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發現自我,完善自我

一個小男孩在與父母一同出游的時候,看到了一棵大樹。小男孩便圍著它轉了起來,這邊看看,那邊瞧瞧。一開始父母認為他在玩耍,但后來卻聽到他嘴里不斷地嘀咕著:“像天鵝!”“像扇子!”“哇,又變了,現在像小鹿了!”后來,這個孩子成了一名出色的盆景園藝師。

在情商理論中,潛在的自我總是會以某種方式呈現出來,而發現了潛在的自我,便發現了自己內在的情緒變化。認識并掌握了自己的情緒,便能夠主導自己的人生。

與低情商者相比,高情商者是自我覺知型的人,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能夠對自我情緒狀態進行認知、體察與監控。他們的注意力不會因為外界或者自身的情緒干擾而迷失,或者產生過度的反應,這使他們可以在情緒紛擾中保持中立與自省的能力,同時也使他們的人生比一般人多了一些改變與重新選擇的機會。

萊恩·比奇利在7歲時,她的母親過世。在此后不久,比奇利才發現,原來自己是被領養的孩子。此時她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養母去世的悲痛感,還有被生母遺棄的失落感。為了遠離這種失落感,她立志成為世界沖浪冠軍,以向世界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

在22歲那年,她終于達成了目標,成為世界冠軍。此后,她又七次刷新了女子沖浪比賽的紀錄。這使她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女性沖浪選手。

一般人在遭遇了連連打擊,特別是被生母遺棄這樣的事情后,往往會陷入憤怒之中。“我在憤怒面前不能自已了!”有人會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情緒。在這種場景中,有兩個“我”存在:一個是身臨其境、怒火中燒的我,一個是旁觀的我。“旁觀的我”以局外人的方式來觀察自己、評價自己的情緒,但是,這種“旁觀的我”往往是高情商者特有的。他們能夠與“身臨其境的我”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也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那個潛在的“我”與自我真實的情緒。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一個人開車的風格往往能夠表現出真正的自我:一個在辦公室中溫文懦弱的人,或許在開車時會表現得狂暴好勝、喜歡與人在車流中展開危險的追逐,后者恰恰是個人在人生中受壓抑的自我。

現代自我概念開創者威廉·詹姆斯認為:“一個人的自我,是他能夠稱作是他的所有關系的總和。”這種“自我”不僅包括了人的身體、心智能力,同時還包括了人的衣服、房子、妻子、孩子、祖先、朋友、同事以及他的銀行賬戶。所有的這些都會給我們帶來同樣的情感:若它們增加、繁榮,我們就會感覺自己是人生的贏家;若它們縮減、消失,我們便有可能一蹶不振。我們對每樣事物的感覺程度或許不同,但對這些東西感覺的方式大體一致。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為何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卡奴、購物狂會出現:只有在這個時代里,低情商者的自我才有機會在外界的影響下,膨脹到無法抑制的程度,人們總是期望通過不斷地占有與增加來獲得滿足感。

如果你花了大價錢為自己購買了一件名牌的T恤,并進入了教室,你很可能會這樣想:“今天肯定會有超過一半的同學注意到我的這件昂貴的T恤!我穿上它變帥/變漂亮了這么多。”但事實上,心理學家們經過調查發現,只有不到20%的人會注意到這一點——我們總是高估周圍的人對我們外表與行為的關注度。我們習慣于對自己過分關注,并以為他人也會如此關注,而這種認為“我是人群中的焦點”的錯覺,往往會造成一系列的偏激反應。

這種錯覺產生于“我”與“他人”的意識覺醒時:剛出生的嬰兒分不清自己與外界,而當他們漸漸地在成長中感受到他人與自己的不同時,他們才會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他人,而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就像社會心理學家喬治·赫伯特·米德所描述的那樣:當我們能夠想象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時,我們的自我便出現了。當我們進而修正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我們所知覺到的他人的期望時,我們便成了社會人。成熟,便是這樣一個從以自我為中心,不斷地社會化的過程:高情商者開始體諒他人的存在,而低情商者卻會始終將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他們誤以為自己是最重要的,別人就應該注意到自己、應該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

還有一種代表性的證明是:有些人習慣高估他人對自己的了解,比如,你肯定聽過這樣的對話:“把那個給我!”“那個是什么?”“就是那個!哎呀,那個嘛!”還有一些人會高估自己在人群中的醒目程度,當你打電話問他在哪里時,他從來不會告訴你明確的地標,而是將自己當成地標,認為所有人都應該看到他:“我就在這兒!你怎么還沒看到?我在這兒!”

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是要面對、扮演很多角色:你可能是孩子的父親,同時又是父親的兒子;你可能是妻子的丈夫,同時又是哥哥、弟弟等。面對不同的對象,你需要將自己放在不同的角色中,比如,面對長輩你要表現出恭敬,但在小輩面前,你又需要表現出身為長輩的威嚴。

如果你使用一種既定的行為與態度,來表現不同的社會角色的話,你的人生肯定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這種角色效應也同樣存在,一個階段結束,我們就必須要從扮演的角色中抽離出去:讀書期間,你的主要角色是學生,但工作以后,你就必須要以“社會人”的角色來要求自己。

每一個角色都有其固定的社會衡量標準:當你能夠用這些標準來觀察自己,同時將自己在每一時期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對比時,你就會發現自己在某一階段的表現如何、在某一角色中的表現如何。

我們需要了解的另一個事實是:自我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中,你可能會為昨天的選擇而懊悔,也可能在憤怒中一時無法控制自我,這些都是自我變化、發展的表現。而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過程。當你能夠接受這種改變,并依據于不同時期的改變來創造自我、完善自我時,你的情商也會逐漸得到提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江都市| 郑州市| 兖州市| 若羌县| 深泽县| 冕宁县| 辽阳市| 普洱| 临泉县| 梅州市| 罗江县| 东阳市| 永仁县| 沧源| 昌邑市| 东海县| 雷山县| 营口市| 连江县| 青海省| 巍山| 革吉县| 竹北市| 潼关县| 剑川县| 临澧县| 曲沃县| 牡丹江市| 竹山县| 甘肃省| 富民县| 呼和浩特市| 万安县| 阿拉善右旗| 永新县| 灵台县| 兰坪| 南溪县| 英吉沙县| 昭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