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雪芹生活時代:北京的自然與社會生態
- 樊志斌
- 754字
- 2020-03-11 14:47:48
序
世間有所謂就事論事的辦法,現在就詩論詩,或者也可以說無礙。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所處的社會狀態,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
——魯迅:《題未定草(七)》
余研究曹雪芹、《紅樓夢》,在涉及曹雪芹生活狀態、思想變化過程中,苦無相關研究可作參考和借鑒。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苦惱,與曹雪芹復雜的身份與特定時代有關。
曹雪芹為旗人,既非滿洲,也非普通的漢軍,或者漢人,其生活、思想和信仰中,既包含諸多旗人的思路,有復諸多漢文化的影響。
那么,什么樣的生活環境、生活狀態在影響曹雪芹的生活,牽制他的思想,造就他的《紅樓夢》?無疑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學界既有研究固多,之所以難以為上述問題服務,主要問題在于,學界的相關研究視野大,涵蓋時間、空間寬泛,而這些跨越大的學術對曹雪芹研究的“適用程度”是很難把握的。
相關研究或者集中于整個滿俗的研究,或者放眼于清代京師三百年的研究,而“曹雪芹生活時代的北京”到底如何,其時前后相關方面是否有所變化,尤其是民俗方面,曹雪芹后來居住生活的香山到底什么模樣,與北京城市有何區別,這些都很難做出確切的回答。
也就是說,大范疇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具體而微觀的研究,卻更適用于某些個體,這正是歐美學界不放棄關注微觀研究的原因之一。
本書系本人相關研究論文集,主要概括曹雪芹生活時代北京的格局、管理、文藝、風俗,曹雪芹家族及本人的交游、社會風氣,曹雪芹生活在香山時期香山地區的風物、風俗等。
雖不能至,心向往焉。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為以上兩個問題和相應問題的深化提供一定的基礎,亦望后來君子,能夠繼續深化這方面的研究,以使我們的研究與解讀,不至于“過大的偏離曹雪芹的歷史”,不辜負《紅樓夢》這部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一無二的偉大作品。
樊志斌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