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面試
- 希望日志
- 天濁青鱗逆
- 2177字
- 2019-06-19 23:55:46
我現在正在一個漆黑的房間當中。房間里的座位有很多,但只有零星的幾個人。
我沒有特別注意其他人的樣貌。沒來由地盯著別人看,似乎不太禮貌。而且,我現在胃里一直在翻滾,手腳都使不上勁。所以,我也根本沒有心情去關注其他人。
我昨天晚上都吃了些什么?哦,對了,我昨天晚上沒有吃飯。
可是,我今天早上也沒有吃什么特別的東西。幾塊醬餅,一碗酸湯,跟平常沒有什么區別。湯里面都是些看起來就很好消化的菌類,沒有肉,也沒有該死的豆腐。
現在的感覺就跟之前得胃腸炎時差不多,或者之類的疾病。
上一回,我早上喝了一碗豆腐湯,到中午的時候就已經難受的要死了。當時我求助了我的醫生,但我很快就后悔了。
我的醫生一下子為我準備了兩種藥物,據說是健胃消食和緩解惡心的。我吃了藥之后,強忍著度過了兩三個小時,非但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反而愈發想吐了。
經驗告訴我,吐出來就會好很多。但我實在受不了嘔吐的過程,雖然之前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了。
說白了,我就是不想吐出來。我希望那些讓我難受的東西趕快通過我的胃腸。我希望它們趕緊變成屎。我寧愿拉肚子。為此,我再次求助于我的醫生。
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我的醫生為我輸了液。經驗告訴我,輸液比直接吃藥見效要快些。我實在是快要忍受不住了。
人在極度難受的時候,總是想試遍所有可能有效的辦法,并且很難保持冷靜。
我明明知道,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我吃下去的藥才能起到效果,但我就是一刻都等不了了。我甚至極度懷疑我的醫生給我的藥只有催吐的作用。它確實可以治好我的病,但它的原理是讓我把不好的東西全都吐出來。而這跟我想要的效果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最后,我還是吐了出來。當時的感覺真是糟糕透了。之前吃下的食物從口腔還有鼻腔噴涌出來,完全遏制不住。以至于,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感覺鼻子不通氣。偶爾一擤,還能擤出異物來。
而在那些嘔吐物中,我清楚地看到了“大塊”的豆腐,方方正正的,跟它們剛被切好時一模一樣。從那時起,我便恨上了豆腐,并將其加入到無法被我的胃腸消化的食物名單當中。
還有嘔吐時胃部那種劇烈的抽搐感,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整個人像蝦米一樣,夠到洗手池都很費力。明明已經什么東西都吐不出來了,卻還是會持續干嘔一段時間。
就在這時,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將我從回憶拉回到了現實。我知道,終于輪到我了。
我的面試官是一位面容和善的女士。因為我需要的只是一個小崗位,所以就只有一位面試官來處理我的這次面試。剛才跟我在同一間屋子里等待的那幾個人,大概也是這種情況。
我的面試是問題式的,整個過程非常的愉快。
面試官一上來就問:“姓名?”
我想也沒想,直接回答:“項巡。”
面試官隨手記了些什么,緊接著又問:“性別?”
“女。”我隨口答道。
這些簡直不像是面試中的問題,而像是體檢或者其他什么調查問卷里會出現的問題,至少跟我之前想象過的不一樣。
面試官微笑著又記錄了些不知道是什么的東西。
我確信有那么一瞬間,她對我吐了信子。
“您之前對我們這款游戲有了解嗎?”面試官問。
游戲?是的,這里是一家游戲公司在我們區的分部。
今天早上,都是慧光里那些該死的推送,又一次吵醒了我。我記得我已經有好幾次把它設置成“不再出現”了。可它還是出現了。這一次,它還算是起到了點正面作用。
“我當然非常了解。我一直十分關注慧光游戲的動態。‘自由球’是一款非常新穎的產品。我很期待它的成績……”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我覺得我的這份工作大約是在會場幫人搬搬凳子之類的活計,不知道為什么會被問到這種問題。
自由球在慧光星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即使在現在,它依然是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我記得,我的一位小學同學,在小學畢業之后就直接去職業隊的青年隊試訓了。如果他后來真的成為了職業運動員,算算年紀,他現在也差不多該退役了。
但在慧光游戲領域,自由球的項目依然屬于尚未被開發的部分。這次的項目,新穎談不上,冒險倒是真的。
我雖然自己不玩慧光游戲,但畢竟也已經使用了慧光這么多年,至少還是知道一些常識的。在慧光游戲中,玩家無法主動創建角色,只能以自身形象作為游戲角色的形象。
也就是說,每個人包含身體素質在內的各種信息全都被錄入在了慧光當中。一個玩家,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不擅長自由球,他在慧光游戲中也很難有更好的發揮。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這款游戲的銷量。
后來的問題,我已經記不清楚了。我只記得自己被告知會在“一周內”收到答復。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看到了很多面容和善的路人。
經過樓下早餐店的時候,我又想起了今天早上看到的一幕。當時坐在我鄰桌的一位女士,正跟她同桌的幾位(大概是她的朋友或鄰居)聊著什么。
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是她突然流下的眼淚。她是聊著聊著忽然就流下了眼淚。
我隱約聽到她們的話題似乎圍繞著她的兒子。當時,她同桌的人好像都在夸她的兒子優秀。然后,她忽然就哭了。也不能說“哭”,應該說是“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別人問她,她的兒子今天怎么沒有跟她一起來吃早餐。她解釋說,自己的兒子去別的區當交換生了。她說得很快,聲音也不大。然后,她同桌的人便接連向她祝賀。
因為我經常在這里吃早餐,所以我對這位女士和她的兒子還算有些印象。
那是一位十分健談的小伙子,想必在學校的成績也很不錯,否則也不會獲得成為交換生的資格。
不過,我認為這位小伙子的母親不必表現得如此“不舍”。兒子成為交換生,這是好事,她應當高興。她如果常常為此流淚,倒不如伴隨兒子同去。或者,總有一天,她會去的。