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構圖解析:立面、形體與空間
- 畢昕編著
- 1210字
- 2019-08-02 16:23:12
內容結構
本書是針對建筑學、室內設計、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等相關專業學生、教師,建筑設計人員、規劃師、景觀設計師、相關專業研究人員以及建筑愛好者的專業類書籍。本書內容分為五部分:構圖與建筑構圖、構圖要素、形態與形態構成、建筑構圖基本方法、建筑與建筑構圖。
如圖0-1所示,“構圖與建筑構圖”主要明確定義,通過歷史溯源,探究“構圖”與“建筑構圖”的起源、發展過程以及現在的情況,使讀者認識到“構圖”在建筑設計中的意義。
“構圖要素”部分共分兩節:“視覺要素”與“心理學要素”。建筑構圖學最初的起源就是來自于美術、繪畫等視覺藝術,因此建筑構圖的基本視覺要素與繪畫與視覺要素一致,即形狀、色彩、光影、肌理等。
建筑構圖本身展示建筑的形式美與實用美,而美又是人類通過視覺和行為捕捉而產生的心理感受,因此心理要素在建筑構圖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了解人的心理如何產生美的感覺,才能在設計中設計出符合人心理感受的美好的建筑。因此在這部分作者同時講解構圖的視覺要素與心理要素。
“形態與形態構成”部分為讀者明確形態、形狀、形體和形式的定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形態構成是建筑構圖的核心,這部分內容著重講解如何使用各種手段將構圖要素按照美學原則組合成統一形態。建筑構型過程需要發揮設計者對立體形象的想象力和對美的判斷力,這些能力是以對構圖要素屬性的了解為基礎的。
“建筑構圖基本方法”分類介紹建筑設計中常用的六種構圖方法:比例選擇;尺度控制;一致性、相似性和反差性比較的運用;創造韻律;對稱性與非對稱性構圖;結構與構件關系。這一章中分別闡述六種基本構圖方法的定義、適用范圍、運用方式及相互關系。
最后一章“建筑與建筑構圖”將建筑構圖分為三大類:立面構圖、立體構圖和空間構圖。空間構圖又從內部空間、過渡空間與外部空間交互三方面進行講解,其中平面構圖的相關內容也融進空間構圖中進行說明。
立面構圖主要解決二維空間內建筑立面的構圖問題,通過理論講解與案例分析解釋第四章列舉的構圖方法在建筑立面上的具體應用方式,并補充只針對立面形式有效的構圖手法。
立體構圖結合第三章關于形體的構成原則與第四章的基本構圖方法,對三維空間中的形體控制,形體各組成部分在立體構圖中的關系進行闡述。
空間構圖是三類構圖形式中最復雜的一種,也是將面構圖與體構圖進行整合的過程,本書除了對空間的總體構圖原則進行講解外,還將空間構圖根據其屬性分為內部空間構圖、過渡空間構圖和外部空間構圖三類,分類進行構成方法分析。空間構圖與其他兩類構圖方式的最大區別在于與人行為的關系更加密切,書中也對此加以著重描述。
本書各章節之間互為因果關系,前三章主要以理論為主,第四、五章理論結合實際,運用大量案例分析進行建筑構圖詳解。案例選擇上作者盡量涵蓋古今中外被大家已經熟知的建筑和規劃案例,以及近現代被廣泛認可的知名建筑,對案例進行逐一構圖分析,在教授建筑構圖方法的同時,對建筑史的相關內容有所了解。
圖0-1 本書內容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