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蘇軾詞選
  • 劉石評注
  • 1285字
  • 2019-09-02 09:58:45

永遇樂

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1],坐別于景疏樓上[2],既而與余會(huì)于潤州,至楚州乃別[3]。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4],與太守會(huì)于景疏樓上[5]。作此詞以寄巨源。

長憶別時(shí),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6],孤光又滿[7],冷落共誰同醉。卷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8]。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9],能道使君深意[10]。憑仗清淮[11],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12],夜永露華侵被[13]。此時(shí)看、回廊曉月,也應(yīng)暗記。

【解讀】

熙寧七年(1074)十月十五日作于海州。

東坡在孫巨源離海州三月后經(jīng)行海州,登景疏樓,一抒懷念之情。“長憶”六句想象孫巨源別海州時(shí)的情景,“別來”六句想象孫巨源別海州后的心情,“而今”六句想象孫巨源在宮中月下思念自己,均從設(shè)想對方情境著筆。中間插入“今朝”六句,前三句點(diǎn)出作詞之由,乃因有客自京中帶來巨源的問候;后三句想象奇特精警,濉水經(jīng)安徽入江蘇流入泗水,再經(jīng)淮河匯入大海。作者此時(shí)身居?xùn)|海之側(cè),所以幻想孫巨源的相思之淚由濉水借淮水經(jīng)大海流到自己身邊。

此詞作于月色正明的十五日,作者所懷念的對象離別于兩月前的十五日,月亮與懷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又有分割不斷的聯(lián)系,所以詞作自然以明月作為綰合全篇的主線。上片以月始,下片以月終。與友朋分別時(shí)有明月如水,人行千里時(shí)有明月相隨,別后孤獨(dú)無寐時(shí)有明月相共,在千里之外思念自己時(shí)有明月作證。句句不離明月,句句在寫友情。無一語道及友情,無一句不能感覺友情。真可謂纏綿蘊(yùn)藉,一意縈紆,不著粉澤,自有腴姿。


[1] “孫巨源”句:孫巨源于熙寧七年(1074)八月十五日罷海州(古屬東海郡,今江蘇連云港)知州任返朝。

[2] 景疏樓:在海州東北,北宋人葉祖洽因景仰漢代東海人疏廣、疏受叔侄而建。

[3] “既而”二句:巨源離海州后先南游江蘇一帶,于十月間與離杭北赴密州的東坡會(huì)于潤州,東坡作《潤州甘露寺彈箏》詩和《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詞(前錄)。二人同游揚(yáng)州等地,至楚州(今江蘇淮安)分手。既而,之后。

[4] 十一月十五日:當(dāng)為十月十五日,“一”為后人誤加,因?yàn)楹V菰诿苤菽纤陌儆嗬铮K軾十一月三日已到密州任。參張志烈先生《蘇軾由杭赴密詞雜議》(載《東坡詞論叢》)。

[5] 太守:漢時(shí)郡長名。宋時(shí)改郡為府、州,長官稱知府、知州,但仍習(xí)稱太守。此指繼知海州的陳太守(名不傳)。

[6] 三度:指三度月圓。巨源八月十五日離海州,至東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詞,三見月圓。

[7] 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唐賈島《酬朱侍御望月見寄》:“相思唯有霜臺月,望盡孤光見卻生。”方干《君不來》:“夜月生愁望,孤光必照君。”東坡《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

[8] 伊:第三人稱代詞。指月。

[9] 濉(suī雖):水名,源近汴京(今河南開封),故此處用指汴京。此句說(客)從汴京來海州。

[10] 使君:指孫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舊職稱之。以上三句謂客人帶來巨源對自己的問候。

[11] 憑仗:憑借。元稹《蒼溪縣寄揚(yáng)州兄弟》:“憑仗鯉魚將遠(yuǎn)信。”

[12] 西垣:中書省的別稱。清禁:皇宮的別稱,因其警戒森嚴(yán),幽深肅靜。巨源返京后任修起居注、知制誥,屬中書門下,在宮中辦公,故有此句。

[13] 永:長。露華:露水。侵被:沾濕了被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宁县| 台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嘉黎县| 永登县| 扎囊县| 岳阳县| 祁东县| 彝良县| 禹州市| 鸡西市| 文安县| 景德镇市| 积石山| 大田县| 都匀市| 旌德县| 乌拉特后旗| 余姚市| 东丽区| 冀州市| 揭西县| 米泉市| 临泽县| 远安县| 淮阳县| 原平市| 上犹县| 龙胜| 伊春市| 赤城县| 玛纳斯县| 曲沃县| 铜鼓县| 封丘县| 平舆县| 徐水县| 伊宁市| 海原县| 连南|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