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對比

英語不是漢語

[師]聽說過呂叔湘這個人嗎?

[生]知道一點兒,他是一位漢語大師吧?

[師]其實他也是學英語出身。1962年,他曾經出了一本書,不厚,名字叫《中國人學英語》。書中針對中國人學英語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學習方法、語音、詞義、動詞時態等方面做了細致透徹的分析和講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本書開篇第一章第一節說了一句讓讀者很出乎意料的話:“英語不是漢語”。

[生]這是句大實話。如果英語和漢語一樣,就用不著費這洋勁去學了。

[師]可不要小看這句大實話。“英語不是漢語”這個道理,應該說世人皆知,無人不曉,可呂先生說:“知道是一件事,實行又是一件事。您學習的時候,還是不知不覺地把英語當作和漢語差不多的東西看待,不知不覺地在那兒比附。”

[生]這話是什么意思?

[師]呂先生所說的“比附”,就是硬去搞英漢對應,搞“拉郎配”。明明不是一種東西,卻要等同起來,結果表達的英語成了“二不像”:不是漢語,又不像英語。他舉了幾個例子,比如英語的/ai/音,漢語里沒有,我們就拿“愛”這個音去代替,like讀成“賴克”。再比如英語不能把表過去時間的詞語用在完成式的句子里,可是中國學生喜歡將“已經”和完成式等同起來,而漢語中“已經”又可以和表過去時間的詞語一塊用,于是就說了I have spoken to him yesterday這樣的錯句。

[生]這是經常的事。

[師]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事,說一位中國女士在美國參加了一個女子防身課,其中一個內容是老師教授學生一邊做防身動作一邊高聲大喊“No!”,以震懾歹徒。這個女士回國后,如法炮制,偶遇歹徒,便大喊“不!”可喊出口才感覺漢語的“不”根本沒有震懾力,于是改口喊“不要!”這下更糟了,幾乎成了笑話。事情過后,她考慮再三,明白不能照原詞翻譯,必須改變說法。后來和同伴們討論后,感覺“滾!”才是合適的表達,意思明確,口氣堅定,和英語“No!”意義和功能相當。

[生]這說明英語的“No!”和漢語的“不!”不是一回事,根本不對應。這讓我也想起一個例子。記得初二讀課外英語輔導報,發現漢語的“救命啊!”在英語里居然是“Help!”當時非常不解:這“救命啊!”語氣多重啊,怎么能用“幫幫我!”來表達呢?

[師]這就是差別。你若是遇到危險,大喊“Save life!”沒人懂得你說什么。

[生]看樣子這話說錯了后果也很嚴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建阳市| 达日县| 中宁县| 武夷山市| 崇文区| 理塘县| 宣化县| 锡林浩特市| 武汉市| 华阴市| 平凉市| 苍山县| 正蓝旗| 孝昌县| 新平| 宜昌市| 宜君县| 东辽县| 巧家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宣武区| 宜兰县| 墨玉县| 赤峰市| 盐亭县| 乡城县| 高邮市| 利川市| 尼勒克县| 谢通门县| 榆社县| 沅陵县| 双柏县| 荥阳市| 陇西县| 师宗县| 临颍县| 射洪县| 西丰县|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