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有效的遠程
- 戰爭召喚無限
- 仙有星
- 3173字
- 2019-10-09 12:45:06
弓箭手造成的殺傷,對于眾人來說,都看在眼里。
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三波箭雨,只是干掉了幾十個人,要知道那可是上千只箭矢。
就算是捆在一起砸人的話,也能夠砸死不少人了。
更何況是拆成弓箭拋射,按照常理來講,即使他們手上都持有盾牌,但是造成百來個人的傷亡,那是一定的,但是眼前明顯是出乎他們的意料。
他們眼睛都能看清楚,并不是弓箭手他們的精準度不行,正相反,在居高臨下的射箭,他們的準度都有一定的加成。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優勢下面,弓箭取得的成果,才讓他們感到驚訝。
那一些士兵都發揮出了他們水準之上的實力,卻取得這樣的結果,那么原因就只有一個,就是敵人很強。
弓箭手的暫時失利,呼延阮沒有時間放在心上,轉而看向別處。
“弩手,弩車,射擊。”
遼人剛穿過箭雨之后,就迎來新的遠程打擊。
20臺弩車的弓床,被士兵推到了城墻的垛口,雁門關城墻上面的空間狹小,如果將弩車固定住的話,如果敵人攻上城墻的話,那些可以用于防守的弩車,就會成為他們抵擋敵人進攻的障礙。
所以,都被改裝成了裝有小輪,這樣的話在城墻上面就能夠來回移動,而且也不會占據城墻上面有限的空間。
在推上來的時候,弩車已經裝好了大型的箭支,連弓弦都已經上好了,士兵拿著木錘對準了弩車的扳機,用力的砸下去。
那二十只重型的箭支,瞬間被彈射出去,弓弦賦予它們強大的力量,帶來的是絕快的速度。
那一些遼人剛沖破箭雨之后,還沒有反應過來,那20支重型的標槍就已經抵達了。
弩車,本來生為重型的武器,需要對付的大部分都是攻城武器或者是騎兵一類,這樣一類的大型物體。
如果用來對付步兵的話,有一點大炮打蚊子的感覺。
但是如果用在雁門關,這種地勢為坡度的情況下,就有所不同了。
一般的情況下,弩車都是在居高臨下,城墻上面往下射的話,角度都是從45度,或者是30度沒入地表。
平時,雖然殺傷力極大,但是在守城的時候,只能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
畢竟,在人數眾多的情況下,會被弩車點到,可以說概率也很低。
再加上地勢寬廣的話,弩車落空也很有可能。
但是用于在雁門關的防守的話,就略顯的不同,山勢和雁門關的角度,幾乎可以讓弩車成平地射擊讓弩箭飛出去的時候,是平面飛出去的。
命中率和威脅性就不止上升幾成的問題了,而是幾乎翻了好幾倍。
重型的裝備,絕對不是人力所能夠抵抗的,盡管那些遼人精銳,他們已經超越了一般人類的水準,但是說到底他們底子里還是一個人。
四五個戰場經驗豐富遼人老兵,在第一時間察覺到威脅,瞬間抬起盾牌,護住身體,但是這么做的情況也只是枉然而已。
賦予在弩箭上面的巨大力量,極具威力和穿透力。
即使是盾牌,也擋不了片刻。
接觸的那一瞬間,瞬間盾牌就炸開了,呈碎片狀散開。
盾牌的破碎,減緩不了弩箭上面的一絲力量,巨大的力量依然穿透了他們的身體,往身后的另一個人飛去。
巨大的力量,讓躍進的遼軍,毫無抵抗之力。
一根弩箭,想要它停下,起碼得用兩,三條人命才能夠阻止。
戰場上,因為弩車的出現,遼人進攻的勢頭瞬間被打斷,幾乎是弩車的一排騎士,就干掉了200多個人。
只是因為弩車和山勢結合,巨大的動力沒有因為居高臨下的角度問題而沒入地面,而是讓它們完全的宣泄出來才會有如此的效果。
被弩車打中的人,死狀極慘,巨大的力量足以撕開任何的東西。
如果直接被打中頭顱,連感受到任何痛苦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就下地獄去了。
至于那些比較幸運,活下來的,下場就更慘了,弩箭直接貫穿了他們的身體,然后盡頭繼續飛行,直到力量耗盡,然后停下來。
但是這種結果的出現,他們的身體會和別人的身體如同一根燒烤串上面的肉塊一樣。
被釘在粗長的弩箭上,然后感受到身體短暫的痛苦,不斷的哀嚎。
而且這還只是遠程攻擊的一部分而已,弩手,宋朝制作弓弩的水準,可以說是在古代歷代朝代之中最強大的一個。
根據歷史記載,弓箭系列,射程最遠,而且威力最強的神臂弓,就是宋朝的尖端武器,和唐代的陌刀,并列為冷兵器時代的巔峰。
不過北宋時期,制作弓弩的工藝還沒有到達歷史的巔峰,但是在城墻上面的那些弩手,手上的那些巨大弓形。
可以看得出來離巔峰估計還差一部分距離而已。
同樣,獲得了地理方面的優勢,弓弩也同樣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
在剛經過弩車的洗禮之后,又迎來新的遠程攻擊。
比起角度刁鉆的弓箭而言,弩箭,平面射擊的話,穿透力是很難回避的。
抬手舉起來的盾牌,幾乎沒有辦法回避掉,弩箭賦予的強大穿透力。
飛如蝗蟲的弩箭,穿透了防御之后,又射殺了不少敵人。
看到連續兩波遠程攻擊都有效,呼延阮松了一口氣,繼續下令射擊。
但是,那一些進攻的遼人,并沒有被遠程造成的殺傷所影響到他們的腳步,倒下的人在不斷的哀嚎,但是沒有受傷的人依舊舉著盾牌,向前邁進。
弩的裝填過程比較麻煩,需要把弓弦固定的扳機上面,然后才能夠上弩箭,而且越是威力強大的弓弩,裝填的過程就越是麻煩,有時候還需要手腳并用,甚至是兩人配合才能夠完成裝填的工作。
這一個,也是導致常態的弓箭還沒有被弓弩淘汰,出局的原因。
比起弩裝填工作麻煩,弓的話,就沒有那么麻煩了,完成一次射箭,快的話一秒就能夠完成。
不過,兩者只能說是各有優劣而已。
弓的制作工藝比較簡單,但是上手的難度比較大,射箭很容易,但是射得好,射得準就很難了。
沒有經過四五年的訓練的話,基本很難達到一定的水準。
短一點的突擊訓練的話,最起碼也要有兩三個月以上。
相反,弩的話,雖然制作工藝很難,裝填的過程也比較復雜。
但是上手的話非常容易,基本來說只要是裝填好的弩,放在任何一個小孩手里,都能夠對成年人有巨大的威脅。
不過考慮到兩者的缺點和優點,基本來說,兩種遠程武器都不會單獨的出現在戰場上,都是在互相的配合。
弩車和弩手再重新裝填弩箭的時間,弓箭手就不斷的拋射弓箭壓著敵人的腳步。
雖然那些遼人,不知為何,對弓箭非常的敏感,每一次面對弓箭的時候,都會找到最合適的角度抵御弓箭,讓弓箭從高空落下來的穿透力完全發揮不出來。
這才讓,戰場上有數的主力(弓箭手)瞬間變成了壓制敵人的輔助。
但是盡管弩和弩車對遼人起到了一定的殺傷,但是依然沒有辦法抵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舉著盾牌,抬著簡陋的云梯,依然在一步一步的靠近雁門關。
任由呼延阮指揮士兵攻擊,但是那些遼人始終,非常頑強的在一步一步的前進。
即使是死傷已經快占據了兩層士卒,但是那些前進的遼人似乎完全不為之所動,依然在默默的去前進。
“開場都要打的這么猛嗎?”
楊成景一開始還以為,只不過是天選的兵種混合其普通的士兵進攻而已,但是現在看來在猛烈的反擊下面,都保持著整齊的隊形。
很明顯,那3000多號人全部都是兵種,而且,還可能是已經下達了死命令的。
要知道兵種,他們也不是機器人,都會有思考,有想法。
當遇到如此猛烈的反擊,他們也會考慮,是否這么做會值得。
但是眼前毫不猶豫的進攻,很明顯,他們是在一往無前的進攻,一步都不會后退。
這么做的話,楊成景很難理解。
戰爭才剛剛開場,如果理所應當的開場的話,應該是雙方進行一輪試探之后才進入主題。
但是,眼前明顯是遼人,直接上來就是奔著破城而來的,拿出的力量很明顯,是要一口氣剛到雁門關的城墻。
開場就玩這么大,一點都不符合常理。
兵種雖然說限制的話沒有那么大,只要兵種犧牲之后,過完一天的時間,又能夠進行兵種融合,對他們來說,兵種可以說是可再生的資源。
但是很少人會這么做,畢竟,兵種在不斷的犧牲,在兵種融合的時候,他們會越來越弱。
如果是在楊成景這邊的話,他就能夠清楚的看到數據。
每一次兵種融合,都會消磨掉他們的軍魂,也許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水準,幾乎可以比擬禁衛軍,但是隨著幾次兵種融合之后,他們只能算得上普通的精銳。
這對他們來說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楊成景才不理解,他們花費這么大的代價,在第一天就展開如此猛烈的進攻的話,實在是讓他難以理解。
如果是楊成景的話,絕對會讓普通的士兵消磨掉雁門關的精力之后,在突然用精銳代替普通的士兵,強行突他一波。
運氣好的話,在雁門關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直接將雁門關給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