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融合教育的行政管理與支持
隨班就讀是殘疾兒童少年在普通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的一種形式,是發展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重要策略,是我國基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立足國情,探索融合教育的一種創新。2014年1月,國務院轉發教育部等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提出了“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的整體目標,為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使我國融合教育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加大政府對融合教育的行政管理力度,為融合教育的發展提供必需的支持,是推動我國融合教育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先決條件。
一、強化教育部門對融合教育的行政管理與政策支持
(一)進一步完善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入學保障制度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的基礎上,依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切實制定和完善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入學保障制度,使各類殘疾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殘疾學生的就近入學保障制度,明確各類殘疾類別隨班就讀具體標準,要求各地區的學校做好本學區內殘疾兒童入學接收與安置工作,確保普通學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務范圍內經檢測符合規定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二是制定隨班就讀學生的檢測、申請、審核及安置工作流程,提高隨班就讀對象確定、安置及后續管理工作的科學性;三是逐步將隨班就讀對象由視力、聽力、智力殘疾三類兒童拓展到自閉癥、腦癱、多重殘疾、重度殘疾等兒童,各地區和各學校應當做好接受各類殘疾兒童的入學準備。四是逐步實行多層次辦學,將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向前延伸到學前教育,向后延伸到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教育,為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和升學就業構建“綠色通道”。另外,各地區還需要制定隨班就讀學生的轉銜制度,以保障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學習的連續性,嚴控殘疾學生的輟學率。對于完成當地規定的小學教育年限并有能力繼續升學的殘疾學生,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其發展需要、家長意愿和當地教育情況,安排到普通中學、特殊教育學校或職業學校繼續學習。
(二)進一步完善殘疾學生的篩查、鑒定和評估工作
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衛生、民政、殘聯以及相關的專業機構,進一步做好殘疾學生的發現、篩查、鑒定、評估和安置工作,同時,加強政府對殘疾兒童鑒定和評估的引導和監督。有條件的地區應建立縣(區)一級的殘疾兒童入學鑒定委員會,由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牽頭,醫學、康復、心理、特殊教育專家、教師與家長代表共同參與,根據鑒定結果及學生的實際表現,對殘疾兒童的發展狀況進行評估,最后由學校與家長協商對其入學安置做出具體安排并提出安置與個別化教育建議。對于隨班就讀學生的評估應該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提高。評估形式要靈活多樣,評估內容應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識、社會適應能力、缺陷補償以及潛能開發等。普通學生的綜合評估要增加尊重和幫助隨班就讀學生的考核內容,以便更好地促進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的交流與融合。
(三)進一步完善隨班就讀的管理網絡,明確各部門具體的管理職能
我國隨班就讀目前大多實行市、縣(區)、校三級管理網絡,以區縣負責為主;同時,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了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其他各有關部門協同管理的體制。其中,市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對本市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工作的統籌管理、規劃和指導,并依據本市的情況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區域內的特殊教育(隨班就讀)的管理、指導和考核工作;普通學校則負責具體開展殘疾學生的隨班就讀工作。下一步,還需進一步明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隨班就讀工作的具體責任人,負責本地區隨班就讀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學研究和科研工作;同時,還需研究制定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職責、特教康復指導中心工作職責、特教學校隨班就讀工作職責、隨班就讀教師工作職責、巡回指導教師工作職責等,使隨班就讀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各部門分工負責、有序合作的良好局面。
(四)進一步完善隨班就讀工作的質量監督與評價體系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強化對本地區隨班就讀工作的監督,明確監督的主體和內容。一方面,要將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入學指標列入當地義務教育督導、特殊教育督導和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綜合督導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指標體系;另一方面,需要組織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研究制定隨班就讀工作的質量評估體系和相關指標,對普通學校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質量進行監督和評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共同推動隨班就讀工作的全面落實。
(五)創新隨班就讀學生的檔案和學籍管理制度
學校應當為隨班就讀學生建立專門個別檔案,并進行個別化管理。隨班就讀學生檔案一般應包括隨班就讀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情況記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隨班就讀學生的自然狀況、殘疾類別和程度、殘疾時間、診斷時間、家庭情況、生活自理情況等。學習情況主要包括隨班就讀學生每學期的學習情況、IEP的制定情況,包括跟隨普通班級的學習活動情況、學習成績、在資源教室學習情況、接受個別輔導情況等。另外,對于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籍管理,可以嘗試實行普通學生和隨班就讀學生雙重檔案管理的辦法,縣(區)級特殊教育中心要建立隨班就讀學生檔案,進行跟蹤管理。
(六)進一步加強隨班就讀工作的激勵機制
各地應當將承擔隨班就讀教學與管理人員的工作計入崗位績效考核內容。建立區縣承擔隨班就讀工作教師的崗位補助制度,資源教師和巡回指導教師享有特教教師特殊崗位補助津貼。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隨班就讀學校或幼兒園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獎勵和補貼的辦法,并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對表現突出的教師,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各級財政、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根據有關規定,按時足額發放隨班就讀教師特殊教育補貼。有條件的地區應適當提高隨班就讀教師的特殊教育補貼。
二、完善融合教育的資源配置與支持系統
(一)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需要確保隨班就讀工作所需的各項經費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本區域隨班就讀學校和學生的數量,建立隨班就讀工作經費保障制度。第一,依據各地區條件設定隨班就讀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將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學生教育所需經費納入當地義務教育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隨班就讀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并逐步增加隨班就讀工作經費在當地義務教育財政預算的比例份額。一般而言,隨班就讀殘疾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應與特殊教育學校人均公用經費標準一致。第二,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設立配套資金支持隨班就讀工作,并使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向隨班就讀教育傾斜,在逐年增加對特殊教育經費投入的基礎上,調整特殊教育經費配置結構,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專項資金中對隨班就讀學校的投入比例,用于解決建立隨班就讀保障體系的建設(特殊教育中心、資源教室等),隨班就讀教具、學具等配備,隨班就讀教師培訓、特教補助等。第三,使用彩票公益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普通學校無障礙改造和隨班就讀學生輔助器具適配給予支持。第四,隨班就讀學校可以直接通過縣級教育行政機構申請隨班就讀專項基金。學校根據自身開展隨班就讀的需要,制定預算,與地方教育當局、當地隨班就讀資源中心等討論學校的需要,向地方教育當局提出資助申請,獲取專項資金的支持。第五,對招收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社會力量所辦幼兒園、學校,應給予適當補助。
(二)成立省、市、縣三級特殊教育支持中心,為隨班就讀工作提供指導
第一,加大市級特殊教育支持中心建設力度,明確工作職責,合理配備人員編制,充實高素質教科研人員,充分發揮其教學、科研、師資培訓和資源開發等功能;第二,各區縣依托原有特殊教育學校建立特殊教育支持中心,明確專兼職工作人員,有條件的區縣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在編制總額內為特殊教育支持中心明確專職管理人員和教科研人員,加強對本區域隨班就讀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健全以特殊教育支持中心為核心的隨班就讀管理體系和服務機制,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中心的教學、科研、資源開發和教師培訓職能;第三,對于隨班就讀學生較多的地區,應當在其轄區內的普通中心學校內設立隨班就讀巡回指導中心,負責轄區內隨班就讀教師的咨詢及隨班就讀學生的巡回輔導(巡回指導教師可由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兼任)。
(三)為殘疾學生人數達到一定標準的普通學校配置資源教室
資源教室建設是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普通學校配置資源教室的優勢在于學校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借助學校為其提供的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教育行政部門應在接收一定數額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校建立資源教室,并安排專職資源教師,配備適當的教具、學具、康復訓練設備、器材和圖書資料等,為隨班就讀學生得到針對性輔導和訓練創設必要條件。同時,還需要建立資源教室的長效服務機制,保障資源教室的功能發揮。另外,還需發揮資源教室的輻射作用,為部分沒有資源教室的普通學校或規模小、隨班就讀學生少的普通學校提供支持和指導。
(四)加強對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教學研究與指導,提供專業支持
普通學校開展隨班就讀工作往往面臨班級人數多、教育內容多、要求高、教師缺乏必需的教育教學方法、學校缺乏必需的特殊教育資源等諸多困難,這些困難嚴重影響了隨班就讀學生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對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導。第一,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由教育行政人員、科研人員、特教學校、普通學校教師及醫務等專業人員組成的隨班就讀專家指導小組,為普通學校提供指導和支持。第二,各級教研機構應選聘專職或兼職特殊教育教研員,指導隨班就讀工作,加強隨班就讀的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各類隨班就讀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質量。第三,要發揮市、區縣教研室的作用,成立市、區縣隨班就讀教研組,組織基層學校教師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在隨班就讀教學模式與策略、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個別化教育、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資源教室的建設與利用、資源教師的作用等多個領域進行探索。第四,充分發揮特殊教育學校的骨干、示范和輻射作用,為隨班就讀工作提供指導、業務咨詢及師資培訓等方面的支持。第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托高等院校,對隨班就讀工作進行研究,做好隨班就讀工作的頂層設計。
(五)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機制
普通學校應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機制,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合力,共同推動融合教育的發展。第一,從組織機構入手,完善家長委員會的機制,建立家校聯系制度,開展豐富多樣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第二,創造條件加強同家長的聯系與溝通,及時聽取家長對隨班就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為殘疾學生提供支持和服務。第三,確保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重大決策,讓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監督管理,并深入課堂,參與學校的教學評價,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第四,充分調動家長委員會的主觀能動性,在全校家長中形成關心、幫助隨班就讀學生的良好氛圍,為融合教育提供多方面支持。
三、加強融合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與專業化水平
(一)構建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的專業標準體系[18]
融合教育事業發展不但需要一大批規范化、標準化、具有接收殘疾學生隨班就讀能力的普通學校,而且更需要建設一支數量充足、專業水平較高的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隊伍。
建立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專業標準是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質量提升的關鍵。目前,我國仍然缺少國家層面的特殊教育教師、隨班就讀教師以及資源教師的專業標準,尚未建立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專業證書制度,這些直接影響了融合教育教師準入政策的完善,影響了融合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建立健全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專業標準體系,不斷增強普通學校教師融合教育的專業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地為我國融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將為加快推進融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新的契機,對于提升融合教育發展水平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為此,各級教育部門需要開展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專業發展標準體系,研究制定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專業標準,推動地方確定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的崗位條件和崗位要求,并明確他們的具體工作內容和責任。
第二,研究建立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專業證書制度,逐步實行持證上崗。
第三,將特殊教育相關內容納入普通教師資格考試,推動普通教師掌握特殊教育知識和技能。
第四,研究制定隨班就讀學校資源教師和隨班就讀教師的編制標準,確保合格的隨班就讀教師和資源教師進入普通學校開展隨班就讀工作。
(二)加強融合教育教師的培養和專業培訓
隨班就讀的實施增加了普通教室中學生的多樣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較豐富的特教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為有各種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能力。目前,我國普遍存在普通學校負責隨班就讀的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因此,需進一步完善融合教育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繼續做好融合教育師資的培養和培訓工作。具體而言,各級教育行政和管理部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加大隨班融合教育教師的培養力度,拓展高等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模式。一是擇優選擇師范類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設特殊教育專業;二是支持師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學校在師范類專業中普遍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培養師范生具有指導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能力;三是拓展高等特教師資培養模式,在高校內部走“普通師范專業+特殊教育專業”的辦學道路,或者在有條件的高校直接開辦融合教育專業或者隨班就讀專業;四是積極支持高等師范院校與醫學院校合作,促進學科交叉,培養具有復合型知識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師、康復類專業技術人才。
第二,開展融合教育相關教師的全員培訓。主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對普通學校融合教育相關教師實施全員培訓。可以依托“國培計劃”及各級各類常態化培訓項目,采取集中培訓和遠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培訓力度。二是要推進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教師培訓深度融合,為特殊教育教師專門建立網絡研修社區,開展特殊教育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專項培訓,促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常態化。三是教師培訓機構建立專兼結合的特殊教育教師培訓隊伍,加強特殊教育教師教研、科研隊伍建設,提高培訓的專業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在特殊教育師范院校設立隨班就讀在職教師培訓、繼續教育項目,為融合教育教師提供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