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網絡人際傳播的發展及現狀

一、網絡人際傳播的界定

(一)網絡人際傳播的定義

網絡人際傳播,是指借助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傳播。在傳播學理論中,人際傳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人際傳播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主要包括一對一傳播(dyadic communica-tion)、小群體傳播(small group communication)和公眾傳播(public com-munication),而狹義的人際傳播僅指一對一傳播。[135]網絡人際傳播則是在廣義上使用“人際傳播”一詞的,因此包含所有的人與人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互動性信息傳遞和交流活動。

(二)網絡人際傳播的特征

相比面對面人際傳播,網絡人際傳播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參與者處于身體隔離的地理位置,相互之間身體不在場。使用網絡進行人際傳播的人往往在物理空間上距離較遠,互相無法直接看到對方,也不存在一個共同的現實社交情境。

第二,以計算機網絡為傳播媒介。計算機網絡是用通信網絡連接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的集合。[136]網絡人際傳播的參與者由于互相之間的空間關系不滿足面對面交流的條件,而借助計算機網絡完成信息的傳遞。在面對面交流中,參與者的感官介入度非常高,人體全部感覺器官都可能參與進來接收信息和傳遞信息。相比之下,網絡信息傳輸的信道要少得多,而且通常以文本為主,感官的介入程度不如面對面情形。

第三,信息傳遞以文本為基本方式。雖然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視覺信道(如攝像頭)和語音信道(如IP電話)已經為不少人所熟悉和使用,但一方面,多重信道之間在一定程度上是割裂的,視覺、聽覺、文字等無法形成一個聯動的整體而達到與面對面情況下同等的傳播效果,另一方面,文本傳輸仍然是網絡人際傳播的主導性方式,大多數人還是使用電子郵件和文字聊天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流。[137]

第四,同時具有異步、準同步、同步的雙向性和互動性,信息反饋可延緩。網絡人際傳播與面對面人際傳播一樣而與大眾傳播不同的是傳播過程具有雙向性和互動性。但網絡條件下的互動性仍然具有自身的特色,即可同時實現異步互動(asynchronous interaction)、準同步互動(quasi-synchronous interaction)和完全同步互動(synchronous inter-action)。在異步互動中(如電子郵件),交流雙方的信息反饋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和需要加以延緩,訊息交換頻率遠低于面對面交流;在準同步互動(如聊天室、即時通信)中,訊息交換的頻率可以接近同步的水平或稍有延遲;在完全同步互動中(如語音視頻聊天),訊息交換頻率又可以完全達到與面對面同等的水平。而在傳統的面對面情境下,異步互動是不可能存在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东兰县| 兴和县| 五寨县| 讷河市| 东安县| 库尔勒市| 苗栗市| 璧山县| 馆陶县| 博野县| 天气| 乌兰察布市| 岐山县| 长白| 贡觉县| 若尔盖县| 修武县| 宝兴县| 孝义市| 全椒县| 新化县| 北碚区| 汝阳县| 绵阳市| 米易县| 英山县| 互助| 罗江县| 丹阳市| 洛南县| 龙川县| 南安市| 前郭尔| 双鸭山市| 台安县| 赫章县| 巫溪县| 加查县| 廊坊市|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