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胥諫許越成 吳語
國語
【題解】
這篇文章可以同上一篇合讀。上一篇文章寫的是越國君臣以妥協讓步的策略,保全自己,待機戰勝吳國。這一篇寫的是吳國大臣申胥對吳越兩國形勢的分析,戳穿了越國求和所包藏的禍心,建議趁著現在的有利時機一舉滅越。可是,驕傲輕敵的夫差對這些正確的意見全然聽不進去,終于陷進了勾踐的圈套,招致最后失敗,成為一個歷史教訓。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1]:“孤將有大志于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2]。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3],吾振旅焉[4]。”
申胥諫曰[5]:“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也[6]。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7],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8],故婉約其辭[9],以從逸王志[10],使淫樂于諸夏之國[11],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燼[12]。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熟,日長炎炎[13],及吾猶可以戰也[14]。為虺弗摧[15],為蛇將若何?”
吳王曰:“大夫奚隆于越[16]?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17]?”乃許之成。
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18]:“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19],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20],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輕也?”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21]。
【注釋】
[1]夫差:姬姓,吳王闔閭之子。他連續大敗越師后,因勝利而驕傲專橫,終于被勾踐打敗,身死國滅。
[2]而:通“爾”。人稱代詞,你們。
[3]反:同“返”。
[4]振旅:興師。
[5]申胥:即伍員,字子胥。原為楚人,入吳避禍,吳王封以申地,因此也稱申胥。
[6]懾畏:害怕。
[7]還(xuán)玩:轉弄。還,通“旋”。
[8]蓋威:尚威,崇尚威力。好(hào)勝:喜歡勝過別人。
[9]婉約:卑順委婉。
[10]從(zònɡ)逸:放縱安逸。從,通“縱”。
[11]諸夏之國:指春秋時期的中原各國。
[12]燼(jìn):灰燼。這里指吳國在災禍后的殘局。
[13]日長(zhǎnɡ)炎炎:天天增長,蒸蒸日上。炎炎,興旺的樣子。
[14]及:趁著。
[15]虺(huǐ):小蛇。
[16]奚:何以,為什么。
[17]曜:通“耀”,炫耀。
[18]辭:謝絕。
[19]口血未干:指定盟時間不長。古代舉行盟會時,殺牲飲血,以表示誠意。
[20]舍:丟開。
[21]荒:虛空,沒有實際行動。
【譯文】
吳王夫差于是告訴大夫們說:“我要為實行一項宏大計劃而去征服齊國,我打算答應越國講和的要求,希望你們不要反對我的計劃。如果越王已經改悔,我還要求什么呢?如果他不改悔,我從齊國返回來,再興兵去攻打他。”
伍子胥勸阻說:“不能答應越國講和的要求。越國人并不是真心實意地要和吳國和好,也不是懼怕我們武力的強大。越國大夫文種勇敢而善謀,他是打算把吳國放在他的大腿上和手心里轉弄,以達到他最后滅亡吳國的目的。他本來知道君主崇尚武力,而且處處都想勝過別人,所以說些恭維的話,來使您的意志放縱而喜好安逸,使您進攻中原各國,貪圖到那里享樂,以自取滅亡。他們想使我們的軍隊疲憊,武器損耗,百姓背叛、逃亡,國力一天比一天削弱,然后他們穩穩當當地收拾我們的殘局。越王崇尚信義,而且愛護百姓,各處的人民都歸附他。越國每年五谷豐登,國勢蒸蒸日上,趁我們還能打敗他們的時候,就應當消滅他們。如果它還是小蛇的時候,不打死它;長成了大蛇,可怎么辦呢?”
吳王說:“你為什么對越國如此重視?越國竟然形成了我們的嚴重憂患了嗎?倘若沒有越國,那么在春秋兩季檢閱軍隊的時候,又到什么地方去炫耀我們的軍威呢?”于是答應越國講和的要求。
就要舉行盟誓的時候,越王又派諸稽郢推辭說:“你們認為盟誓是有益的事情嗎?那么,上次盟誓時,留在嘴邊的血跡還沒有干,那次盟誓就足以表示是結成信義的行動了。你們認為盟誓是無益的事情嗎?那么,您就可以放棄武力的威脅,而親自來役使我們就行了,又何必看重鬼神而輕視自己呢?”吳王便贊同他們的意見,只是在口頭上達成了講和的協議,沒有再舉行盟誓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