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粗略理解無助于英語表達

[師]這樣學英語,不正像你說的,是“狗熊掰棒子”嗎?

[生]學習英語時,我們沒有想過怎樣才能為以后表達英語打好基礎,老師也從沒談過這方面的事情。另外,平時讀英語時,我們極少將英語句子譯成漢語。對絕大部分的學習內容,只求理解就滿足了。

[師]你說的理解是什么樣的理解?

[生]就是懂了就行了唄。

[師]怎么樣算“懂”?你說的“懂”是一種什么狀態?我拿個句子來試試。看看這個句子:He was at this time in his late fifties, a tall, elegant man with good features and thick dark hair only sufficiently graying to add to the distinction of his appearance.能看懂嗎?

[生]大致能看懂。

[師]什么叫大致能看懂?你能翻譯一下嗎?

[生]“他這時候是快五十歲,一個高高的、優雅的男人,帶著好看的特征和濃濃的黑頭發,只有些……足夠泛灰色,嗯……這增加了他相貌的突出。”后面有些難,譯不好。

[師]不是快五十歲,而是快六十歲了。你這樣翻譯就是你所說的“大致看懂”吧?

[生]也只能理解到這種程度了。

[師]你說的這種情況,恰恰點出了輸出能力差,也就是英語表達能力差的關鍵所在,這種大致理解或粗略理解對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沒有多大幫助。

[生]為什么呢?

[師]這就要回到咱們討論過的漢英思維上去。前面說過,我們要表達英語時,腦子里會有一個從漢語到英語的翻譯過程,特別是在我們英語學習的初、中級階段。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漢語思維必然是以地道的漢語為工具,而不是什么英式漢語或歐化漢語,更不是剛才你譯的那種斷斷續續的、支離破碎的漢語。

[生]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說“懂了”“明白了”“理解了”,那只是一種感覺,從來也不拿英譯漢去檢驗。我發現,有很多英語句子,讀過之后,也不能說不理解,但如果想要用漢語說出來,簡直是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的。所以,你說這是一種粗略的理解,我看都是一種“抬舉”。不如叫做“虛無”的理解,或者叫“迷茫”的理解。

[師]這樣的理解怎么能在漢英思維中發揮作用呢?比如你剛才譯的那句英語,假如我們要表達它說的意思,漢語應該是這樣:“他這時已是將近六旬的人,一表人才,高個兒,眉清目秀,頭發又多又黑,有點泛白,恰好襯出他那堂堂的儀表。”你把這句話和你剛才的譯文對比一下,有什么感覺?

[生]差別太大了。不過,這才是地道的漢語,聽上去很舒服。

[師]英語輸入時我們儲存在記憶里的、以漢語為工具的理解是那么粗略、那么虛無、那么支離破碎,可要輸出時腦子里卻又產生如此地道的漢語,你說這一前一后的漢語能互相認識嗎?能不脫節嗎?比如,在你當初的理解里,也就是在你剛才那生硬的譯文里,“將近六旬”在哪里?“一表人才”在哪里?“眉清目秀”在哪里?“有點兒泛白,恰好襯出他那堂堂的儀表”又在哪里?統統找不到!可實際上你都已經學過了,卻又丟掉了,這就好像我是一個倉庫保管員,當一件物品入庫時,我隨便把它放在了某個地方。可是,如果以后有人拿著它的編號來找它時,我是找不到的,因為我并沒有使用那個編號,沒有按編號來儲存,或者只做了個很粗糙的記號。我們的大腦就和倉庫一樣,英語輸入和輸出時要使用同一種編號,這個編號就是正確、地道的漢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姜堰市| 渑池县| 安徽省| 汉川市| 宝清县| 霍城县| 楚雄市| 筠连县| 泽普县| 邢台市| 晋州市| 介休市| 青川县| 延安市| 宁强县| 文安县| 仙桃市| 乌鲁木齐县| 澄江县| 扎囊县| 镇雄县| 射洪县| 吉林市| 荥阳市| 内江市| 梁山县| 淄博市| 张家界市| 永靖县| 丘北县| 台东市| 日照市| 体育| 荣昌县| 阳信县| 卢龙县| 莫力| 怀来县| 邵阳县| 密云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