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的互動:網絡人際傳播中的印象形成
- 張放
- 757字
- 2019-08-09 18:40:50
五、研究框架與內容
(一)基本框架
本書采用社會科學經驗主義范式,以實證研究為主體,包含一個質性預研究和三個前后承繼的實驗研究。
(二)內容安排
本書各章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對網絡人際傳播進行界定并對其技術形態做一個發展史的縱向回顧和傳播模式的橫向比較。
第二章主要通過無結構式個人訪談的方法針對網絡人際傳播中的印象形成完成一個質性的預研究,以便初步把握網絡人際傳播過程中影響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為后面的實驗研究提供參考。
第三章是使用控制實驗的方法對網絡人際傳播和面對面人際傳播兩種傳播條件下的印象形成效果進行比較。實驗采用單因素設計,以傳播媒介(CMC/FtF)為自變量因素,然后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計分析方法比較兩種傳播媒介情況下的人際印象形成效果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同時驗證印象效果的鮮明度、全面度、好感度和失真度等測量指標的有效性。
第四章采用析因設計的控制實驗研究了認知圖式(通過啟動激活)對于網絡人際傳播條件下印象形成的影響。實驗采用2×2的二因素二價析因設計,以認知啟動(強/弱)和線索水平(強/弱)為自變量因素進行匹配,然后通過方差分析和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計分析方法探明兩個因素對網絡人際印象形成產生了何種影響。
第五章仍然使用析因設計的控制實驗對個人資料線索、表達風格線索和交流內容線索三種主要類型的社交線索對網絡人際傳播條件下印象形成的影響進行研究。實驗采用2×2×2設計,以個人資料線索(呈現/缺失)、表達風格線索(呈現/缺失)和交流內容線索(呈現/缺失)為自變量因素進行匹配,然后通過方差分析的統計分析方法比較三個因素對網絡人際印象形成的影響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第六章是在實驗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對網絡人際傳播條件下印象形成的過程機制和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并構建出能夠反映網絡人際傳播中印象形成過程、要素、效果的理論模型。
- MERN Quick Start Guide
- Building Django 2.0 Web Applications
- Django 2 by Example
- 新一代物聯網架構技術:分層算力網絡
-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ith R Using Shiny
- WordPress 5 Complete
- Mastering TypeScript 3
- INSTANT KineticJS Starter
- 通信十年:擁抱互聯網
- 網絡綜合布線(第2版)
- Building RESTful Web Services with .NET Core
- 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
- 物聯網,So Easy!
- 物聯網與智慧廣電
- 新IP:面向泛在全場景的未來數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