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易簀 檀弓上
禮記
【題解】
春秋戰國之交,正是社會制度發生大變革的時候,原來所規定的禮法已經開始瓦解。魯大夫季孫把只有大夫才能享用的華美光澤的席子,送給未曾做過大夫的曾參,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本文通過曾參換席這個故事來宣揚他嚴守禮制的精神。
曾子寢疾[1],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2],曾元、曾申坐于足[3],童子隅坐而執燭[4]。童子曰:“華而睆[5],大夫之簀與[6]?”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7]:“呼[8]!”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9],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10]!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向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注釋】
[1]曾子:春秋時魯國人,名參,字子輿,曾點之子,孔子的弟子。他以遵守“孝道”著稱。
[2]樂正子春:曾參的弟子。樂正,公室樂官。
[3]曾元、曾申:都是曾參之子。
[4]隅(yú)坐:靠墻角坐著。
[5]華:華美。睆(huàn):光亮。
[6]簀(zé):竹席。
[7]瞿(jù)然:驚駭的樣子。
[8]呼:發聲欲問之詞,如“哦”字。
[9]季孫:魯大夫。
[10]革(jí):危急。
【譯文】
曾子病臥在床上,病情很重。樂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曾子的腳旁,一個僮仆拿著燭坐在墻角里。僮仆說:“這席子既華美又光亮,是大夫用的吧?”子春說:“別說話!”曾子聽見僮仆的話,表現出吃驚的樣子說:“哦!”僮仆又說:“這席子既華美又光亮,是大夫用的吧?”曾子說:“是的!這是季孫氏的賞賜,我因為生病沒有能更換它。元扶我起來更換這張席子!”曾元說:“您的病情危急!不宜于轉動身子。希望挨到天明,請允許我很恭敬地更換它。”曾子說:“你愛護我,還不如這個僮仆。君子愛護別人,是根據道德;小人愛護別人,是使人取得暫時的安逸。我還有什么要求呢?只要能夠合乎禮制而死,那就行了。”曾元只好扶他起來,更換了席子,等他回到床上,還沒有躺好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