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038議下西洋1

  • 曹竹青大明行記
  • 風(fēng)言11
  • 3021字
  • 2019-07-27 07:00:00

038議下西洋1

“下官給殿下說一下,不過下官也見識不多,但說了一二件還是能做到的。第一條,鄭公公第二次下西洋回來,下官的管家,就是老錢,留意到香料的價格下降了,胡椒等香料的價格只及以前的六分之一左右。”

朱瞻基留露出專注的神情來,我繼續(xù)道:“第二條,是民族自豪感上的。鄭公公帶來了大量外國使節(jié),我大明呈現(xiàn)了萬國來朝的氣勢,就是市井小民也由衷的自豪我大明的強盛。強盛的國家讓市井之人,更加安心,這教化之功是朝庭萬金都換不來的。”

“這個情況,孤也時有耳聞!”

“第三條,外部物質(zhì)的輸入,更有利于大明財富的創(chuàng)造......”

“子瞻,這是何意啊?”

“我只是有所感觸,說的不一定對,但我有這種感覺。鄭公公帶回了大量的異域物資,以木料為例,下官家中已經(jīng)大量使用花梨、紫檀等名貴木料,這還是北方,可想而見大明的南方,使用量之巨大。”

“孤還是不明白,你再說細一點。”

“我華夏是農(nóng)耕文化,提暢的是自給自足,所以富戶士紳們多以存銀、置地為理財根本,可以說財富使用的方式上還比較簡陋。下西洋為富戶提供更高的物質(zhì)需求,隨著財富的消耗,富戶就必須去賺取更多的財富,才能再進行財富的積累。而物資的交流,最終會流向下級,也就是平民階層,這樣平民階層也可以賺到錢。再說深一點,平民可以變富戶,他的需求更多了,他的需求又會向下分配。比如說他要建宅院,泥水匠人和木匠就增加了收入;他要請人幫擁,那么貧民家的多余的人就有了出路。所以說,鄭公公下西洋,看似靡費良多,實則不然,對我大明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還有嗎?”

“沒有了,殿下,下官知道的就這么多。”

“今天真是長了見識,沒想到子瞻對下西洋還有這么多的見解,孤今天長知識了。”說著頓了一下,又道:“那你又如何看待靡費一事?”

“這個不是下官這種小臣可以評論的,下官不好發(fā)表意見!”

“噫?你是不敢說,不是沒想法?說嘛,這又不是朝堂,孤就是想聽聽你的想法。”

“是下官的想法看另類,沒辦法被人所接受,所以下官才不能說。”

“你到底說還是不說?”

“殿下,是真的不能說......”

“算了,你不想說,現(xiàn)在孤還不想問了呢!”

到底是小孩子,一下子就發(fā)起脾氣來。

接著,朱瞻基和我就大眼瞪小眼對望著,一會兒,二人同聲笑了出來。這時,休息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了,就又開始數(shù)學(xué)的課程。

當天,朱棣和朱瞻基用膳時,朱瞻基想到下午的事情,不覺面上露出微笑來。

“皇孫兒,這是想起什么高興的事兒啦,這吃著飯就笑了起來。”

“皇爺爺,孫兒想起了下午子瞻說的鄭公公下西洋對我大明的影響,正想著這事兒,就笑了,呵呵!”

“乖孫兒,說來讓朕也聽聽,也開心一下。”

“是,不過子瞻也沒說什么可笑的,就是孫兒問他如何解決下西洋靡費的問題時,他好像有辦法,但就是不說,孫兒還同他斗氣來的,所以自覺好笑。”

“你從頭說說,我看看這個才子有什么觀點。”

接著朱瞻基就把我下午說的重復(fù)了一遍,朱棣聽完,沉思了一下,道:“子瞻的眼光果然另類,前面幾點,朝臣們也多有提到,但這最后一條,倒是新穎。”

說完,接著吃飯,吃了幾口后,對朱瞻基道:“明日,你再問他一下,就說朕想知道,對錯,朕都不會怪罪于他,讓他大膽地說。”

“是,皇爺爺!”

“你們的談話,讓人記錄下來,明天晚上拿給朕來看。”

翌日,又到了休息時間。

“子瞻,昨天我們的討論我說給了皇爺爺聽,他說,他想知道你的辦法,讓你一定要說出來,還說對錯,都不會怪罪與你。你就說吧!”

我面露難色地望著他,TMD說什么說,我一二本大學(xué)三流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哪知道這些啊,這可怎么辦啊?

這時,朱瞻基又高聲叫道:“張順,你這奴才馬上過來,記錄孤和子瞻的談話,皇爺爺晚上要看的。”

張順小跑著過來,座在先生的席子上,擺好紙筆,一幅記錄的樣子。我一看完了,這是一定要說啊,我對朱瞻基道:“殿下,請先容下官整理一下思路!”

說著,我踱步到前面的席子上,正座;這是準備以我相像中的奏對的方式,還與朱瞻基對話。

正了正衣冠,對朱瞻基道:“殿下,我大明自古就是農(nóng)耕文明,國人不喜外出,在我們骨子里就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傳統(tǒng),所以很多人連家門的十里外都沒去過,所以這就是農(nóng)耕文明的特點。”

“下官,先將這下西洋的種種不利的因素先說一下,請殿下慢慢聽!”

朱瞻基點了點頭。

我接著道:“鄭公公下西洋,每次都是舉國之力,而且占用大批了大批精兵強將,帶回的又是一些外邦小國的使節(jié),不旦給大明的貢品少的可憐。我大明還要幾倍的回贈,所以朝臣們才眾聲反對。殿下,是不是這樣?”

朱瞻基又點了點頭。

“但事情不能這么看,殿下!下官昨日已經(jīng)講了,香料和優(yōu)質(zhì)木材的大量輸入,為什么朝臣看不到呢?特別是香料,難道香料價格的大幅下降,真的沒有有識之士看到嗎?不是的......”

“子瞻,那是為何?”

“無他,都是利益在作怪!鄭公公下西洋帶回的物產(chǎn)都是內(nèi)監(jiān)在發(fā)賣,收入也是入內(nèi)庫的,想來是未有分文進戶部,這是一;二,我大明自洪武年就有海禁,至今未絕,所以民間出海已近停頓,現(xiàn)在鄭公公下西洋大發(fā)其財,不是說別人,就是百官特別是江南的百官,恐怕心生嫉妒之念才是真。”

“噢,原來是這樣啊?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朝廷百官,都是讀書人,自幼飽讀讀書,自然有清高的人設(shè),所以就是出海,也多是背著人的,現(xiàn)在有人大張其鼓地發(fā)出海的財,百官當然看過眼的。”

“民間有人出海?”

“當然了殿下,如果沒人出海,那么海外怎么會那么多我大明的流民在?”

“朝庭不知道嗎?”

“肯定知道,只是民不舉,官不究罷了!”

“你的意思是百官一是恐內(nèi)庫錢財太多,二是出支嫉妒心里,這二個原因作怪?”

“不止,還有這三一條,鄭公公送出的大筆物資也多來源與皇莊,未在市面上采購,這樣就連市井小民也未曾得到出海的好外,所以小民們才會同朝庭百官們一起齊聲反對的。”

“聽子瞻這樣一分析,孤發(fā)現(xiàn)這出海因為只有皇家得利,所以才遭萬民反對。是這樣嗎?”

“沒錯,殿下。萬歲以九五之尊,推行下西洋之事,也是因萬歲的文治武功達到了一個高點,眾臣又多是靖難從龍之臣,久受萬歲壓服。所以才能壓服所有反對意見,這才有鄭公公一次次的出海。說句不敬的話,請殿下莫怪,可能未來這出海還會被朝庭所禁的,這再一禁至少是百年以上的歷史。”

“子瞻,你先停一下,讓孤尋思一下。”說著,朱瞻基陷入的長長思考,良久,才幽幽地道:“皇爺爺文治武功遠勝父王,父王治理能力自是不俗,但朝臣......難道這下西洋要停了?”

我接口道:“將來,停的可能性非常的大的。”

朱瞻基道:“如果只是皇家得利,這下西洋停也不停了.......”

我高聲道:“殿下,停不得啊!停不得啊!”

“這又是為何停不得?”

“下西洋的艦隊,名為下西洋,實則是我大明的水師力量,是我大明集前朝歷代幾百年航海技術(shù)之大成之作。一旦在我們這一代被禁,恐怕緊接著的就是船工、航海人才的流失,不能造船了,不用出海了,還要這些人干什么?而造船和優(yōu)秀的遠洋人員,都是吃經(jīng)驗飯的,一旦這些人老去,勢必造成大明人才的斷層,未來我們再有需要造大船時,怎么辦?”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下官別的不說,現(xiàn)在我大明海上力量強盛,所以已經(jīng)多年未聞倭人入寇之報。但一旦我大明失去了這一支艦隊,倭寇會不會再來呢?一定會的。”

“第三,一旦出海的技術(shù)沒了用武之地,船工流失,人才流失。西方,天方國、再向西還有更多的小邦,甚至是維京海盜,一旦他們的技術(shù)成熟了,還入寇我大明,我大明如何能抵擋他們?”

“這進也不行,禁也不行,這要如何呢?”朱瞻基也愁了起來,他原以為實在不行,就不下西洋了,可聽我這樣一說,才明白不是這么一回事兒。“那你說應(yīng)該怎么辦?”他話頭一轉(zhuǎn),把問題丟給了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宝山区| 崇明县| 桓台县| 娄烦县| 陆丰市| 宁德市| 肃南| 林芝县| 库伦旗| 双牌县| 仲巴县| 珲春市| 南和县| 宝应县| 德昌县| 镇安县| 原平市| 靖安县| 漳州市| 长葛市| 华蓥市| 榆林市| 满城县| 肃北| 临江市| 青海省| 白朗县| 柳州市| 武冈市| 泉州市| 五常市| 米林县| 竹溪县| 曲阜市| 大余县| 克什克腾旗| 吕梁市| 麻栗坡县| 镇安县|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