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昭公元年
左傳
【題解】
春秋中葉以后,楚國國力強盛,爭得了霸主地位,經常攻伐周圍弱小國家。楚康王死后,公子圍任令尹,權勢日重。魯昭公元年(前541年),他以聘問迎娶為借口,率兵眾企圖襲擊鄭國。鄭子產在楚兵逼臨城下的危急時刻,及時識破并戳穿了他們的陰謀,使鄭國轉危為安。本文就是記敘此事的始末,以及鄭、楚使者針鋒相對的談判斗爭。
楚人辭婉而理直,企圖陷鄭人于無言可對的困境。但子羽卻以犀利的言辭,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他們所包藏的禍心,終于使楚人知鄭國早有防備,不敢輕舉妄動。
楚公子圍聘于鄭[1],且娶于公孫段氏[2]。伍舉為介[3]。將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4],乃館于外。
既聘,將以眾逆。子產患之[5],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6],不足以容從者,請聽命[7]!”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對曰[8]:“君辱貺寡大夫圍[9],謂圍:‘將使豐氏撫有而室[10]。’圍布幾筵[11],告于莊、共之廟而來[12]。若野賜之,是委君貺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諸卿也[13]!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將不得為寡君老[14],其蔑以復矣[15]。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16]。將恃大國之安靖己[17],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18],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祧[19]?”
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櫜而入[20]。許之。
【注釋】
[1]公子圍:春秋楚共王次子,名圍。楚王郟敖時為令尹,后殺死郟敖,即王位為楚靈王,前540年至前529年在位。聘:訪問。
[2]公孫段:字伯石。因食邑于豐,又稱豐氏。鄭大夫。
[3]伍舉:楚大夫。伍子胥的祖父。介:副使。
[4]行人子羽:即公孫揮,字子羽,任鄭國行人,以官為氏。行人,管朝覲聘問的官。
[5]子產:即公孫僑,一字子美。春秋時有名的政治家。鄭簡公十二年(前554年)為卿,積極倡導改革。
[6]褊(biǎn):狹小。
[7](shàn):掃除地面供祭祀之用。
[8]令尹:楚國官名。這里指公子圍。太宰:官名,管理宮廷內外事務,輔助國君治理國家。伯州犁:楚國的宗子,楚康王時任太宰。
[9]貺(kuànɡ):賜予。
[10]豐氏:指公孫段女。撫有而室:指將豐氏女嫁給公子圍。撫,占有。而,汝,指公子圍。
[11]布幾筵:指陳設筵席。
[12]莊、共:指楚莊王、楚共王,公子圍的祖父、父親。
[13]寡大夫:指公子圍。
[14]老:大臣稱老,古時公卿大夫的尊稱。
[15]蔑:無。
[16]恃(shì):依靠。
[17]安靖:安定。
[18]距:通“拒”,抗拒。
[19]祧(tiāo):祖廟。
[20]垂:倒懸。櫜(ɡāo):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袋子。倒懸箭袋,表示沒有帶弓箭。
【譯文】
楚國公子圍訪問鄭國,并且將要娶公孫段的女兒為妻。伍舉擔任副使。將要進入國都準備住賓館的時候,鄭國人表示厭惡。派擔任行人的子羽向他們說明此意,于是他們居住在城外。
訪問禮儀結束以后,楚國提出要以兵眾進入國都迎親。子產非常憂慮這件事,派子羽辭謝他們說:“因為我們國都狹小,容納不了隨從的人,就請在城外設,舉行婚禮,我們聽從您的命令!”令尹公子圍派太宰伯州犁回答說:“蒙鄭君厚賜我大夫公子圍,告訴他:‘將把豐家女兒嫁給你作為妻室。’為此,公子圍特意置辦筵席,在莊王、共王的廟堂里稟告了自己的祖宗,然后才來到鄭國。假若在野外受賜,就等于把鄭君的賞賜拋棄在草莽之間!這樣,敝國的寡德的大夫公子圍也就不能立于諸卿的行列了!不僅如此,這樣做又使公子圍欺騙了自己的祖先,也就不能做楚君的大臣了,而且也無臉面再回到楚國去。希望大夫考慮一下這樣做是否妥當!”子羽說:“小國沒有什么罪過,一心依賴大國而毫無防備,這倒真是它的罪過。我們本來也打算依靠你們大國來安定自己的國家,怎奈你們包藏禍心,要來圖謀我們。我們擔心的是假如鄭國受欺而失去了依靠,那些依附楚國的諸侯都會以鄭國為戒,沒有不恨楚國的,因而抗拒楚君的命令,楚君的命令就會受到阻礙而不能施行,這倒是我們擔心的!假如楚國沒有其他意圖,那么,鄭國對于楚國就像守館舍的人一樣,難道還敢吝惜豐氏的祖廟,而不許在那里成禮嗎?”
伍舉知道鄭國有了準備,就請允許他們倒懸弓衣進城。子產這才答應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