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譯者

金克木,字止默,筆名辛竹,1912年8月14日生于江西,祖籍安徽壽縣。中學一年級就失學。1935年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自學多國語言,開始翻譯和寫作。1938年任香港《立報》國際新聞編輯。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子中學英文教師,同時兼任湖南大學法文講師。1941年先生經緬甸到印度,在加爾各答游學,兼任《印度日報》及一家中文報紙編輯,同時學習印度語和梵語。1943年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鉆研佛學,同時學習梵文和巴利文,走上梵學研究之路。1946年回國,應聘武漢大學哲學系。1948年后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2000年8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臨終遺言:“我是哭著來,笑著走。”

金克木是舉世罕見的奇才。凡是和金克木先生有過接觸的人無不對他的健談、博學、多聞、敏銳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精通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多種外國語言文字。他曾僅靠一部詞典、一本愷撒的《高盧戰記》,就學會了非常復雜的拉丁文。他的日語也很不錯。金克木學貫中西,通曉古今,學術研究涉及諸多領域,他自己在生前也自稱“雜家”。他除了在梵語文學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學、美學、比較文學、翻譯等方面也建樹極高,為中國學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金克木自然科學的素養亦不低。他對天文學有特別的興趣,不僅翻譯過天文學的著作,還發表過天文學的專業文章。20世紀30年代,戴望舒非常欣賞金克木的作品,硬是將當時癡迷天文學的先生從天文學拉回文學。對此,金克木還頗有遺憾,曾在一篇隨筆中悵然道:“離地下越來越近,離天上越來越遠。”數學也一直為他所好,他曾津津有味地鉆研費馬大定理,臨終前寫的一篇文章中還涉及高等數學的問題。先生早年即同數學大家華羅庚很談得來,華先生也是文理兼通。他還曾和著名數學家江澤涵教授在未名湖畔邊散步邊討論拓撲學的問題。他還就具體的數學問題請教過丁石孫先生,并能從丁先生的解釋中判斷出他所擅長的數學研究領域。

知識帶給我們光明,但啟發我們自己睜眼看世界的,是先生積極、開放、熱誠的生命態度,對世界和人生的探究與思考,以及他深峻的智慧。

金先生有一顆童心,對一切新鮮的東西都抱以開放的態度,85歲學習使用電腦寫作和傳稿就是一例。“文革”前他去北大圖書館借書都是拖著小車去拉的,“文革”后體力大不如前,但始終關心國際學術的最新發展。在國內還少有人提及詮釋學和符號學的時候,他已經在撰文介紹,并將它們用于研究中國文化。先生晚年雖出行不便,但他對新思想、新事物,對社會和時代的變革,無不具有深入的了解與思考,對許多社會現象都有深刻絕妙的認識、議論。

現在,我們可以在他的著書里看到這些。金克木先生留下學術專著三十余種,主要有:《梵語文學史》《印度文化論集》《比較文化論集》等。他的詩、文,文筆清秀,寓意深刻,發人深省。有詩集《蝙蝠集》《雨雪集》,小說《舊巢痕》《難忘的影子》,散文隨筆集《天竺舊事》《燕口拾泥》《燕啄春泥》《文化獵疑》《書城獨白》《無文探隱》《文化的解說》《藝術科學舊談》《舊學新知集》《圭筆輯》《長短集》等。翻譯作品《伐致呵利三百詠》《云使》《通俗天文學》《甘地論》《我的童年》《印度古詩選》《莎維德麗》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余干县| 平度市| 象州县| 门头沟区| 平果县| 宁晋县| 汶上县| 赤水市| 南皮县| 都兰县| 玉门市| 滁州市| 庆安县| 大埔区| 南昌市| 安福县| 新乐市| 舞阳县| 林口县| 博罗县| 鄯善县| 和平县| 无棣县| 综艺| 闵行区| 隆子县| 界首市| 久治县| 拜城县| 江城| 界首市| 巴里| 德清县| 东城区| 璧山县| 兴安县| 兴和县| 桐柏县| 衡阳县|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