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燕原想著趙仁本,也就是數(shù)日就好。誰料趙仁本,竟一病不起了!她雖然有些干著急,卻也只能既來之,則安之,悉心照料了!
眼前,趙仁本色瞇瞇的眼神正盯著她,讓她極其反感。若擱以前,肖玉燕早就對他拳腳相加了。眼下趙仁本是病人,也只好對他再三忍讓了!
可仁本變本加厲、得意忘形,每次肖玉燕端來飯菜,都推說手腳無力,非要肖玉燕親自喂他。前幾日肖玉燕還能承受,只是近日越感越惱火,便對趙仁本說:“趙仁本你再不乖乖吃飯,我就棄了你找馬周、文娟去!”
趙仁本只好認慫,乖乖吃飯。門外,傳來鞭炮、鑼鼓和人群的喧鬧聲,房東阿大興奮地跑來說:“僵州僵尸案了結了……”
趙仁本連忙問:“阿大,你可知此次徽州僵尸案,有多少個人遇害?”
阿大說:“官府通報說共遇害十七人,十一個是我們村上的。其他人也是在我們村附近出的事!而我們村里的十一人,有五人就是我的鄰居章小魚一家!”
趙仁本贊道:“馬周破案真是神速!”
肖玉燕說:“此案是案中案,還有一案未破!”
趙仁本說:“古尸在運河周圍,墓中空無財物,人要古尸有何用?只不過是親人的祖墳被官兵扒開,后世子孫不忍先人的尸骨暴尸慌野罷了!”
肖玉燕冷著臉說:“既然你早就知道,為何那日馬周、文娟走你干嘛不說呢?”
趙仁本嘆道:“哎,馬周何等睿智,何等聰明,我能想到的,他早就想到了!”
肖玉燕嗤笑道:“所以,你就甘當做孺子牛了!”
趙仁本連忙否決,說:“不,我只是和馬周在一起時,才心甘情愿!”
肖玉燕有些擔心馬周,說:“你說馬周,文娟他倆在一塊會不會有危險?”
趙仁本說:“危險?馬周他,身材槐梧,壯得跟牛似的,一般人能近得了他身?”
肖玉燕沒好氣地說:“我看你就是嘴貧得厲害,馬周若遇到武功高強的,還能是其對手?”
趙仁本不樂意地說:“我看你分明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事事都想著馬周了!”
“你一一”
肖玉燕一時氣噎,說不出話來,把飯菜甩在桌上,氣洶洶地說:“不可理喻,飯菜給你放這了,你愛吃不吃!”
說著要走,趙仁本情急之下去拉肖玉燕的手,肖玉燕一時未反應過來,便一頭栽在床上,唇齒相碰。肖玉燕羞得面紅目赤,一把推開趙仁本說:“趙仁本,你干什么?”
趙仁本完全沉浸在剛才的境界中,美滋滋地說:“好美啊,那感覺真是好!”
肖玉燕聽得氣憤一巴掌,掌摑了下去。只聽啪一聲響,回過神來的趙仁本,捂著通紅的臉,委屈地說:“玉燕,你干嘛打我?”
肖玉燕剛要發(fā)飚,馬周、文娟便進了門。見此陣仗文娟咯咯地笑著,故意挑逗說:“哎,趙仁本你都干什么,卻把姐姐惹毛了?”
馬周干咳一聲,文娟灰溜溜躲在肖玉燕身后竊笑,肖玉燕正心煩,就聽得文娟在后面偷笑,氣憤不已的她,猛然一踩,文娟立馬抱著腳,大叫起來:“姐,你怎么又欺付我?惹你心煩得是趙仁本,又不是我?”
肖玉燕沒好氣地說:“誰讓你躲在我身后,偷笑!”
趙仁本笑得前仰后合說:“對,對,誰叫你這么沒有眼力勁!”
馬周見狀說:“看來仁本兄,身體恢復得不錯了!”
趙仁本連忙佯躺下去說:“哪有啊,我這頭呀暈暈得,胳膊也沒勁……”
馬周譏笑:“仁本兄你可別再裝了,其實肖姑娘早就看穿了,只是不好意思說而已!你若再裝,惹怒了肖姑娘,你可就得不償失了!”
趙仁本聞聽此言,立馬坐起來說:“馬兄真是洞察秋豪,凡事都瞞不過你!不過馬周兄你怎么來了,徽州案都了結了嗎?”
馬周點點頭說:“嗯,也算圓滿結束了,偷尸也找到了,是古尸的子孫干的,這一切也早就在你的預料之中了吧!”
趙仁本說:“馬周兄疑云密布,可是接到了新案!”
馬周點點頭說:“嗯,確實接到了案子,但是是陣年舊案,只因僵尸案的暴發(fā),此案才被擱置下來的!”
趙仁本神情凝重,說:“此案定是大案吧,我從未見過你神情如此抑郁過?”
馬周屏息凝神,思索片刻說:“這個案件恐牽官場人員,以我等卑微身份查獲此案,一,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二,未有真憑實據(jù),不能一擊將人擊倒,絕不能妄動。”
趙仁本面露難色說:“既使我們周密躲藏,難免徽州刺史不會對手下講。到時,我們不就置于危險之中了!”
馬周說:“我已經(jīng)在衙門查看了案情,為了不打草驚蛇!我對崔世勛說,我無力破獲此案,請他準我還鄉(xiāng)!”
趙仁本說:“依我對馬周兄的了解,你不破獲此案,誓不罷休!”
馬周欣慰道:“知我者,仁本兄也!仁本兄、肖姑娘,我需要你們的幫助!”
趙仁本、肖玉燕異口同聲說:“我等,一定鼎力相助!”
文娟招招手說:“還有我,還有我……”
四人笑得前仰后合,馬周便拿出紙張,開始整理案章!
趙仁本望著白紙黑字,感慨說:“馬周兄,當真是過目不忘啊!”
馬周說:“哪里,我只是反復看,才記下一些皮毛,剩下的我們要著人,混入紅香閣中去查探才行!”
趙仁本面露難色說:“紅香閣是妓院,我們兩男要是混進去,也不太合適吧!”
文娟一聽是妓院,慌忙退縮說:“馬公子我也不懂武功什么的,恐怕是進得去出不來?”
馬周嘆了口氣說:“看來此事要麻煩,肖姑娘你了!”
肖玉燕毅然決然說:“力破此案,我愿赴湯蹈火,再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