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分鐘讀懂《腸道菌群打造健康腦》
- 利民·鄧
- 435字
- 2021-04-14 13:42:27
炎癥的新理論
炎癥是免疫系統對傷病或感染的反應,是身體在試圖保護自己開始的治療過程。通常急性炎癥的癥狀是:發紅、腫脹、發熱,有時會有機體功能喪失、輕微至極度的疼痛。這些癥狀會在愈合時消退。
當炎癥失控時,它會逐漸破壞身體的健康組織,造成嚴重的疾病。有時候產生的癥狀不太常見,比如疼痛或腫脹,因此很難察覺。但我們可以通過化驗其標志性化學物質驗證。其中一種是化合物TNF-α1,在炎癥中起重要作用。例如,阿茲海默癥患者的炎癥發生在大腦中,可以通過測量腦部的TNF-α水平用來預測認知下降和癡呆的風險。
糖是大多數慢性疾病的罪魁禍首。血液中過量的糖可以與蛋白質和脂肪結合形成可引發炎癥的化合物AGEs2。過量的糖也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引發可能導致2型糖尿病和并發癥。研究表明,對于有遺傳傾向的人,他們可以通過維持健康的血糖水平來抑制這種傾向。
1 TNF-α是一種腫瘤壞死因子,身體出現炎癥時,濃度水平會升高。
2 糖基化終產物,其與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等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