睛進了沙子,我把眼睛揉紅了。”蔣涵在說這些話時,為了掩飾自己的情緒,她先潤了潤喉嚨,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很正常。

但細心的姐姐還是聽出了破綻,她發現妹妹在說完話后,嘴巴緊閉著,嘴部出現輕微的抖動,而且眉毛有些扭曲。因此,她猜測妹妹可能遇到了非常悲傷難過的事情。所以,她不再追問妹妹,待她進入房間后,她也跟著進去了,并將門輕輕地關上。

待蔣涵坐下后,姐姐走到她跟前,拍著她的背說道:“不要壓抑自己的情感了,想哭就哭吧。今天爸媽都不在家,你哭完之后再給我說說你的傷心事吧。”蔣涵聽后,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傷,忍不住“哇”的一聲痛哭起來。只見她眉毛扭曲,眼睛緊閉著,嘴角向兩側拉伸,并向下拉低嘴角,在哭的同時,身體還有些抖動。

在痛哭一段時間后,蔣涵的情緒逐漸平穩了下來,然后她告訴了姐姐自己與男友分手的事情。姐姐聽后,安慰她道:“失戀沒什么,它只會讓你成長得更快,而且在認識新的人之后你會發現,原來還有這么多比他優秀的男生。所以,你在哭過之后就要對這段戀情畫上一個句號了,不要再想對方,更不要再為此傷心了。”

蔣涵無奈地說:“可在我腦海中總是想著我們之間的美好回憶,我怎么也忘不掉。”說完,眼淚又不由自主地掉落下來,她有些失神,似乎在回憶她與男友之間的事情。姐姐見此狀,立刻打斷了她的思緒,說道:“我知道你此時是相當悲傷、難過的,但時間是最好的療傷靈藥,就讓時間來沖淡這段記憶吧。不過,你也要嘗試著打開內心,去結交新的朋友,才能遇到更優秀的男生。”

蔣涵若有所思地看著窗外,但眼神中依然透露著平靜的憂傷,眉頭間呈現出輕微的扭曲,似乎還沉浸在失戀的痛苦中。

【心理學家分析】

心理學家表示,悲傷是大多數高等哺乳動物都會產生的情緒反應。不過,這種情緒表現在人類身上最為明顯。一般來說,人們的悲傷情緒主要是由于經歷上的挫敗,比如失戀、離婚、親人離世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人們處于悲傷的情緒狀態時往往會痛哭,但有時候,有的人會抑制自己的悲傷情緒,不過其內心的“傷”還是會在表情中顯現出來。

悲傷最為典型的反應就是哭。一般情況下,當人感到無力處理某件事時就會通過哭來發泄內心的悲傷。比如,當小孩子想要買玩具時,就會通過哭來引起父母的注意;當成人感到內心悲傷到極點時,也會忍不住痛哭。因此,心理學家總結了痛哭的表情:

眉毛扭曲

雙眉會往下壓,眉形趨于平整,但內側會呈現出扭曲的狀態,眉頭間出現縱向的皺紋。不過,有時候恐懼的表情中也有眉毛扭曲的狀態,但由于過度悲傷會導致眼輪匝肌收縮,所以眉毛會扭曲得更為嚴重。

眼睛緊閉

眼輪匝肌收縮時,會導致眼瞼的閉合,此時,在眼角內側會形成皺紋,而外側則會由于相互擠壓而形成魚尾紋。眼睛緊閉是由眼輪匝肌收縮和部分皺眉肌收縮共同作用形成的。

嘴角拉低

當頸闊肌收縮時,會將嘴角向兩側拉伸,從而使嘴部的水平寬度比平時大一些。同時,嘴角也會向下拉低,會露出嘴角位置的下牙齒。此時,下嘴唇會呈現出W型,這種口型是人在遭受痛苦時特有的表情。

由于外界刺激的力度和人們控制情緒的程度,可以將悲傷分成不同的等級,比如,憂傷、抽泣、默默流淚、號啕大哭等。我們可以通過對方不同的悲傷表情來分析對方的悲傷程度,從而識別對方真實的心理狀態。對此,有心理學家為我們總結出以下內容:

憂傷

心理學家分析,對方神情憂傷,表明對方內心很悲傷,可能在想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對方可能沒有哭或是已經哭過了,也有可能即將達到悲傷情緒的邊緣。此時,他們的表情會呈現出:眉頭下壓,嘴巴緊閉,眉宇間有憂愁之色。

抽泣

心理學家表示,當看到一個人抽泣時,表明對方的內心很委屈,可能有些憋屈;雖然他沒有大聲地哭泣,可能是因為內心的悲傷還未達到那個程度,所以默默地抽泣,表明悲傷的情緒是能夠化解的。此時,他們會默默坐在那里,不停地用紙巾或是手絹拭去淚水,雖然聽不到哭聲,但眼睛是紅的,還會因為哭泣出現鼻子喘息的聲音。

閉著嘴巴痛哭

有的人會閉著嘴巴痛哭,有的人則會掩口哭泣。心理學家表示,出現這種表情時,除了嘴巴會有明顯的變化外,眉毛會皺起,并向中間聚攏,眼睛緊閉,這表明對方內心的悲傷是難以言說的,在本能地抑制悲傷情緒的釋放,所以會出現閉著嘴巴或是掩口的動作。

另外,當人哭完之后,聲音往往是哽咽的,但為了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說話前會先潤潤喉嚨,以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很正常。可再多的掩飾也會露出破綻,從顫抖的聲音中,還是能夠辨識出一個人的悲傷情緒的。比如,上文的蔣涵在外面痛哭后回到家中,擔心被家人看到,所以刻意地壓抑情緒,但最后還是被細心的姐姐發現了。

號啕大哭

心理學家分析,號啕大哭往往會出現雙眼緊閉、流淚,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等表現,這是由于刺激的力度過于強烈而導致的。比如突然聽聞親人離世的消息等。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悲傷表情來判斷對方的悲傷程度,從而了解對方的真實情緒狀態。

心生怒火的微表情

【心理學故事】

吳昊是公司的老好人,脾氣也非常好,經常會主動幫助其他人做一些事情,時間久了,大家都形成了習慣,只要一有事就會找他。比如,當輪到其他人值班時,有的同事就會讓吳昊代替自己;有的同事偷懶不想打掃衛生,也讓吳昊幫忙。而吳昊從來就不會推脫、拒絕,只要他人開口,他總是立刻應承下來。所以,大家都稱吳昊是“活雷鋒”。可不承想,這位“活雷鋒”雖然脾氣超好,但也有憤怒的時候。

有一天,吳昊所在部門的一位同事在做季度報表,可臨近下班,她依然沒有做完,而今天正好是她男友的生日,說好下班后一起為男友慶祝的。可現如今她還剩下一些表沒有做完,如果加班將其做完,可能還要一個多小時,到時候再過去的話就太晚了。

此時,她立刻想到吳昊,便走過去對吳昊說:“活雷鋒,能拜托你幫個忙嗎?”吳昊微笑著說:“說吧,什么事?”她說:“我的報表還剩下三分之一沒有做完,可今天是我男友的生日,你能幫忙把剩下的做完嗎?”吳昊立刻答應道:“沒問題,你發給我吧。”同事立刻感激地說了聲“謝謝”。

第二天,那位同事的報表出了問題,有一些數據是錯誤的。只見領導眉頭微微蹙起,問她報表的情況,她立刻推脫責任道:“后來我有事讓吳昊代勞了,是他的問題。”緊接著,領導便開始批評吳昊做事不認真,竟然出現這么多錯誤。可吳昊看了領導指出的錯誤之處,那些根本就不是他做的。

這讓他很憤怒,自己明明好心幫忙,卻要背上這樣的黑鍋,還受到領導的指責和批評。他越想越氣,此時,只見他雙唇緊閉,眉毛下壓,臉色漲成紫色,臉頰的肌肉稍微有些顫抖,銳利的目光射向那位同事。而對方自知理虧,看到吳昊的表情,立刻躲開了他的目光。

之后,吳昊再也不在公司中做老好人了,每天他只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完就回家,與同事的關系也漸漸冷淡下來。

【心理學家分析】

憤怒是一種原始的情緒,在動物身上往往也會出現,例如面對求生、爭奪食物等情況,當它們自身受到威脅時,就容易憤怒。而作為人類,憤怒是指由于心中極度不滿而導致情緒激動。一般來說,憤怒是人們因為自己的愿望難以實現或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不愉快情緒。受到的威脅同樣也是刺激源,當人們受到威脅時,內心深處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

那么,點燃怒火的威脅刺激源來自哪里呢?對此,有心理學家為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

抽象的威脅

心理學家分析,這里所說的威脅刺激,并不是單純的形式上的威脅,比如口頭警告或是用武器恐嚇等,而是指抽象的威脅,即個人認為可能對其造成傷害的情境。個人會對刺激源是否能對自己造成威脅進行評估,如果認為經過自身的努力能將其消除,則有可能會心生怒火;如果在內心認為自己無法消除威脅,則為恐懼;如果完全不把威脅放在眼里,則會心生厭惡。因此,是否存在威脅,要根據個人情況來定。

被否定

心理學家表示,當一個人被他人直接否定,比如被他人說“你不行”“你太差了”等,或是遭到他人的蔑視、不屑,抑或是挑釁、不尊重等時,都可能引發憤怒的情緒。

自由受到限制

心理學家表示,當個人的自由受到限制時,就會心生憤怒。比如當孩子想要出去玩耍,卻被父母強行關在房間里看書、學習,他的計劃被父母的干涉破壞了,就會心生憤怒。

駕駛的憤怒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憤怒,而且是很容易產生憤怒的情境。對于有開車經歷的人來說,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駕駛憤怒。比如,有的車突然搶道或是該加速時不加速,抑或是轉向時不打轉向燈等,都會導致人們憤怒地脫口而出:“你會不會開車啊?”

當事故造成損失,即車子出現了剮蹭等,涉及理賠、修車等很多麻煩的事情,這是導致個人憤怒的原因,也會直接影響接下來正常生活的安排。

利益爭斗

心理學家表示,所謂的利益爭斗,即自己的利益遭到他人的威脅。此時,利益本身只是一種表象,利益受損所代表的未來威脅才是核心問題。比如,某公司的兩個部門去向領導要預算,在此過程中,不管是兩個部門的負責人使用何種方法,也不管領導會給出什么樣的預算結果,只要兩個部門間存在不良的競爭行為,都會引起他們的憤怒。然而,憤怒的根本原因不是領導批多少預算,他們并不是單純地關心那個數字,而是關心數字背后的競爭結果。

經過研究發現,人們的憤怒情緒出現得比較早。嬰兒在三個月大時就出現了憤怒的情緒,這是因為大人們會限制嬰兒探索外界的環境。比如父母會限制嬰兒的活動范圍或是不給他們玩具等,從而引起他們的憤怒。所以,當看到嬰兒哭鬧不已、手腳亂動時,則表明他們可能在發脾氣。

而對于成年人來說,由于受到道德規范以及個人修養等因素的影響,憤怒的情緒往往不易被人發現。不過,即使是一個面無表情的人,當其內心燃起熊熊怒火時,我們只要仔細觀察,依然會發現對方憤怒的微表情。

比如,上文的吳昊本來好心幫同事的忙,誰知出現問題后,同事卻逃避責任,讓他背黑鍋,雖然他沒有氣憤地指責對方,但他雙唇緊閉,眉毛下壓,臉色漲成紫色,臉頰的肌肉稍微有些顫抖,這表明吳昊心中的怒火已經在燃燒,只是在克制自己不要發作。

心理學家總結,一個人的憤怒表情通常會通過眉毛、眼神、臉色、嘴巴等表現出來。

眉頭緊蹙

心理學家表示,當一個人心中有怒氣并刻意壓抑時,其怒火就會通過眉頭表現出來。比如,眉頭微微蹙起、眉毛下拉、眉毛倒豎等,這表明對方的心中已經燃起怒火,只是受到環境的約束而不便發作。此時,我們應該小心應付,不要將對方的情緒火藥庫“點燃”。

眼神銳利

心理學家表示,當一個人心生怒火時,我們會發現對方的上眼瞼大幅提升,下眼瞼則會變直,并且緊繃,從眼睛中會射出銳利的目光。所以,當我們看到他人的這種表情時,要注意調整自己的言行方式,以免進一步激怒對方。

臉色變化

心理學家表示,當人們處于憤怒的情緒中時,可能會因為當時的情境所迫而無法當場發作,此時,對方便會強忍著憤怒。由于強壓內心的怒火,從而對臉色帶來影響,即對方的臉色可能會漲成紫色,即我們常說的“臉都漲成了豬肝色”。

另外,除了臉色的變化,我們還可以觀察對方的臉部肌肉是否處于緊張的狀態。當心中憋著怒氣時,自然就會引起肌肉的緊張和收縮。此時,我們就會注意到對方臉頰的肌肉在微微顫抖,這種微表情代表對方正處于憤怒的狀態中。

嘴巴緊閉

心理學家分析,由于每個人憤怒情緒的表現方式不同,所以有的人發怒時會氣得罵人,有的人生氣時則會緊閉嘴唇,什么也不想說,其實,這表明對方可能是在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此時,對方的上唇會提升,下唇向上,與上唇緊緊地抿在一起,嘴唇變薄,如同拉伸的直線。

因此,在日常交際中,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他人的細微表情,就能推斷出對方是否處于憤怒的情緒中,從而小心應對。否則,對方已經心生怒火了,我們還絲毫不知情,火上澆油,那只會對我們的社交造成負面的影響。

驚訝時的真實表現

【心理學故事】

最近,梁惠的男友因為工作原因去外地出差一個月,而在這段時間里,正好有一天是梁惠的生日。之前,男友就曾抱歉地表示,到時候可能無法陪她過生日,但一定會給她送個特別的生日禮物。當時梁惠聽了,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可想到男友也是為了工作,為了他們的將來,內心就稍微好受點。

在梁惠生日的當天,她百無聊賴地窩在沙發中發呆,雖然收到不少朋友的祝福和禮物,但沒有男友在身邊,她還是感到有些孤單和失落,連平時喜歡看的電影也提不起興致看。正當她在冷清的房間中發呆時,男友打來電話。電話剛剛接通,那端就傳來男友的聲音:“親愛的,生日快樂!”梁惠聽了,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沮喪地說:“一點都不快樂,你又不在我身邊。”

此時,男友似乎也受到梁惠情緒的影響,嘆著氣說:“我也想在你身邊陪你過生日啊,可是工作讓我無法分身去陪你。”男友頓了一下,接著說:“別不高興了,我給你快遞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你應該馬上就收到了,再等幾分鐘就到了。”梁惠依然興致不高:“什么特別的禮物啊?”男友故意賣關子回答道:“等你收到就知道了。”

正當他們還在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天時,門鈴響了,男友似乎也在電話那端聽到了,急忙說:“門鈴響了吧,你快去開門吧,可能是我快遞給你的禮物到了。”梁惠只好從沙發中爬起來,一邊接著電話,一邊去開門。當打開門的瞬間,她瞳孔擴大、眉毛上揚、嘴巴微微張開,臉上露出了微笑:“你怎么回來了啊?”

只見男友正站在門口,一只手拿著手機,一只手捧著花,俏皮地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祝你生日快樂!”此時的梁惠像個孩子似的,立刻撲到男友的懷中,高興地說:“當然驚喜,當然意外了,原來‘特別禮物’就是你啊!”說完,她更加開心地緊緊抱住男友,生怕他跑了似的。

【心理學家分析】

驚訝有驚奇、驚異之意,動物與人類都有這樣的表情。對于動物來說,當它們一旦感受到任何風吹草動時,就會立刻通過敏銳的感官來進行綜合判斷,試圖搞清楚所處的環境是否存在危機。此時,它們往往會停止一切活動,將頭部抬高(因為動物大部分的感受器官都集中在頭部),用眼睛、鼻子、耳朵等器官來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偵察:附近有沒有危險、它們距離自己有多遠、自己是跑還是對抗……

而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一秒鐘內得出大概的判斷結果,否則可能會危及生命。為何反應的時間如此短暫呢?因為一秒的時間足可以讓獵豹逼近35米。所以,如果驚訝的時間過長,后果可想而知。

而人類同樣也有這種本能的反應,當感受到意外的刺激時,會停下所有的動作,將身體的感覺器官充分地激活,以接收盡可能多的信息,從而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心理學家表示,產生驚訝情緒的刺激源比較簡單,即個人預料不到的意外變化。但能夠引發明顯表情變化的刺激源,往往是個人所關心的事情,因此,刺激的力度比較大。比如,喜從天降和飛來橫禍在第一時間都會引發相同的驚訝表情,隨后才會發展成為驚喜或驚恐。

一般來說,驚訝的表情會呈現出:額肌收縮,眉毛向上大幅度地提升,如果是年齡比較大的人,其前額則會產生水平的皺紋,而年紀比較小的人,前額則較為平坦,沒有皺紋;上瞼肌大幅度地提升,眼睛睜大;嘴巴會不由自主地張開,并快速地吸氣。

如果遇到意外之喜,既有驚訝情緒的存在,同時,還會面露笑容,即眉梢上揚,嘴巴輕微張開。比如,上文中的梁惠本以為男友不會回來陪她過生日,卻不曾想,男友為她制造了一份驚喜,所以她驚喜的表情展露無遺:瞳孔擴大、眉毛上揚、嘴巴微微張開,臉上露出了微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他人的驚訝表情,而在那些面孔上所呈現出來的表情都是相同的:眼睛睜大,眉毛抬高,似乎表示難以置信。心理學家分析,人們之所以會睜大眼睛是為了看得更清楚,以獲得盡可能多的視覺信息,幫助個人判斷刺激源的性質和潛在的影響。而眉毛抬高,則是一種附屬的結果,是為了睜大眼睛而調動額肌,從而讓眉毛大幅度地提升。

比如,玥玥的公司最近新來一位部門經理,當新來的部門經理走進辦公室時,玥玥驚訝地睜大了眼睛,眉毛抬高。原來那位部門經理竟然是她的大學學長,而且她曾偷偷地暗戀過他好長一段時間。

另外,驚訝情緒與其他不同的情緒會有一些組合。在此,我們就來看看心理學家是如何為我們歸納的:

驚訝轉為厭惡

心理學家表示,驚訝與厭惡可以組合成一個整體的表情。如果我們發現對方的上眼瞼明顯地提高,而且虹膜露出很多,則表明對方有驚訝的情緒。而厭惡的表情則會呈現為:皺眉、比較深的鼻唇溝。當這種表情加入驚訝表情中,就會出現驚訝與厭惡表情的組合。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表情是比較細微的,往往不是很明顯,如果不仔細觀察,是很難發現的。

驚訝轉為悲傷

心理學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不慎闖了禍或是聽聞不好的消息,就會從驚訝的表情轉為悲傷。此時的表情往往會呈現為:眉毛下拉,但眼睛睜得很大,這是驚訝的表情;眉毛下拉,嘴角向下撇,則是悲傷的表情。

比如,曉蓉剛剛買了一款新推出的智能手機,價格非常昂貴,她一直視為寶貝似的,相當愛惜。可一天她下公交車時,手機突然從手中滑落,掉在了地上,手機屏幕摔出了一道裂紋。在這一瞬間,只見曉蓉由原來的眉毛下拉、眼睛睜大,轉為眼神中充滿了哀傷,嘴角向下撇。

驚訝轉為憤怒

心理學家分析,驚訝的表情往往會呈現出:瞪大眼睛,虹膜幾乎全部露出來。但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其中也有憤怒的表情:雙眉往下壓,上眼瞼提升。如果看到他人露出這種表情,對方可能會說一句:“你說什么?”

在人際交往中,雖然驚訝的表情呈現的時間比較短,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還是會從這一閃而過的表情中發現對方的真實情緒。所以,不管他人的表情如何細微,只要用心觀察,都能看出很多端倪。

如何分辨真假笑容

【心理學故事】

周祥是一名市場銷售人員,經常要到外面去尋找客戶,所以他總是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久而久之,周祥很容易從他人的笑容中分辨出對方是否有意購買產品。

有一天,當他在一棟寫字樓前推銷公司的產品時,一位女士正好路過他的攤位。于是,周祥熱情地迎上去,對那位女士說:“不好意思,能打擾您兩分鐘嗎?”對方的嘴角動了一下,露出一絲微笑,并且眼中閃著光,雖然沒有說話,但腳步停了下來。周祥見此狀,立刻開始向她推銷產品。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位女士的眼睛不再有光,只剩下嘴角機械的笑容,而且不時地看著手腕上的表。周祥見此狀,便立刻結束了推銷,對她說道:“您可能比較趕時間吧,我就不打擾您了。這是我的名片以及產品宣傳手冊,你可以先做一下了解。有需要您可以隨時聯系我,到時候我再詳細地為您介紹。”

說完,他將自己的名片以及產品手冊遞了過去,并送給對方一些小禮品。那位女士禮貌地接了過去,并說了聲“抱歉,今天時間比較趕,謝謝你的禮品”,然后匆匆地離開了。后來,當周祥周末在那里做推銷時,那位女士再次前來光顧,并讓周祥為自己詳細介紹一下,最終買下了一套產品。

而最近,周祥在某商業區推銷時卻遇到一些不禮貌的顧客。當他在推銷時,有幾個年輕人朝他走來。于是,周祥熱情地上前介紹自己的商品。可對方雖然面帶微笑,但眼珠卻斜向一邊,嘴角也稍微有點歪斜。周祥見此狀,知道對方的笑容有很強的蔑視意味,很瞧不起自己,但他依然不失禮貌地對他們說:“不好意思,打擾了。”然后轉身向其他人繼續推銷。

【心理學家分析】

在人際交往中,笑容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表情。笑容有多種類型,有的人會開心地笑,有的人則會無奈地笑,還有的人會冷冷地笑,不同的笑容背后隱藏著不同的含義。有心理學家表示,很多人笑的時候其實內心并不是單純的喜悅,比如,看到朋友或是同事出糗時,會笑得合不攏嘴,或是看到不喜歡的人遇到倒霉的事情時,則會暗暗地偷笑,這是一種不懷好意的笑,具有諷刺的意味和攻擊性。那么,如何分辨真真假假的笑容呢?

首先,看笑的夸張程度。心理學家表示,如果是“哈哈”大笑,往往是發自內心的,因為這種豪放而又肆意的笑有損自己的形象,但當事人卻發出如此爽朗的笑聲,則表明對方是真情流露。另外,發出這種笑聲表明此人的身體狀況不錯,而且有良好的心態。

不過,這種笑聲往往具有一種壓迫感。比如,當兩個人在一起時,說起好笑的事情,能夠“哈哈”大笑的人往往是地位比較優越的人,他會不顧及對方的看法,而心理上處于劣勢的人則不會那么放肆。對方笑的動作比較小,臉有些發紅,這表示此人的內心已經產生興奮感,卻在壓制自己的情感。

當人感覺事情沒那么好笑或是情緒不佳時,往往會發出“呵呵”的笑聲,以此敷衍了事。很多人在心浮氣躁或是感到疲憊時也會這樣笑。此時,他們的笑容動作幅度比較小,幾乎看不到肌肉的抽動。

經過研究證明,當人的內心產生喜悅感時,會自然地發出笑聲,此時當事人的嘴角會上翹,眼睛瞇起,面部的顴骨主肌和環繞眼睛的眼輪匝肌同時收縮。心理學家表示,這種笑容是真情流露的,不受大腦意識的支配。因此,當人處于心情愉悅的狀態時,嘴角會反射性地翹起,眼睛會變小,眼角產生皺紋,眉毛也會稍微傾斜。

如果是假笑,只會嘴角上提,而眼輪匝肌則不會發生收縮,其動作較為夸張,面部肌肉會強烈地收縮,整個臉擠成一團,眼睛也會瞇起來,但這些都是假象。心理學家分析,假笑是因為情感的缺乏。因為缺乏情感,所以人們在發笑時神情有些茫然,雖然嘴角上揚,但呈現出一副愉快的病態假象,意思好像是說“這并不是我的真實感受”。

另外,假笑保持的時間特別長,如同戴著一副面具似的。一般來說,真實的笑容持續的時間大概在三到四秒,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感情的強烈程度。而假笑就像是在聚會后仍然不愿離去的客人,讓人感到很別扭。

除此之外,人在假笑時面部兩邊的表情往往會呈現些許的不對稱。如果是習慣用右手的人,假笑時左邊的嘴角會挑得更高一些;而如果是習慣用左手的人,假笑時右邊的嘴角則會挑得更高一些。

其實,識別謊言最為關鍵的一條線索就是假笑。心理學家表示,說謊的人很少會表現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更多的是在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當人假笑并提高說話聲調時往往表明對方在說謊。

那么,除了真假笑容外,還有哪些笑容能夠反映出人們的內心狀態和情緒變化呢?在此,心理學家為我們總結了一下:

苦笑

一般來說,苦笑的面部表情特征是嘴巴緊閉,面部肌肉會出現輕微的痙攣。心理學家分析,當人出現這種笑容時,表明對方的心情比較低落而勉強地發出笑容。雖然心情不好,卻表現出一張難看的笑臉,就像是自嘲。

比如,王敏周末在家打掃房間時,5歲的兒子一直跑來跑去,問她要不要幫忙。于是,王敏讓他將自己的玩具整理好。后來,王敏接到快遞員的電話便下樓去取,叮囑兒子在家乖乖整理玩具。可是,當她回來時卻發現,兒子竟然將早上的碗筷洗了,正當她感到非常欣慰時,卻發現水槽邊還放著電腦鍵盤和電視遙控器。頓時,她不由地苦笑了一下,但依然表揚兒子:“做得不錯。”

傻笑

心理學家分析,這種笑容大多是在人們看喜劇或是看笑話時會露出的笑容。這種笑容往往難以控制,不需要任何刺激就會出現,而且不帶任何情緒色彩。一般來說,這種表情往往給人一種呆萌之感,看上去很可愛。比如,雷鳴看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得入迷的女兒,不時地發出傻笑聲,樣子非常可愛,禁不住走過去摸著女兒的頭,愛憐地說:“我的傻女兒。”

冷笑

心理學家分析,冷笑并非是發自內心的笑,往往是對他人的觀點表示不贊同或是不屑時的表情。有時候,人們露出這種笑容時還會伴有其他肢體動作。

比如,章律師是律師界有名的律師,可最近他接到的一個案子相當棘手,沒有確鑿的證據幫助自己的當事人。辯方律師很清楚這個情況,所以當他們在法庭相見時,辯方律師的眼珠傾斜到一邊,嘴角微微歪斜,冷笑道:“章律師,你有信心打贏這場官司嗎?”

齜著牙笑

心理學家分析,齜著牙笑是一種典型的假笑。當他人露出這樣的笑容,并說出“不要為此擔心”或是“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等話時,這表明他們的內心想法與其所說的正好相反。

笑容柔和平淡

心理學家分析,當看到他人露出柔和平淡的笑容,并且表現出關切的眼神時,雖然他們沒有對我們大加夸獎,但其內心是為我們感到高興的。比如,當肖海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時,親朋好友都給予其熱烈的贊揚,但他的父親卻在一邊露出柔和而平淡的笑容。肖海見此狀,心里產生暖意,他知道不善言談的父親也為自己感到高興,父親是相當關心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那柔和平淡的笑容中。

歪臉笑

歪臉笑是指一個人在笑時臉部扭曲,兩邊的臉不對稱。常見的歪臉笑包括嘴角和眉毛揚起,而臉頰兩邊的顴骨肌收縮,臉頰的一邊出現微笑的表情,另一邊嘴角向下,眉頭緊鎖,表現出不悅。此時,兩邊臉呈現出一陰一陽的反差。

對此,心理學家分析,這是因為人們在控制自己意識的過程中,一邊臉被成功地調動了起來,出現了假笑的表情,而另一邊的臉則是內心情緒的真實反映。這種表情通常會在西方的電影中看到,它代表諷刺、排斥之意。

臉色變化暴露內心秘密

【心理學故事】

周末,馬麗想讓男友彭宇陪她逛街。于是,她打電話給男友說了這件事,可彭宇聽后,在電話那端“抱怨”道:“你怎么不提前說呢?昨天好哥們董浩已經和我約好今天要去釣魚的,真是太不湊巧了。”馬麗知道董浩是男友的多年好友,關系很鐵,心想既然人家已經有約在先,自己就找閨密去逛街吧。于是,她對男友說:“那你們好好玩吧,我再找其他人。”

可不承想,當馬麗與閨密逛街時,卻在路上碰到了董浩。于是,馬麗與他打完招呼后,不解地問道:“你昨天不是和彭宇約好了今天去釣魚嗎?怎么現在還在街上溜達呢?”董浩一臉驚訝,停頓了幾秒鐘,對馬麗說:“是啊,是啊,我昨天就和他約好了去釣魚的,可臨出門時,卻發現還少了一些漁具,所以我到街上看看有沒有賣那種漁具的。”

說完這話,董浩低著頭,臉變得有些紅。馬麗見此狀,猜想董浩可能在替自己男友圓謊,于是,她故意詐他說:“彭宇家中不是有齊全的漁具嗎?你直接用他的就行。”董浩立刻接話說:“是啊,是啊,那我不買了,直接用他的就行。”說完后,他的臉變得更紅了。

這時,馬麗斷定董浩在為男友圓謊,因為男友家中的漁具早就壞了,一直說去買都沒買。董浩如果沒有和自己的男友約好去釣魚,根本就不知道這種情況。

為了不當場揭穿男友,也為了給董浩留面子,馬麗便不再說什么,和董浩告別之后,她去了男友家。進門之后,馬麗才發現,原來男友不愿陪自己逛街的原因是躲在家中玩游戲,這讓她很生氣。

彭宇見到馬麗,臉色有些發白,緊張地說:“你怎么突然來我這了,怎么不事先打個電話呢?”馬麗聽了,氣得滿臉通紅,質問道:“你怎么撒謊騙我呢?你不是說去和董浩釣魚了嗎?原來是躲在家中偷偷玩游戲。”男友自知理虧,只好連忙向馬麗道歉道:“別生氣了,都是我不好,不應該撒謊,下次一定陪你去逛街。”

【心理學家分析】

中醫認為:“有諸于內,必形于外。”當人的內在出現病變時,必然會在體表反映出來,而面色就是體表的反映之一。同時,臉色也能夠反映出人們的內心活動和情緒變化。心理學家表示,與人交往,要想知道對方在想什么,就要學會觀察對方的臉色變化,因為一個人的臉色是難以隱藏的,而且這種變化維持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通過仔細觀察他人的臉色,就能看穿對方的內心。

人的臉部是內心活動和個性特征的顯示器。在面部上,我們很容易識別出膽怯、不滿、憎恨等情緒。比如,臉紅是代表情緒變化的最為常見的一種表情。心理學家表示,一般情況下,臉紅往往表示當事人產生了害羞、激動、興奮、憤怒等情緒。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的臉色變化來推斷其內心活動。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臉紅是受大腦神經控制的,而人的視覺、聽覺、嗅覺神經中樞都集中在大腦個別區域。通常來說,當人們看到或是聽到讓自己感到害羞、激動、憤怒的事情時,眼睛和耳朵就會將這些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皮層,大腦在受到刺激后會立即做出相應的反應,分泌出腎上腺素,而腎上腺素則會導致身體的血液更多地集中在面部,因此,人的臉就會變得通紅。

不過,在不同的環境中,不同的情緒所產生的臉紅現象也有細微的差別。對此,心理學家建議,想要準確地分析他人臉色的真實原因,還要根據具體的環境而定。比如,當我們第一次與人見面或是剛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由于所處的環境不熟悉或是參加比較重要的活動,我們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焦慮或是激動的情緒。這種情緒往往會導致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從而導致人的心跳加快,血液集中在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結果出現臉紅的表情。

另外,當我們遇到尷尬的事情時也會不自覺地臉紅,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是因為緊張而導致的。除了臉紅之外,還會伴隨著其他表情變化,例如臉上出汗等情況。

比如,小美在逛商場時,突然感覺肚子有些痛,于是她急忙去找洗手間。可是,由于她過于心急,也沒有抬頭仔細看,直接跑進旁邊的一個衛生間中。不承想,迎面卻走來兩個男生,這讓小美頓時很尷尬,臉紅不已,而且臉上還冒出密密的細汗。

如果人們因為害羞而臉紅,往往會雙頰微紅;當處于憤怒的情緒中,則是滿臉通紅,同時還會出現咬牙切齒的動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人說謊時也會臉紅。心理學家表示,人們在說謊時之所以會臉紅,是因為道德底線在發揮作用。當人說謊時,心理上往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心中的道德底線也會發出“警告”,提醒自己不能做出欺騙他人的行為。因此,當人因為說謊而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愧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臉紅。而臉紅則會導致說謊者因為心理緊張而難以繼續說謊或是通過繼續說謊來掩飾內心的緊張。可由于他們的情緒處于緊張波動當中,所以,可能會被對方識破。比如,上文中的董浩在說謊時臉色變得通紅,當馬麗故意詐他時,他的臉色變得更紅了。

那么,除了臉色變紅之外,還有哪些臉色變化能夠暴露一個人的內心秘密呢?在此,我們就來看看心理學家是如何為我們歸納的:

臉色灰白

心理學家分析,與人交談時,當發現對方的臉色變得灰白時,則表明對方的情緒處于比較低落或是郁悶的狀態中。比如,當珊珊問同桌這次期末考試考得怎么樣時,只見他臉色灰白,眼睛無光。珊珊見此狀,猜測對方可能沒有考好,所以心情比較低落,便立刻轉移了話題。

臉色發青

心理學家分析,當發現一個人臉色發青時,表明他可能因對別人感到不滿而即將發怒。比如,當袁偉正在排隊買東西時,突然,兩個女生說說笑笑地走了過來,并直接插到了袁偉的前面,這讓袁偉很無語,臉色發青,但沒有說什么。

臉色在紅色、青色之間不停變換

心理學家分析,當一個人的臉色在紅色、青色之間不停地變換,甚至還有些蒼白時,則表明對方的情緒正處于極度的氣憤中。比如,姜東非常愛玩游戲,常常因為玩游戲而不做作業,而且每次考試排名都是倒數。對此,他的媽媽很生氣。有一次,姜東因為玩游戲竟然兩天都沒回家,他的媽媽在網吧找到他時非常氣憤,只見媽媽的臉色在紅色、青色之間不停變換,而且還有些蒼白。這讓姜東看了,不免有些害怕,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媽媽如此氣憤。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想要了解他人的內心活動和情緒變化,不妨仔細觀察對方的臉色變化,從而洞悉對方的心理狀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晋州市| 大悟县| 邮箱| 广灵县| 饶阳县| 朔州市| 阿克陶县| 建始县| 囊谦县| 义马市| 天镇县| 兴和县| 新兴县| 鞍山市| 松桃| 红安县| 塔河县| 大新县| 祁东县| 芮城县| 阳朔县| 吴旗县| 四会市| 合水县| 深水埗区| 当阳市| 永丰县| 万安县| 玛纳斯县| 宽城| 饶平县| 佛教| 壤塘县| 广灵县| 清原| 保靖县| 京山县| 华池县| 睢宁县|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