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地·城
- 徐遠
- 2376字
- 2019-08-16 17:44:50
第一個大都市的誕生
(一)羅馬,羅馬
繼承古希臘文明的,是古羅馬。地理位置上,就是沿著地中海的北岸向西再漂移一千多公里,從希臘半島轉移到亞平寧半島。如果說希臘是古典文化的頂峰,那么羅馬則是古典城市的頂峰。古羅馬帝國的城市,一是規模大,二是數量多。
古羅馬城之大,不但前無古人,而且至少800年之后才有來者。古羅馬城在其頂峰時期,也就是大約公元后150—200年間,人口總數達到80萬—130萬的規模。作為比較,古希臘的城邦都很小,最大的雅典的人口估計不到30萬,在此之前的古巴比倫城的人口也就30萬的規模。而羅馬,把城市人口的規模一下子提高了3倍。
不僅如此,在羅馬城衰落以后,100多萬人口規模的城市,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再沒有出現過。在歐洲,再次出現百萬人口的城市,要等待漫長的1600多年,直到19世紀的英國倫敦。而且,那已經是工業革命以后的事情了。在遙遠的東方,中國出現百萬規模的城市,也要等到公元960—1279年間的宋朝。據考,北宋(公元960—1127)汴梁人口達到140萬左右,南宋(公元1127—1279)臨安的人口則達到250萬。距離古羅馬帝國的頂峰,也已經是800年后了。
羅馬城人口眾多,催生了當時世界一流的市政建設,尤其是建筑。今天的羅馬,儼然是一座建筑博物館。矩形的設計,兩條交叉的主要街道,形式上封閉的廣場,廣場四周的建筑,還有規模巨大的劇場、斗技場、公共浴室,都代表了古羅馬建筑的成就。
古羅馬建筑不僅外表輝煌壯觀,還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軍事價值。羅馬的道路、引水渠、排水系統,支持了這個城市的運作,并且源源不斷地從羅馬帝國的各處汲取食物、奴隸和各類奢侈品。否則,那么多人怎么在這個城市里生活?羅馬的城市,是從城墻開始建設的,目的在于防衛。相比之下,希臘的城墻,往往是事后添加的,而希臘人的藝術,看起來則很“無用”。而古埃及的遺產,則躺在“閑置的金字塔”里,不清楚有什么實用價值。
當然,繁華和享樂只屬于貴族、奴隸主和公民。絕大多數羅馬人居住在貧民窟里,食物和衛生條件極差。不過,我們似乎不應苛責古羅馬人,因為即便在2000年后的今天,這個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類似的現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古羅馬的城市不僅大,而且數量多。據考,羅馬帝國在全盛時期有600多個大小城市。設想一下,當時古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地中海已經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城市遍布地中海沿岸和內陸地區。
倘若細看這些城市,就會發現這些城市大同小異。從帝國的一端到另一端,到處都是形式極為統一的城市設計,矩形邊界、棋盤設計、廣場、十字交叉的南北和東西主街、劇場、斗技場、浴場、公廁。看起來簡單劃一,也說明古羅馬是善于學習和復制的民族。這些設計當中,只有浴場和斗技場是羅馬人的發明,其他的都是學習和復制來的。
(二)羅馬和美國的基因傳承?
倘若做一個對比的話,你會發現2000年前的羅馬和今天的美國很相似。在美國的每一個小鎮,你都會發現一條主街,和主街平行的另一條次重要的街道,和主街交叉的若干街道,然后是加油站、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和一些店鋪、餐廳、銀行、打印店、干洗店等等。這些,幾乎是美國小鎮的標配。或者,時隔2000多年之后,美利堅合眾國又復制了古羅馬帝國的一些基因。
古羅馬人不但善于學習和復制,而且還虛懷若谷。比如說,他們一點也不諱言希臘人比他們聰明。羅馬的精英分子除了說自己的母語拉丁語,也會說希臘語。他們把孩子送到雅典上學,或者雇個希臘奴隸在家教小孩。而且,羅馬人包容性很強。在他們統治的龐大帝國內,有多種種族和宗教存在。你只要規規矩矩不惹事,羅馬人會讓你走自己的路。或者正是這樣的包容,才造就了龐大的帝國。這一點,似乎美國人身上多少也有一些。
羅馬人比希臘人強的地方,是建筑和法律。恰好,這二者都很實用。從這里,我們隱約看到,實用主義的精神開始萌芽。
建筑是重要的軍事技術,而法律則可以治理國家。建筑已經說了,我們來看看法律。羅馬法起源于慣例法,后來為了防止貴族的肆意解釋,才頒布了成文法。虛懷若谷的羅馬人,專門派人到希臘去考察法制,于公元前451年頒布了著名的《十二銅表法》。這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內容涉及傳喚、審理、索債、家長權、繼承、監護、所有權、占有、土地、房屋、私犯、公法、宗教等等。不難看出,這已經是一部相當完備的法律了。其后羅馬法繼續發展,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編纂的《民法大全》(或稱《查士丁尼法典》),是古羅馬法律的集大成。
若想理解羅馬法的歷史影響,不妨聽聽德國法學家椰林怎么說:“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這里的第二次征服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續了1000多年的命;第三次征服,則是指羅馬法對后世各國影響深遠了。
看起來,古羅馬的強盛和龐大版圖并不只是因為羅馬人驍勇善戰,而是掌握了很實用的技術,一是建筑,二是法律,而且羅馬人虛懷若谷,善于學習。在此基礎上,羅馬城才有了極度膨脹的基礎。
我們不妨想象,在龐大的帝國腹地,羅馬人修筑了遍布全國的城市節點,和遍布全國的水路和陸路交通系統。即便在運輸成本高昂的古代,這些節點和運輸系統也可以把糧食、奴隸和各類奢侈品源源不斷運往羅馬,支持這個城市的巨大人口和奢華消費。
據考,后期的羅馬是一座如假包換的“寄生”城市,有多達32萬公民可以免費得到定額的糧食,生活腐化,文化浮華,市民不顧一切追求感官刺激,依靠武力吸食帝國的血液,終究導致帝國的衰落。其實莫要嘲笑古人。今人天天用無數的商品充斥自己的生活,無非也是滿足各種感官的刺激。其實,又好到哪里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歷史的古典時期就此完結。
2015年4月21日
- 科技服務業簡明讀本
- 2012~2013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分析與展望
- 2020—2021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藍皮書(精裝版)
- 供給側改革下的煤炭產銷協同:棗莊礦業集團煤炭產銷創新實踐
- 國際貿易單證實務
- 2020全國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職業資格考試考點突破+歷年真題+押題試卷: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
- 國際商務
- 醫療服務市場效率的經濟分析
- 國家作用與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
- 二三線城市購物中心全程揭秘:打造差異化核心競爭力
- 讓數據成為生產力: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
- 國際化與中國風:2016中國葡萄酒論壇文集
- 中國都市化進程報告2017
- 政府行為與農業發展:1927~1937年湖北農業政策研究
- 鄉村振興中四川民族地區農牧民主體地位實現的機制構建與路徑選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