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活出你的故事——認清自己,追尋生命的意義

第一課 人生自有沉浮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于自己的一份悲傷。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么叫作成功,什么叫作幸福。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歷練

“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李嘉誠

如若問你:“人生的本質是什么?”你可能會說是享樂。非也,是苦難。一位智者曾說:“沒有苦難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在我們的一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么都在變。合家歡聚的,會曲終人散;生死相許的,會勢同水火;位高權重的,會一落千丈;壽比南山的,會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難逃變化,而變化就會帶來痛苦,這才是“人生皆苦”的真諦。

固然人天生是軟弱的,唯其軟弱而猶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所以,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項巨大成就,因為它所顯示的不只是一種個人品質,而是整個人性的高貴與尊嚴。這種尊嚴比任何苦難更有力,是世間任何力量都不能將它剝奪的。所以,千萬不要傷害一個人的尊嚴。

然而,很多時候,人生中的遭遇是沒有安慰也沒有補償的。這時,我們就要學會自我安慰、自我救贖,自己給自己溫暖和力量。實際上,懂得人生皆苦對每個人來講至關重要。假如你一直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為它應該充滿快樂,而一味地蒙蔽自己,以“苦”為“樂”,那只會永遠也離不開痛苦。只有認識痛苦、正視痛苦,才是邁向快樂的第一步。在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受難者如同偉大的創造者一樣,總是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敬仰?!翱嚯y是最好的學校”是成就李嘉誠一生的座右銘。如果他自幼幸福直至今天,那么他或許會成為一位學者、一位教書育人的老師,但絕不會成為富甲天下的華人首富。命運是公平的,歷經苦難將給人以新生,從而有所成就。

李嘉誠的祖先原為中原人氏,因災荒而南遷至福建莆田。后來,因戰火連綿不斷,世祖李明山帶領全家遷至粵東潮州府海陽縣,定居潮州城內北門面線巷。從此,李氏家庭同大批因戰亂而南遷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1940年,日本侵華戰爭波及廣東,寧和而美麗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廢墟。李嘉誠跟隨家人逃往香港,投靠舅父莊靜庵。舅父是香港鐘表業的老行尊——今天說起香港鐘表業,莫不提及莊氏家族的中南鐘表有限公司。

就這樣,一家人風餐露宿,其中辛酸可想而知。到了香港,母親莊碧琴要李嘉誠與其弟弟妹妹叫莊靜庵舅父。舅父做夢也不曾料到,眼前這個額頭高高、瘦骨伶仃的少年日后會做出比他更驚天動地的業績。

然而,禍不單行。1943年,李嘉誠的父親李云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拮據。很多時候,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就是父親能盡快把病養好,讓全家渡過難關。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還有弟妹,一邊拼命地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努力學習,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遺憾的是,李嘉誠的父親終究沒能熬過那年冬天。

從此以后,14歲的李嘉誠不得不眼含熱淚,被迫離開心愛的學校,用他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弟妹妹的重擔,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然而,就是在這般困苦的境況下,李嘉誠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1950年,李嘉誠開始創業,創辦長江塑膠廠,并迅速成為“塑膠花大王”;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在港島北角購入一塊地皮,正式進入房地產業,成為“地產大亨”;1979年,李嘉誠收購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6年,進軍加拿大,購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1995年,長江實業的市值超過420億美元;1999年,長江實業集團稅后盈利達1850億港元;2010年,李嘉誠競購法國電力集團旗下部分英國電網業務;2012年,李嘉誠于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9位,成為亞洲首富;2013年1月10日,美國財經雜志《福布斯》公布李嘉誠財富增至300億美元,繼續穩坐香港首富寶座。

今天,“李嘉誠”這個神奇的名字已是“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他統領著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多家上市公司,業務遍及各行各業,從地產、港口貨運、超級市場、基建、電信、酒店,到保險、水泥、電力、網絡等,形成一個逾萬億資產的跨國企業帝國。而李嘉誠本人也成為叱咤香江、縱橫海外的傳奇人物。

人的一生當中,沒有誰會一帆風順,往往會經歷很多挫折、失敗和痛苦。然而,對于苦難,人們往往把它看作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其實,苦難之所以為苦難,正在于它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

苦難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要看誰的意志更頑強、更堅韌。一個歷經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的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只要你能不被苦難擊倒,你就能成就自己。

現在,很多人活得很累,過得也不快樂。其實,人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遭遇煩惱、痛苦,然而,這一切皆取決于你的內心。人不是戰勝痛苦的強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擔子,無論你是笑著還是哭著,最終都得挑。再不順的生活,微笑著撐過去了,就是勝利。痛苦是人生必須經歷的一堂課,學會接受這些寶貴的苦難,并努力去克服,你終究會成長起來,迎來屬于自己的那片天。

縱然苦難是殘酷的,然而,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沒有安慰也沒有補償的,只能全盤接受。越是面對大苦難,就越要用大尺度來衡量人生的得失。經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才有權利證明,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于同一種能力。

天下事成敗都在自己

“天下事成敗都在自己,勤奮者自然有較大成功的把握,懶惰者必然會面臨種種失敗?!?

——李嘉誠

回首寄居舅父家的往事,李嘉誠曾這樣描繪過自己當時的心態:“小時候,我的家境雖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讀書人。然而,不幸的是,抗日戰爭爆發后,我追隨先父來到香港。在這里,我舉目看到的都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這讓我體會到原來這個世界是這樣的。”

在最初寄居舅父家的日子里,少年時的李嘉誠對舅父莊靜庵是尊敬的、崇拜的。在他的印象里,舅父不像他先父叔伯那樣,總是引經據典大談倫理道德,舅父是個實用主義者,是個不喜清談的搏命猛人。一家人風塵仆仆落腳之后,莊靜庵問了老家的近況,然后介紹香港的現狀。他勸姐夫不要著急,先安心休息,再慢慢找工作。

然而,莊靜庵卻從未提起讓姐夫李云經上他的公司做職員的事,這是李云經夫婦不曾料及的。也許,莊靜庵認為李云經的輩分比他高,所以自己不便對他的人生指手畫腳。也許,莊靜庵是在商言商,絕不讓公司人事與親戚關系攪和在一起。不過,這還是多多少少讓長期生活在傳統倫理氛圍中的李云經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待李嘉誠稍大后,莊靜庵深有感觸地對他說:“香港商場,競爭激烈,不敢松懈懶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萬貫家財,也會輸個一貧如洗?!?

除了舅父這門至親,李嘉誠父母在香港還有不少親友同鄉。但是他們來看望李家一兩次之后便杳無音信。盡管潮州人在異國他鄉以團結互助而著稱,但“幫襯”終歸是有限的,潮籍富翁們無一不是靠自己的勤儉、毅力拼搏出來的。

的確,在當時香港的商業社會,一切都顛倒過來,拜金主義盛行,錢財成為衡量人的價值的唯一標準。沒有人向李云經請教古書上的問題,在家鄉他可是受人尊敬的小學校長,他的淵博學識更是令眾多的財主富商都黯然失色,再也沒有人夸獎兒子嘉誠吟誦詩文的出眾稟賦。一想到這里,李云經心中就會泛出一股失落感。

后來,李云經想明白了:要想在香港生存,就非得融入這個社會不可。于是,他對兒子的教育大有改觀,不再以古代圣賢的言行風范訓子,而是要求嘉誠“學做香港人”。

李云經雖對香港的商業文化格格不入,但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潮汕人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他們不論漂泊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都能與當地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李云經的舉家遷徙,沒有李云經的觀念轉變,就沒有今日的李嘉誠。

但是,讓李云經一家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僅一年時間,戰火就燃及香港。生活原本就很困難,現在就愈加困難了。李云經也因長年勞累、貧困、憂憤,不幸染上肺病。在當時那個年代,肺病可以說是不治之癥,李家也因此籠罩著不祥的陰云。即便如此,李云經還是偷偷省下藥錢,以供兒子日后能繼續學業。1943年冬天,李云經走完坎坷的一生,離開了這個動蕩紛亂的世界。

在李云經臨終時,他也不忘給未成年的李嘉誠留下“貧窮志不移”、“做人須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的遺言。這一年,李嘉誠14歲。李云經雖然在貧窮中辭世,卻給兒子留下了珍貴的精神遺產——如何做人。

盡管舅父表示愿意資助李嘉誠完成中學學業,并且接濟李嘉誠一家,但李嘉誠仍打算中止學業,謀生賺錢,養活家人。舅父未表示異議,他說,自己也是讀完私塾,10歲出頭就遠離家鄉,獨自闖蕩打天下的。

14歲,正是備受父母呵護疼愛、充滿夢幻的年紀。然而,父親辭世,弟妹尚幼,母親又是個懦善的家庭婦女,再加上時局動蕩,世態炎涼,這一切讓李嘉誠早早地明白了一個道理:今后必須靠自己瘦弱的雙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擔。把希望寄托到別人身上,往往是靠不住的。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尋求別人的幫助雖然是人之常情,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別人能幫你一時,但是能幫你一世嗎?一味地期盼得到別人的幫助,會使我們像吸食毒品一樣形成依賴心理。英國著名評論家海斯利特曾說:“低估自己者,必為別人所低估?!?

可是,依賴卻是人性弱點之一。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有著依賴思想,希望在別人身上找到安全感。年幼時,長不大的孩子會事事依賴父母;成家后,一遇到麻煩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問題拋給另一半;工作中,但凡遇到難題,就會把手伸向上司或同事,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人的一生,關鍵時刻還是要靠自己。

尤其是年輕的時候,不要一心只想著追求安全感。要知道,周遭環境從來都不會有絕對的安全感,如果你覺得安全了,很有可能暗藏危機。李嘉誠常說,年輕是我們唯一擁有權利去編織夢想的時光。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你對自己的信心,是你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真正的歸屬感在于你的內心深處,對自己命運的把控,因為你最大的對手永遠都是自己。

做人如此,做企業亦如此。曾國藩曾說,危難之際不要靠別人,只能靠自己。這并非一句空話。在自己企業還沒有做起來之前,與其四處尋求托付,不如加強自身實力。只有自己做強了,才不會有靠別人一說,因為那將是實力與實力的合作,雙方都旗鼓相當,才是尊嚴與雙贏的開始。

絕大多數時候,人都只能靠自己。沒背景,沒遇到伯樂,也沒讀好學校,這些都不礙事。關鍵是,你決心要走哪條路,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準備怎樣告別自己的懶惰。向前走,相信夢想并堅持。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證明自我,找到你想要的尊嚴。

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李嘉誠

香港人常說這樣一句話:“力不到不為財。”就是我們常說的天上從來不會有掉餡餅的事情,若要成功,就得不怕吃苦,會吃苦。在李嘉誠那個年代,很多人都能吃苦,不能吃苦就意味著沒有飯吃??墒?,為什么沒有幾個人能夠成功呢?這是因為李嘉誠在遭遇苦難時,不僅能吃苦,而且會吃苦,他的每一次吃苦都是在為他的“甜”奠基。正如李嘉誠所說:“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處于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父親去世后,李嘉誠不得不輟學就業,先是進入舅舅的手表公司修手表,然后在茶樓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初來乍到的他學到的第一門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每天他總是第一個到公司,又是最后一個離開公司。就這樣,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天生喜歡挑戰和進取的李嘉誠轉而選擇了在五金制造廠以及塑膠帶制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那一年,他17歲。

最初,李嘉誠在五金廠的主要工作是負責白鐵桶的推銷,主要的推銷對象集中于賣日雜貨的店鋪。這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可以用慘烈來形容。李嘉誠琢磨著該如何換一種方式,思來想去,他決定親自為店家送貨上門。沒想到這一招收效良好。這讓他信心大增,從此走上了直銷這條新穎的銷售之路。

人生無非是吃苦與享樂的一生,每個人都有吃苦的時候,也都有享樂的時候,不過,吃苦卻有被迫吃苦與主動吃苦之分?,F實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去完成別人交給自己的任務,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這是被動吃苦;而有的人每天除了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還會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去學習、去做有利于個人發展的事,這是主動吃苦。

不可否認,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想改變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想獲得財富,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過得了這道難關。其中,最關鍵一點就是:不愿意主動吃苦。

然而,主動討點苦吃,往往比被動吃苦要好得多。在同一個社會里,雖然每個人的起步都不相同,但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去努力、拼搏。然而,許許多多的人到最后只能被動地去適應、去融入這個社會,因為他們總是過了今天不想明天,遇到困難畏縮后退,所以他們眼睜睜看著別人取得一次次成功,自己與別人的距離卻越拉越遠。

這個世界,可怕的不是那么多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強很多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那些已經可以不再吃苦但依然從未改變過曾經的工作狀態和習慣的人,才是真正令人佩服的人。李嘉誠曾回憶說:“在最初的20年,我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晚上還要進行自修,加上工廠人手不足,自己要身兼發貨、接單等工作,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用兩個鬧鐘才能清醒起床,可以說這是每天最艱難的時刻?!辈粌H最初20年的李嘉誠如此,現在的李嘉誠依然如此,雖已高齡,但依舊每天6點起床,工作十多個小時,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其實,每個人都是可以吃苦耐勞的。讓我們回想一下,當你一心一意要去完成某項任務,要去達到某個目的時,你都可以不顧一切地去努力,而結果呢,你做到了,并且往往做得很出色。磨難不是一種可怕的瘟疫,而是一個鍛煉、積累實力的階梯。偉人與庸人最本質的區別就在于,偉人能夠在任何環境中主動出擊,去挑戰任何困難,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能吃苦、會吃苦。

一個人如果身體上不怕勞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業上不怕挫折,奮斗中不怕艱險,那么,還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這個世界,可怕的不是那么多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強很多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第二課 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短短幾十年,有人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錢、事業、親人,這些都沒有錯,但是,人活著,應該活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性格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性格才是命運的決定因素。好像一條船,船身很重要,因為機器及其他設備都是依附在這條船里面?!?

——李嘉誠

很多與李嘉誠相識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與他在一起的時間,你很少能感覺到本應屬于華人首富的那種自我。他的言語、目光和笑容,都不免讓人產生疑問:早年經受的戰亂、苦難,以及隨后幾十年的辛苦工作,這些負面影響究竟是被一種怎樣的力量化解,而沒有讓他成為一個性格極端的人?

也許,很多人會說:“是命運。”的確,在很多場合,李嘉誠都曾說過,自己的一生“蒙上天眷顧”。但李嘉誠卻肯定地說:“性格才是命運的決定因素。好像一條船,船身很重要,因為機器及其他設備都是依附在這條船里面?!?

在李嘉誠的記憶中,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大事發生在父親不幸患上肺病那年。從那時起,他就意識到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年紀輕輕就擔負起家庭的生計問題,不僅如此,他還省吃儉用,攢錢買舊書進行自修。今日回想起,他仍承認,這是其一生中最為困難的階段。

做推銷員的時候,對于生性靦腆,常常在陌生人面前顯得較為拘謹、內向的李嘉誠來說,掌握所有關于推銷的技能并非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最初,李嘉誠每次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總是十分緊張。出門前或者在路上,他都會把要說的話想好,準備充足,并且練了又練。事實證明,李嘉誠憑著自己一貫的刻苦努力和堅定信心,很快成了全公司業績出眾的佼佼者。

但是每當日后人們問起他成功的奧秘時,他卻從來不高談闊論,只是堅持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力;二是創新。不可否認,推銷員是個苦差事,需要極具耐心、細心,所以,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熟悉所推銷的產品;同時又必須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能夠讓人們信賴你,還心甘情愿地將自己掙的錢放進你的口袋里?!霸跊]有找到成功的方程式之前,如何減少犯錯、失敗的可能?”這是李嘉誠經常自問的一句話。我們必須承認,李嘉誠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與他不斷挑戰自我大有關系。或許李嘉誠的全部獨特之處,正系于其永遠懂得把握角色變換的時機和方法。

事實上,李嘉誠的商業天資在17歲時已經顯現出來。他那與生俱來的敏銳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似乎早已注定他的人生宿命并非只是做個小職員那么簡單。李嘉誠認為,從事推銷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能讀懂客戶的心理。

很顯然,一個人的成功與其獨特的個性特質是分不開的。性格是一個人看不見的本質,是一個人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勇敢、果斷、懦弱、粗暴等。作家狄更斯說:“一種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古今戰例表明,無數將帥兵戎相見之前,總是要先揣摩對方的性格特點,熟其秉性而制其弱點,在此基礎上謀劃攻守韜略,從而在戰場上穩操勝券。關羽正是因其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以致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導致蜀國大業盡失。而二戰名將艾森豪威爾因其善于協調的能力和寬宏大量的溫和性格,被任命為盟軍統帥,最終指揮軍隊取得諾曼底登陸的偉大勝利。

“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边@句話適用于李嘉誠,也適用于每個想要成就偉業的人。

智商雖然是成功極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更多的還是你的性格。人生如同湍急河流上的一葉扁舟,性格是它唯一的舵手。

它既可帶你抵達光輝的彼岸,也可使你隨波逐流,甚至滑入無底的深淵。

做自己命運的行動英雄

提到成功人士,人們總會說出“幸運”兩個字。但不管人們對成功怎么看,運氣都不是唯一的因素。李嘉誠承認,所謂“時勢造英雄”只是一種謙虛的說法。他曾坦白地說:“我在創業初期,幾乎百分之百不靠運氣,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賺錢。你必須對你的工作、事業有興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如他在長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江商學院十周年慶典時,所作的題為《做自己命運的行動英雄》的演講。

在我眼中,未來跟明天是兩回事,天命和命運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來是自己在一生的各種偶然性中不斷選擇的結果。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驅動力,當你把思維、想象和行動譜成樂章,在科技、人文、商業無限機會中實踐自我;知識、責任感和目標融會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運的藍圖。

……

對于成功的看法,中國人往往會自謙那是幸運而已,絕少有人會說那是由勤奮及有計劃的行動與付出而得來。而李嘉誠認為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靠勤奮工作,不斷奮力而取得的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第三個階段,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掉。

人生如雞蛋一般不斷被打破,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從內打破,那么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于一種重生。

現在很多人常常寄希望于未來,妄想猜測命運會帶給我們什么,結果受著欲望的驅使和折磨,終日憂心忡忡。事實上,當我們認識到活在過去和將來只會錯失真實的現在之后,學會客觀理智地去看待當下發生的事實,制訂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當然,李嘉誠所說的“幸運”其實根本不是“運氣”,而是一種必然結果,是他全身心投入當下,采取果斷、恰當的行動,并且滿足了當下所需的必然結果。對于任何事,光想不做是不行的。一切偉大的行動和思想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要學會主動改變。在你逐漸改變自己的時候,你的舞臺也會發生改變,對于任何人都是這樣的。也許你從事的職業很普通,你認為在這樣的職位上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慢慢地你失去了奮斗的力量,于是,你的人生就在你的虛度中一天天流逝。年輕人應該克制自己的玩心,將全部精力踏踏實實地投入到工作中,并且不能逃避困難,更不能產生懈怠心。

所以,在我們不知道機會何時會降臨時,與其坐等,還不如主動出擊。你想,中國有十幾億人,這么多人又在各種行業里面,在數不盡的公司里面,你想從十幾億人里冒出頭來,又怎么能坐以待斃呢?智者創造機會,強者把握機會,弱者坐等機會。哪怕只是一個小的改變,都有可能給人帶來巨大的收獲。比如,一次面試機會就有可能改變你的命運,讓你徹底把原有的工作性質拋棄,接受新的更高層面的工作環境,人生從此與眾不同。生命不在于活的長短,而在于頓悟的早晚。

未來跟明天是兩回事,天命和命運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來是自己在一生的各種偶然性中不斷選擇的結果。

當生命拋來一顆檸檬

“我認為勤奮是個人成功的要素,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個人所獲得的報酬和成果,與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極大的關系。運氣只是一個小因素,個人的努力才是創造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李嘉誠

沒有人不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成功是大多數人的共同愿望。但是為什么只是少數人心想事成成為成功者,更多的人終其一生也難以做到呢?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完成的《2010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調查報告》中指出:大約有1/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比周圍人窮。值得關注的是,當這些感到自己比別人窮的受訪者在談到為什么窮時,更傾向歸咎于社會大環境因素,如社會制度和社會風氣等;而較少歸咎于個人層面的原因,特別是個人層面可控制的因素,如自己是否努力,是否具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等。此外,該報告還顯示,無論男女、年齡,不管是高收入者還是低收入者,均表現出對于貧窮的較高畏懼,人們對貧窮的畏懼甚至遠超過對情感背叛、友誼和尊嚴的喪失。

在市場經濟的社會里,每個階層的收入都有差異,認為自己比別人窮很正常。但是這么多人把窮的原因歸咎于社會大環境的因素,顯得就有些不正常了。其實,心窮比口袋窮更可怕。

當彼時的李嘉誠陷入戰亂、父親病故、貧窮這三重奏的悲歌之中時,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勇敢地承受這一切磨難,他說:“如果你說我以前困難的情形,我不止是‘負資產’,我什么資產都無?!钡罴握\贏了,贏得干凈徹底。盡管每個人都認為富足的生活,不僅是生活的悠閑方便,還在于擁有某些財富或剩余產品,但是這些財富和產品并不一定得由他親自掌握。歌德說過:“只有那些理解財富的人才能發財。”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盲目追求客觀物質條件,全然不顧內心世界的修養,這無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倘若我們的內心世界乏善可陳,甚至死氣沉沉,那么即使我們住在豪宅里,我們的生活依然一片黯然、毫無生趣可言。美無處不在,但常常近在咫尺就是沒人發現。柏拉圖主義者、哲學家普羅汀對此有著精辟的見解:當你閉上眼睛時,你必定開啟了心靈的窗口。這一點與生俱來,卻鮮有人懂得去享受。

李嘉誠之所以能收獲今天的一切,無不與他充分利用這一內在資源有關?!吧鼟亖硪活w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

在李嘉誠的少年時代,因為要上夜校及到工廠跟單,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而住處每晚12點后便會熄燈,他只好摸黑走樓梯。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一步一步計算,數到一定的數目就知道到了家?!币粋€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讓我們看得到一個十幾歲孩子面對變故、面對苦難時的那份堅持與樂觀的情懷。其實,許多成功的人無不是樂觀主義者。而這種樂觀又來自心中堅守的那份信念,這就好比登山途中,看到山頂的時候,你會覺得腳下的每一步艱辛是值得的。

人生而富裕,或者說,只要我們發揮自己的能力,按大自然的規律做事,就能自然而然地富裕起來。財產是思想的產物。在這種思想游戲中,要求參加者頭腦冷靜、推理正確、反應敏捷、積極樂觀,并且富有耐心。

當我們每個人都能挖掘出內心世界的這筆財富,生活中的一切就會隨之得到改觀;而如果我們沒有發現這一筆財富,那么生活肯定是糟糕透頂。你可以將自己湮沒在巨大的物質財富中,但你會因為不知如何去享受而仍然一貧如洗;你也可能會追求更多的物質財富來企圖彌補這種貧乏,但結果會證明一切全是徒勞。

如此看來,貧乏并非由客觀世界所造成,客觀的物質財富比比皆是。人們的心靈和智慧缺乏素養,才是阻礙他們去享有這些財富的最根本原因。無論我們是腰纏萬貫,還是身無分文,永恒的財富只存在于我們的心里。所以,如果我們迷失了自我,我們將會置身于最可怕的貧窮之中。

逆境和挑戰能激發起生命的力度,我們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朔щy就是贏得機會。

第三課 人因夢想而偉大

每個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遠的夢想,區別在于有沒有能力實現這些夢想。當夢想成真的時候,你是否會在成功的臺階上更知進???當夢境破滅、無力取勝、無力轉敗為勝時,你是否會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鎖里,是否會跌進萬念俱灰、無所期待的沮喪中?

理想的路總為有信念的人準備

“人的一生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夢想,為了實現夢想,要能夠忍受各種委屈和艱辛,義無反顧地為自己的夢想付出行動?!?

——李嘉誠

當一個有志者奮起時,即使經歷再多的波折,承受再多的痛苦,他也不會覺得苦,不會覺得累,因為他是為了夢想而努力。李嘉誠的成功起點就在于信念,是它托起了李嘉誠人生大廈的堅強支柱。

曾國藩曾說:“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各位同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憑著我們的意志,憑著我們的毅力,運用我們的知識、我們的原創力將之融入我們的生命,融入我們承傳的強大文化,使之轉化成為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力量,為我們的民族締造更大的福祉、繁榮、非凡的成就和將來。

這是李嘉誠在汕頭大學校友會成立典禮上引用曾國藩于道光二十二年手書的內容。也許沒有親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實在難以把站在演講臺上的這位高齡的亞洲最富有的人和當年那個貧困孤獨的16歲少年聯系在一起。然而,正是那段最晦暗的時期成就了今日輝煌的李嘉誠。

年僅十幾歲的李嘉誠就立志要為自己、為母親、為弟弟妹妹擺脫貧困的生活而奮斗。在李嘉誠看來,自己作為家中長子,有責任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墒牵敃r香港的經濟環境顯然比現在落后得多,貧困使不少港人三餐不繼,莫說是企求他日顯貴,就是能夠保證溫飽也已是不少人的理想,甚至是夢想。

但是,就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李嘉誠不僅沒有自暴自棄,還毅然決定要開創一番事業。李嘉誠最先從事的是推銷行業,年少有為的他沒過多久就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時的李嘉誠卻選擇辭職。因為在他的心里,一個更大的理想、更大的抱負正升騰著、召喚著他。在經歷了日后幾十年的拓土開疆之后,他終于建立了一個世界級的財富帝國。

回憶起李嘉誠早年隨家人初到香港的日子,除了生活拮據之外,最觸動他的就是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文化如滾滾熱浪一般向他襲來。當他置身在陌生的粵語與疏遠的英語交雜的社會,生存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從心底里油然而生。

對此,作家竇應泰曾經鮮活地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雖然那時香港尚不十分繁華,不過畢竟與廣州大不相同。僅僅古怪的街名就讓他不可理喻了,什么銅鑼灣,什么快活谷、荷里活道,什么旺角和尖沙咀。”“香港那些狹窄街道上的路標幾乎都是英文書寫,而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則是難懂的英文,即便偶爾遇上幾個廣東人,說起話來也都摻雜著難懂的英語?!?

但是,李嘉誠不僅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擊倒,反倒再一次被擊醒。他十分清醒地意識到當時的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受英國人統治多年,英語自然是官方語言,所以,要想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存活下去就必須要掌握英語——這個重要的語言工具和必備的交際能力。為了克服學英語的困難,他不怕被人笑話“水皮”(意思是指英語水平很差),敢于大膽與人交流,還特意找表妹做輔導。

反觀當下,考試失敗了,我們抱怨“為什么上天對我這么不公平”;面試失敗了,我們抱怨“為什么上天對我這么不公平”;戀愛失敗了,我們又抱怨“為什么上天對我這么不公平”……“為什么上天對我這么不公平”這句話你肯定常常聽說,甚至常常說。正如中國香港小說家亦舒最喜歡寫的那一句便是“果然怪起社會來”。

其實,抱怨只會白白地消耗自己的時間和能量,期望通過得到別人的同情來平衡心理的活法只會讓自己永遠處于失敗者的位置。人生的不公平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改變的一點,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的信念。

早在古羅馬時期,偉大的哲學家馬可·奧勒留在其所著的《沉思錄》中就為我們揭示了這個道理:請永遠相信你的未來、相信你的未來會比現在更好,相信你的生命不管處于多么灰暗的狀態,只要你還活著,未來就能閃現出光輝。

成功與失敗之間只有一步之遙,那就是信念。

人生路徑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安逸的生活,特別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買了房子,就靠出租房子養活自己,無所事事。雖然不大富大貴,但也不至于活不了。但仔細想想,這種人一點都得不到成長,生活會因此而感到無聊、無意義。

人之為人,是因為人有靈魂、有精神。就是說,人不只是活著,能吃好睡好,如此過一輩子就好。如果僅富有了?!?

僅是這樣,人是不會滿意的。當然,再平庸的人,如若只過這種生活,也會感到空虛。這種感覺就像是缺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是什么呢?就是精神生活??梢哉f,人只要有精神需要,就一定有理想。比如,我這一生要賺多少錢,然后用這些錢辦一個幼兒園,或者實現人生的探險計劃,這背后其實都有精神上的目標。

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說:“你過去或現在的情況并不重要,你將來想獲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有了目標,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方向?!蹦繕耸切拍?、志向的具體化,志向決定了所有事情的思考方法,志向在哪兒,人就往哪兒琢磨。

我們說,一個人唯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發,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自己、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沒有目標的人怎么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

當今社會,很多人在工作中往往不是那么快樂。對他們而言,快樂總是工作之外的事。下了班,用工作中賺的錢去等價交換,這才是快樂。這真的很可憐。當然,不可否認,現代人的壓力都很大,可能你得到的這份工作不是你真正愿意做的,所以,你對它沒有多少興趣,你只是為了生存、謀生。但是,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有理想的人,注重心靈感受的人,就會發展自己的各種能力,如智力、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等等。于是,你一邊承受來自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一邊讓你內在的東西變得更優秀,因為你始終堅信一點:乘著理想的翅膀飛翔,遲早你會有機會的。

然后,你去做能夠發揮你能力的、你感興趣的并且能體現你人生價值的工作。或許你暫時沒有被這種快樂工作的機會所眷顧,但是,如果你有這種強大的理想作支持,當你具備了快樂工作的能力的時候,你遲早能得到這種機會。

1954年,耶魯大學進行了一次有意思的研究活動。研究者就畢業班是否有書面的財務目標一事進行調查,在被調查的對象中,3%的人這樣做了,10%的人有明確但并非書面的目標。不可思議的是,20年后,那3%的被調查者的表現遠超出那97%的人群表現的總和。不管你是否相信,你正在體驗到你過去的選擇,而明天的成就正是你今天的選擇。因此,你想要獲得什么取決于你在今天的選擇。

李嘉誠在一次會議上問眾人:“你開車進加油站最想完成什么?”眾人答:“加油!”李嘉誠略顯失望,于是有人補充休息、喝水、上廁所。李嘉誠回答說:“開車進加油站的人,最想做的是,早一點離開,朝著目的地繼續他的旅程?!比俗鍪庐斎挥袩o數的具體目的,但它們必須從屬于一個遠大目標。目標設定就像航船一樣,它們會在你的生活中航行,幫助你到達一些地方。目標就像一個個看得見的靶子,指引你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你的理想,以百倍的信心向高峰挺進。

李嘉誠如果當年沒有胸懷大志,也許他只是一個熟練的推銷員;如果沒有不懈地追求,他也許只是長江塑膠廠的老板;如果沒有持續地進取,他也許走進和黃就可以永遠退休了;如果沒有走向世界的目標,也許世界華人首富將就此易主。然而,李嘉誠一步步走過來了,他的目標隨著他的進步而增大,而他的進步則隨著目標的增大而愈加進步。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一個商人到底有沒有前途,取決于他的開拓意識和遠大眼光。做大事者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再大的困難也會輸給耐心和毅力,只要堅持不懈,很難不成功。

全力以赴是生存的前提

“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

——李嘉誠

在很多人看來,李嘉誠無疑是一個幸運兒,命運把幸運之花全都毫不吝嗇地撒在他的身上。然而,人們往往只想著李嘉誠的成功來自他的幸運,但這個世界上幸運并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決定成功的關鍵還是一個人內在的意志以及永不放棄的斗志。李嘉誠說:“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

很多時候,我們一旦選擇做一件事,原則上是必須做完的,因為做不完的話往往會有一種失落的痛苦感。但是既然痛苦,為什么還要繼續往前走呢?人之所以活著,無非是為了未來的某一個點,這個點可能是幸福點,也可能是成就點,總之就是能夠在現在愿意付出的一種狀態。如果不付出的話,人生反而會更加痛苦。所以,如果說幸福是一個點的話,那么奮斗和痛苦就是一條線,只有走一條線,才能到達那個點。

李嘉誠便是這樣一個能闖之人,于絕境中不放棄,于困境中不半途而廢。事實上,他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想改變什么事情。當一個人想清楚之后,自然會有所成就。

李嘉誠剛開始在五金廠做推銷員的時候,是奔著自己的目標去的。然而,他很快便發現,廠長是個急性子,喜歡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對手下七個工人每天銷售鐵桶都有定額。如果完不成定額,輕則扣發薪水,重則當場解雇。一想到隨時都有可能被“炒魷魚”更是讓李嘉誠坐如針氈。

然而李嘉誠并沒有因此而退卻,他那絕不半途而廢的性格給了他堅強的支撐。所以當推銷鐵桶被一家大酒店的老板拒之門外之時,他并沒有氣餒,而是懇請對方指點出他的不足之處,給他的推銷方式提些寶貴的意見。這個舉動瞬時讓那家酒店的老板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

而李嘉誠從酒店老板的話中果斷判斷出這家大酒店是從香港名氣很大的五金店廠購進小鐵桶的,而這家五金店廠雖然名氣大,但產品質量不夠過硬,因為他們用的并不是進口鍍鋅板材,雖然他們在出售產品時打著日本材料的招牌,其實他們只是使用五金廠不用的邊角余料進行再加工,再以進口鍍鋅板的名義上市。

李嘉誠的陳詞令這位老板不禁大吃一驚,后來他查出的真相正如李嘉誠所言。而李嘉誠推銷的鐵桶不僅用上好的鍍鋅板制成,價格也更低廉。于是,這位老板馬上向李嘉誠下了100只小鐵桶的訂單。

有人曾做過統計,全美國的富豪中有不少人都親口說過,他們最轟轟烈烈的成功和打擊他們的挫折之間往往相距僅有一步。要想成功,就不能被放棄的心情左右,要知道,黃金只在三尺之下。

可以說,做什么不要緊,要緊的是不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過:“一個理性的動物,就應該有充分的果斷和勇氣,凡是自己應做的事,不應因里面有危險就退縮;當他遇到突發的或恐怖的事情,也不應因恐怖而心里慌張,身體發抖,以致不能行動,或者跑開來去躲避。”

有時候,一念之差往往會徹底改變我們的人生,這也正是命運最殘酷的地方。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未來的事情也不能預知,但是當下就在眼前,面對困難的時候多一些勇氣和自信,也許反而會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如爬山,從山腳往山頂的過程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會累,而爬到山頂去看山下的風景時又會感覺幸福;當看到遠處有更高的山,而你又飛不過去的時候,就一定要經歷下山、再上山這樣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懼怕勞累,就永遠爬不到山的頂峰。爬山,與其說是征服山,不如說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了自己,才會產生一種生而為人的自信和驕傲感。

即使處于最困難的時期,也不要輕易放棄,黎明的曙光終將到來,而且等待黎明出現的時候也要堅持下去。唯有全力以赴才能最終看見光明,也只有全力以赴才不會讓自己后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安多县| 个旧市| 湖南省| 苍梧县| 滨州市| 苏州市| 岳池县| 惠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大名县| 抚松县| 晋城| 全南县| 康定县| 盐边县| 临朐县| 岗巴县| 临洮县| 萨嘎县| 昭平县| 德州市| 龙岩市| 伊金霍洛旗| 淅川县| 瑞昌市| 荆州市| 贺州市| 天峻县| 洮南市| 襄樊市| 绥德县| 迁西县| 肥东县| 福安市| 余姚市| 仙居县| 抚松县| 隆化县| 灌云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